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词汇研究》是作者陈长书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同时也是作者出版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写作前后历时十余年。《“国语”词汇研究》对先秦文献《国语》中的各类词汇现象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运用现代词汇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国语》中的词汇现象进行了穷尽性的探讨,并将其作为汉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横断面,放在上古汉语乃至整个汉语词汇历时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力图做到既有细致严密的字词考证,又有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理论追求。
《“国语”词汇研究》在宏观上以先秦的语料为面,在微观上则以具有丰富内容的专书《国语》为点,运用现代语言学和词汇学的理论为指导,再结合传统小学的治学方法,对《国语》中的词汇现象进行了穷尽性的观察和研究,并将其作为一个汉语发展过程中的横断面,放在上古汉语乃至整个汉语词汇的历时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力图做到既有细致严密的字词考证,又有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理论追求。可以看出,作者陈长书是在努力揭示出《国语》词汇本身具有的特点和规律,并力图对它们提出合理的推测和解释。
陈长书,男,1977年生,山东淄博人。1995至1999年就读于青岛大学中文系,1999年至2005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先后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从事汉语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以汉语词汇研究见长,曾在《古汉语研究》、《语言科学》、《语言文字应用》、《语文研究》、《辞书研究》、《现代中国语研究》(日本)、《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南开语言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编教材1部。曾先后获山东省社科二等奖1次,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主持国家语委科研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
绪论
第一章 《国语》词的辨识
第一节 先秦文献分词概说
第二节 从字词关系看《国语》词的分离性
第三节 从字词关系看《国语》词的同一性
第二章 《国语》词素
第一节 古汉语词素的研究情况
第二节 《国语》词素的辨识
第三节 《国语》词素构词与成词功能的分化
第四节 《国语》词素义的发展
第五节 从《国语》看先秦词素系统的发展
第三章 《国语》基本词
第一节 先秦基本词汇的研究情况及《国语》基本词的判定
第二节 《国语》基本词义类划分概说
第三节 《国语》基本词的义类
第四章 《国语》方言词
第一节 《国语》方言词的判定
第二节 《国语》方言词考释
第三节 《国语》方言词的特点
第五章 《国语》单音词和复音词
第一节 《国语》单音词
第二节 《国语》复音词
第六章 《国语》首见词
第一节 《国语》首见词的界定及其研究情况
第二节 《国语》首见复音词的判定
第三节 《国语》首见复音词的特点
第七章 《国语》同义词
第一节 《国语》同义词基本面貌
第二节 《国语》同义词的语义分析
第三节 从《国语》看先秦汉语同义词的历史层次
第八章 《国语》单义词和多义词
第一节 《国语》单义词
第二节 《国语》多义词
结束语
附文1 先秦专书词典编纂概说——以《<国语>词典》编纂为例
附文2 先秦文献词典该如何注音
附文3 试论动态词汇学理论对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启示
附表1 《国语》引文
附表2 《国语》基本词义类总表
附表3 《国语》首见复音词总表
附表4 《国语》同义词词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国语》词的辨识
第一节 先秦文献分词概说
文献分词是一个在文献中逐字展开,再由字到词的过程。这首先面对的是文献中句子里的字是否表示词的问题,之后还要在整部文献的范围内,.搞清楚同一形式的字是表示一个词,还是多个词,这样才能最终确定文献词汇的总量,从而为穷尽性考察文献词汇提供可能。这实际上就是在专书文献内进行词的分离性和同一性的工作。这项工作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字词关系,二是词的辨识。它们都是语言学界非常棘手的问题。因此,词的辨识工作既是文献词汇研究的前提,又是文献词汇研究的难点。
其实,古人阅读古书时所用的“句读”以及“复语”、声训、义训、形训等训诂学理论就已经蕴含了文献分词的思想;而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先秦文献分词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逐渐形成的,无论是对先秦词汇的整体研究,还是只就某一先秦文献的个案研究,都要首先解决好分词的问题。从分词标准来看,各家虽然说法不同,侧重点各异,但不外乎语法形式、词汇意义、修辞手法和使用频率等四项标准(程湘清,1981:伍宗文,2000),这些和普通语言学的认识是一致的;一些学者把这些标准用在某一部先秦文献的分词实践中,如杨怀源(2007)、毛远明(2000)、张双棣(1989)、车淑娅(2008)、孙卓彩、刘书玉(2008)等学者对西周金文、《左传》、〈〈吕氏春秋》、《韩非子》、《墨子》等文献词汇的研究著作中,都有专门的章节论述这一问题,这些工作从文献实际出发,解决了许多分词中的实际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先秦词汇的研究,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主要有:
1.对文献中的字词关系没有进行穷尽性的梳理(至少是没有体现2.只注重了词的分离性,对词的同一性关注不足‘
3.没有将字词关系和词的分离性、同一性理论结合起来’
这些问题前人也曾注意到,但主要集中在通论性质的古代汉语词汇学和文字学著作中,先秦专书词汇研究中极少涉及,仅张双棣在《(吕氏春秋)词汇研究》(修订本)中有所论述,如字词关系和词的分离性等,但两方面的工作结合不足,尤其没有“对词的同一陸问题做专门探讨”(张双棣,2008:15)。本书将以《国语》词汇为研究对象,从字词关系的角度,结合普通词汇学理论,以期为先秦文献词汇研究建立一套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词理论体系。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涉及的字形和词汇均来源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国语》。
第二节从字词关系看《国语》词的分离性
一关于先秦文献中词的分离性
词的分离性即从语流中分离出词的情况,也就是把词与词素、词组从语流中区分开来。在包括《国语》在内的先秦文献中,认识词必须从认识字出发,分离性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把字表示词的情况与字表示词素、词组以及无意义的音节的情况区分开来,即要回答“字是否表示词”的问题。
二《国语》单音词的分离性
《国语》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字表示单音词的情况,这和其他先秦文献的情况是一样的。只要一个字由一个音节表示,;fiAY..,能够独立用来造句’这个字表示的成分就是词。这一点在传统训诂学工作中就已得到很好的解决,它们紧紧围绕字义展开训释,尤其对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以及文字之间的假借、同形、异形、同源等关系进行了探讨,从现代词汇学分词理论看来,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分离单音词的过程。就《国语》而言,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但是根据韦昭、汪远孙、徐元诰、王引之、俞樾等各家的注解或考证,我们能够确定绝大多数字的意义和读音,其中大部分都是单音词。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情况夹杂其中:一是一个字表示构造连绵词的音节的情况,二是一个字表示构造合成词词素的情况。我们在下一部分一并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