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心灵的捷径:蒙台梭利育儿全书/世界经典家教系列丛书》:
第一节我们眼里的婴儿和婴儿眼里的世界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再小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有自己的规则感,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费尽心思地去帮助他们,以为这样就是给了他们最大的爱,实际上这恰恰妨碍了他们的发展。孩子在发展进步的时期,我们怎么做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他们在生活中进步呢?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完全脱离了一直以来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生活环境的母体,要开始用他们自己那发育得并不完全的器官来呼吸、来进食,来适应这个他们完全陌生的环境。
他们被迫地改变他们适应了十个月的生活姿势,一出生就被套上厚厚的衣服,被这些衣服束手束脚,再也不能像在母亲的身体里那样自由自在地用手抱头、舒坦地生活了。等他们好不容易适应了外界的生活方式,有了自己的意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使自己更聪明、更快地与这个世界相融,作为父母的我们却大惊小怪地认为他们每一步都在面临危险。对以下场面你一定不陌生。当我们的孩子第一次试图自己吃饭的时候,父母亲很快地抢过他们手里的汤匙或是筷子,然后大惊小怪地说:“亲爱的,你还那么小,怎么会自己吃饭呢?来,让妈妈喂你吃!”孩子这个时候一般都会很不配合地哭闹,不肯吃妈妈送到嘴边的食物。此时此刻,大多数的妈妈并不认为自己侵犯了孩子什么,而是会又急又气又不知所措地认为孩子不乖,然后“哦哦哦”地哄个不停,而孩子通常也不肯乖乖就范……又比如说,孩子自己挑了一件喜欢的衣服想穿,这个时候“爱”他的妈妈又出现了,她们通常会迫使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帮着孩子穿上妈妈认为漂亮的衣服。孩子当然表现出不高兴的神情来,年纪大一点儿的可以跟妈妈闹情绪了,年纪小一点儿的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个时候的父母是不是都无一例外地在心里抱怨着孩子的不乖和任性呢?当这些事情出现的时候,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也许无法通过交流得知他们真实的想法,但我们或者可以试着想一想,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周围的日常用品突然变得跟我们的个头儿不相符合了——椅子太高,我们够不着;桌子太大,我们伸长手也够不着面前的饭菜;门把手也远远地高出我们的身高,跳起来我们也够不到……我们正准备吃自己喜欢的菜,突然跑来一个比我们高大得多的巨人抢过我们手里的碗筷逼着我们照着他们喂食的速度来吃下面前的饭菜;我们高高兴兴地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准备出门,巨人此时又跑进来扔下一件他认为好看的衣服并让我们以他要求的速度穿上去……是不是从来没有想过这种被强迫的难受?你一定会觉得这是个笑话。的确,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但是,我们的孩子,从他们一出生到他们完全独立地生活,一直都要或多或少地被迫接受这些类似的事情。试问一下,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感受得到父母是爱他们的?孩子在发展进步的时期,我们可以怎么做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他们在生活中进步呢?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费尽心思地去帮助他们,以为这样就是给了他们最大的爱,实际上这恰恰妨碍了他们的发展。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了防止孩子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碗摔破了,我们就给孩子准备铁碗或是钢碗,不管他们怎么摔都不会坏。这招也许的确可以让我们减少一些麻烦,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其实是在给孩子们传达一个错误的信息——碗是摔不坏的!我们把家里所有孩子能接触到的东西都换成摔不坏、碰不烂的东西,以免孩子将它们弄坏了。但与此同时,我们却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生活经验——等他们长大以后会发现,原来有很多的碗是会摔碎的,只有特殊材料的才摔不坏!我们独独忽略了:相比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弄坏这点东西又算得了什么?生活中我们做了很多诸如此类的事情,用我们的所谓爱和好心把问题点隐藏了起来,这种做法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们的麻烦和损失,可孩子不但得不到帮助,反而会因为看不到问题一直错下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成人的这点小损失相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极不划算的。我相信,摔碎再多的碗也换不回孩子一种正常的生活常识。
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很了解的孩子,我们是真的了解他们吗?在他们出生的最初几年里,他们受着各种限制:因为自身发育的原因他们不能自主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甚至只能用哭和笑来跟周围的人交流;再长大一些,他们可以独立行动了,又被大人们限制在一个不能弄乱、不能弄脏的家里;他们想试着去接触、了解什么的时候,往往被大人们视为很危险的动作,被大人们呵斥着弄走……我们所谓的了解和关爱,不过是在打着爱的招牌、依着自己的想法剥夺孩子们的自主权,扰乱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再小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有自己的规则感——你一定看到过孩子到了晚上某个时间就只有妈妈或是相对亲近的人才能抱着他们,哄他们睡觉;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认生”的现象……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大人们都大惊小怪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不乖,怎么这么不“大方”。其实,不是孩子有问题,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规则感,就算是成人,从自己熟悉的房间换到另一张陌生的床上去睡觉时,第一个晚上都会有睡不着的“认床”情况发生,这种认床现象在有的人身上甚至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在认为孩子不乖的时候,不妨换个立场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来考虑一下问题,也许你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