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研究:以G省购买民办社工机构服务为案例
定 价:45 元
- 作者:马俊达
- 出版时间:2016/3/1
- ISBN:9787508752167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630.1
- 页码:32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研究:以G省购买民办社工机构服务为案例》围绕政府向非营利组织购买服务这一政策,对购买非营利组织服务的社会服务模式创新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以G省为原型总结经验与提炼,归纳形成“委托代理——互融共进”型社会服务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启用、完善与推广进行了探讨。此书结构严谨、资料详实、文字流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也许并没有多少人认真读过狄更斯的《双城记》,但是很多人都知道这部小说堪称经典的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段话被援引用于很多地方,甚至运用到对社会现状的观察与评述之中。文学语言的运用是感性的、抒情的、诗意的,而作为专注于社会发展的社会学者,运用科学、规范、严谨的语言去描述纷繁的社会生活,阐述是非曲直的社会规律,往往需要坚实的理论素养与科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学问与治学,面对的是社会万象,讲究的是严谨方法,看重的是有机联系,探索的是事物本质。在这方面,我的导师郑杭生先生在创建社会运行学派过程中,围绕中国社会转型,兼顾世界眼光和本土特质,反复强调“理论自觉”“顶天立地”“求真务实”等指引性原则,注重从社会运行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角度,创造了一系列富有开拓意义的研究成果与理论贡献,为后来学人观察、分析、讲述并投身于社会建设与复兴,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南与方法示范。
时光荏苒。我第一次读《双城记》已是30多年前的事情,郑杭生先生创办的社会运行学派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也已然30年过去。30年前,我们的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期,人们喜欢探索尝试一切新鲜的事物,“摸着石头过河”是当时人们行动的基本依循;30年后,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建立的同时,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到了“新常态”,机遇与挑战并存,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化文明在社会领域交相辉映,激变、问题与争鸣也层出不穷,需要当下的社会学者更加主动地站出来,冷静地分析,科学地应对,为家国天下的治理探究更好的机理与策略,为百姓福祉的提升贡献更多的见地与修为。尤其这些年来,本人所从事的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等社会学应用学科,与官方关注、民间关切都有紧密联系,与顶层设计、社会治理都有紧密聚合,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都有紧密碰撞,更加强调“理论自觉”“顶天立地”“求真务实”,而这也成为我个人指导研究生、博士生开展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的重要遵循。
马俊达是我指导的2011级博士生,研究方向是社会政策。他有文理交叉的学科背景和学术优势,又有长期在民政系统工作的实践经验。作为社会政策博士生,他结合实践积累,选择了一个从西方引入中国,具备时代变革意蕴的社会政策议题——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进行了博士论文的研究与撰写。实际上,政府购买服务作为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社团革命”的一个重要政策议题与政策工具,从事NGO研究的专家学者们率先将其引入中国。2006年,我国做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决策部署后,政府购买服务开始广为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垂青。当前,资源配置中市场手段的决定性作用树立,为诸如政府购买等传统经济政策步入社会政策领域,扫清了障碍。针对同一事物、同一政策的一体多面,如何“顶天立地”,进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契合性研究,成为社会政策领域必须正视的时代命题。在这方面,马俊达费了不少时间,花了一些心思,下了不少功夫。刚入学时他就曾和我做过此议题的交流。以后断断续续,最终确立该选题作为博士论文核心议题。他结合现代性全球化进程和本土社会转型的定位,基于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目标和内容,找到了能够照应和支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两大领域发展的社会服务购买模式创新这一核心问题。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2.1 政府购买服务面临诸多问题与迷思
1.2.2 以“模式”为平台和中介进行问题的集束研究
1.2.3 核心问题的凝练:基于购买非营利组织服务的社会服务模式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模式”研究隐含着对模式创新可能性的认可
2.2 现有服务购买的相关模式研究具有多重维度
2.2.1 福利服务供给维度的模式研究
2.2.2 非营利组织维度的模式研究
2.2.3 社会工作发展维度的模式研究
2.2.4 公共财政支出维度的模式研究
2.3 整合多个维度对社会服务购买模式进行再研究
2.3.1 现有研究主要回应了哪些问题
2.3.2 现有研究尚未澄清或照应哪些问题
2.3.3 树立模式问题的整体研究观
2.4 核心理论视角: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范式的运用
2.4.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引进
2.4.2 分析模型、分析框架的运用与改造
2.4.3 理论分析维度及相关理念的融入
第3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3.1.1 研究思路
3.1.2 研究框架与流程
3.1.3 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方法的选取
3.2.2 案例及研究对象的选取
3.2.3 资料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3.2.4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3.3 研究创新及研究限制
3.3.1 创新点
3.3.2 研究限制
第4章 从何而来:社会服务购买的轨迹耦合
4.1 政府购买是现代社会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
4.1.1 西方社会服务模式演变及推行购买服务的轨迹
4.1.2 境内社会服务模式演变及推行购买服务的轨迹
4.2 购买非营利组织服务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
4.2.1 境外非营利组织发展及购买服务的轨迹
4.2.2 境内非营利组织发展及购买服务的轨迹
4.3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5章 因何可能:社会服务购买的现实动因
第6章 依何可能:社会服务购买的政策依附
第7章 如何可能:社会服务购买的流程塑造
第8章 何样可能:社会服务购买的运行效果
第9章 结论与讨论
附件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