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文故事》以元代郭守正编撰的《二十四孝》为依据,用通 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将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的孝亲故事 呈现给读者,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孝经》是德育的一部重要教科书,而《二十四孝》则是一本通俗性的辅助读物。民间流传的故事总会带上时代的烙印。天地有知,鬼神有灵,这在旧社会是普遍的观念。《二十四孝》的主题不是讲天地鬼神,而是宣扬伦理道德,表彰孝子行为,所以唐松波编著的《二十四孝图文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过去社会,更好地面向未来。
中国二十四孝故事有悠久的历史。元代郭守正编撰的《二十四孝》首选古代传说中的舜帝,有关舜、瞽叟、象的关系以及尧让天下与舜的故事,在《孟子·万章章句上》就讨论得很热闹。接下来第二位老莱子,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提到其人,而戏彩娱亲可以说是古代民间最有趣故事之一。子路、曾参都是孔子杰出的弟子,以孝闻名;闵损,即闵子骞,《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引孔子的话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问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至于董永,在鲁迅编录的晋代干宝《搜神记》中有记载,故事流传的结果,变成戏曲,搬上了舞台,电影黄梅戏《天仙配》感动了现代千万观众。几千年来,中国的孝子不可胜数,二十四孝是精心挑选的不同朝代有代表性的人物,上起天子,下至百姓,有老年、中年和少年,各自体现古代孝德的某一方面。
《二十四孝》文字简练,故事情节生动。旧时将每个故事都配上一幅图画,还加上一首五言绝句。图文并茂,自然会吸引众多的读者,因此过去妇女儿童常会讲一些二十四孝的故事。鲁迅写道:“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个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知道的人,例如阿长,也是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事迹。”(《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孝经》是德育的一部重要教科书,而《二十四孝》则是一本通俗性的辅助读物。
民间流传的故事总会带上时代的烙印。天地有知,鬼神有灵,这在旧社会是普遍的观念。《二十四孝》的主题不是讲天地鬼神,而是宣扬伦理道德,表彰孝子行为,所以这一小册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过去社会,更好地面向未来。传说的东西,难免会有移植、夸张、附会等因素,无法三头对证,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的。冬春两季,竹林生笋。孝子起先找不到笋哭了,后来却找到了,编故事者把老天拉进来,便成“哭竹生笋”。当然,二十四位孝子们有些事确实是做得好的。对那些不科学、不合理的事,也应该否定,不能盲目仿效。
一、孝感动天
二、戏彩娱亲
三、鹿乳奉亲
四、为亲负米
五、啮指心痛
六、单衣顺母
七、亲尝汤药
八、拾葚供亲
九、郭巨埋儿
十、卖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亲
十二、涌泉跃鲤
十三、怀橘遗母
十四、扇枕温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闻雷泣母
十七、哭竹生笋
十八、卧冰求鲤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饱血
二十一、尝粪心忧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亲涤溺器
二十四、弃官寻母
后记
四千多年前的一天,在姚墟(现在山东荷泽东北)有一家人家的妻子生下一个婴儿,婴儿出生时母亲看见天空出现一道彩虹。仔细看婴儿的眼睛,竟然有两个瞳仁。于是父母便给婴儿取名重华,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古代三大明君之一的虞舜。
重华的父亲叫瞽叟,原先住在山西永济南的妫(gui归)油(rui锐)河边,所以姓妫。母亲叫握登。重华生得龙颜大口,皮肤黝黑,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得结实,聪明伶俐。重华八岁时,母亲不幸染重病身亡。瞽叟又娶了一个妻子,第二年,后妻生下一个孩子,取名象。瞽叟晚年又得子,自然十分钟爱。
重华自幼懂得孝顺父母,对后妈也很敬重,关心爱护小弟弟象。但是弟弟逐渐长大,由于父母溺爱而变得蛮不讲理,对哥哥心怀敌意。后妈本来就不贤惠,看着自己儿子长大就想独占家产,便找各种机会挑拨离间重华父子关系。重华经常挨打,但凡不伤及肌体,他都会尽量忍受,如果父亲下手太重,他就会跑出去躲避。有一次,瞽叟举起大棒,对重华打去,儿子一看势头不对,就跑到外边躲了几天。回家以后,他用温和语调向父亲解释,瞽叟拿起小树条,他就跪下,让父亲打一回。由于重华对父亲和后妈更加恭敬小心,对弟弟更加友爱,他们一时也无法害他。而重华仁孝的名声却传播开来。
他在历山耕田,大象竞走来帮他拉犁。在这之前,人们还未见有象助耕的。重华不仅耕作,还打鱼,制作陶器,都干得很出色。
舜三十岁还没娶亲,孝子名声早传到尧帝那里。尧因为年老,就要求巡守四方的官员推荐接替他帝位的人选。官们员一致推荐舜,尧于是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派九个儿子和舜共事,目的是从治家和从政两方面考察舜的品德才能。
舜在妫油河流域定居,平日家居行为严谨,邻里和睦。住处一年就变成小村落,两年成小镇,三年成大城市。尧赐给舜一套细葛布做的衣服,一张琴,派人帮他建造一座大粮仓,又送去几十头牛羊。
后妈和弟弟看见舜富裕了,十分眼红,就同瞽叟合谋,要害死舜。象这回当主谋,他想害死舜后霸占两个嫂子,粮仓和牛羊归父母。一天早上,瞽叟谎称粮仓漏雨,叫舜上屋顶修补。等舜上去之后,象把梯子搬走,瞽叟在下面点火焚烧。舜发现火烧上来,连忙穿上蓑衣,戴上斗笠,张开双手从粮仓上跳下,落到柴草堆上,安然无恙。
象一计未成又生一计。象家门外有一口枯井,瞽叟叫舜在旁边另挖一个新井。当井快挖好将要出水时,象和瞽叟趁舜还在井下,把挖出来的土回填到井里。象以为舜死了,就进入舜的卧室,把舜的琴拿来弹,还说:“娥皇、女英要再嫁给我了!”
话刚说完,舜就回到家里了。原来舜吃过他们的苦头,心里有所提防,挖井第二天,他听到象对父亲说填土,就悄悄地把新井同旧井打通。象和瞽叟真的填土时,舜却钻到旧井中,然后设法爬了上来。
象看到哥哥,大吃一惊,马上又故作镇静,装作很难过的样子,说道:“我正为你担忧唷!”生性仁慈的舜没有责备弟弟,反而安慰他。自此以后,舜对父亲、后妈和弟弟更加恭敬小心,娥皇、女英也都依旧尽心尽力地操持家务。
巡守四方的官员向尧汇报了舜的德行,尧觉得舜将来可以做天子,便把百官的事务陆续分派给舜。舜同禹、皋陶(yao姚)、契、伯夷、后稷、伯益等一批大臣合作得很好,政绩卓著。
转眼过了二十年,舜已经五十岁,尧命舜摄政,代行天子权力。又过八年,尧驾崩,舜守孝三年,六十一岁正式做天子。他去见父亲瞽叟,尽管打着天子的旗帜,仍然尽人子之道,恭恭敬敬地向父亲行礼,封弟弟象为诸侯,封地在今湖南道县北,叫做有庳(bi避)。象做了诸侯,就要按礼法约束自己的行为,天子还派了一些人去帮助他。
舜做了三十九年天子,巡视南方时,来到苍梧地方,病重驾崩,葬在九疑山。舜死后,禹做天子,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城,现在河南商丘地方。因此舜的后代有姓姚、姓妫,也有姓虞的。
尧和舜是中华民族古代口头传说历史中的重要环节。这个时期原始社会已解体,出现国家雏型,私有财产已确立,舜一家人的故事反映了善与恶,公与私的斗争。舜是古代集孝子、贤臣、圣君于一身的代表,他勤劳、沉着、谦虚、宽厚、能团结人。这些优点的基础就是儒家倡导的仁爱和孝悌。舜日尧天是中华民族塑造的一个古代理想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