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围绕科普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展开,分析科普信息化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实践应用及调查数据,研究科普信息化建设中的公众需求与社会供给,分析科普组织在供给侧改革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为需求导向、资源共享的决策提供依据。受“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农业农村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科普信息化建设吸收和借鉴有益成分,促进科普效果提升。
本书还探讨了科普融合创作及传播模式、科普新媒体、科普“最后一公里”、科普信息化的市场机制、科普信息化测度等相关问题,为科普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Contents
序 / i
前言 / iii
第一章 科普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与概念内涵 / 001
第一节 信息化与科普发展 / 001
第二节 科普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 012
第三节 科普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 019
第二章 科普信息化的公众需求与社会供给 / 025
第一节 科普信息化的公众科普需求 / 025
第二节 科普信息化的社会科普供给 / 034
第三节 供给侧改革对科普组织的挑战 / 042
第三章 科普信息化的经验借鉴与价值提升 / 047
第一节 省思“互联网 +”:参与即创造 / 048
第二节 融入教育信息化的价值重构 / 057
第三节 关注农业农村信息化的知识鸿沟 / 071
第四节 站上智慧城市的发展风口 / 079
第四章 科普信息化的运作创新与重点突破 / 093
第一节 推动科普创作模式的融合创新 / 093
第二节 强化科普信息化中的新媒体应用 / 113
第三节 连接科普的“最后一公里” / 123
第四节 探索科普信息化中的市场机制 / 128
第五章 科普信息化的测度方法与实践探索 / 145
第一节 科普信息化测度的目标及内容 / 145
第二节 科普信息化测度的指标体系构建 / 149
第三节 科普信息化测度微观案例分析 / 157
参考文献 / 170
附录一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节选) / 179
附录二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节选) / 187
附录三 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 203
附录四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节选) / 209
附录五 “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节选) / 217
后记 /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