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有关鄂东南地域文化的考察与研究的史话著作。作者从考古、民间习俗、自然物候、田野种植、冶炼工艺、民间手工艺、民间信仰崇拜、族群生活特点等方面入手,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史料辨析,梳理出了鄂东南地区的人类历史和文化创造的脉络,叙写了绵延在这片土地上数千年的文明史和深沉的乡愁。
费杰成,1943年出生于湖北阳新,曾任县文联常务副主席。副研究馆员。曾获黄石市首届十大文化名人称号。长期从事地域文化研究。著有《祀稷锣鼓研究》、《鄂南民俗撷论》、《兴国州民俗考略》、《阳新民俗》、《兴国州民间器乐曲类纂》、《阳新民歌与民俗》、《阳新民间长歌研究》、《西塞山神舟文化研究》、《老屋歌碟》、《彩色的山风》、《兴国州民间长歌研究》、《鄂东南人类文化史话》等多部。
田野文化的守望者(序一)
一个人的民俗志(序二)
第一章 绪论
一 历史溯源
二 方舆洞说
三 兵戎流寓
四 文物考古
五 风俗习惯
六 文化植被
第二章 早期族群
一 扬越氏族
二 古村考察
第三章 域名小考
一 天象崇拜
二 阳、杨、新、辛
三 村落冠名
第四章 龙的文化
一 龙的种类
二 龙的人格化
三 龙的符号
四 结语
第五章 火的文化
一 农耕与火
二 节庆与火
三 石镰与火
第六章 船的文化
一 生产用船
二 许船之谜
三 旱船
第七章 轿的文化
一 婚事用轿
二 丧事用轿
三 俗信用轿
第八章 鼓的文化
一 山鼓
二 建鼓
三 太平鼓
第九章 谷的文化
一 稷谷考源
二 崇谷习俗
三 农事禁忌
四 谷神信仰
第十章 竹的文化
一 栽竹鞭童
二 嫁歌哭竹
三 孟宗哭笋
第十一章 数的文化
一 石硪数理
二 建筑数理
三 丧葬数理
四 俗信数理
五 道俗数理
六 小结
第十二章 匠的文化
一 匠作考源
二 铁匠祖师
三 铁匠行俗
第十三章 “接王”民俗
一 话说“接王”
二 “接王”传说
三 偶像类辨
四 “接王”仪节
五 “接王”动机
第十四章 青铜乐器
一 刘荣山商代青铜铙
二 崇阳白霓铜鼓
第十五章 矿冶禁忌
一 禁忌种种
二 禁忌生态观
第十六章 道教习俗
一 龙虎道教沿革
二 龙虎道教法事
三 龙虎道教音乐
四 龙虎道乐审美
第十七章 民间歌曲
一 传统民歌
二 古歌薤露
三 鄂东南苏区红歌
第十八章 民间咒歌
一 生产咒歌
二 匠作咒歌
三 人生咒歌
四 俗信咒歌
第十九章 “黑爷”其人
一 多神一身
二 黑爷与蚩尤
三 结语
第二十章 “招魂”类考
一 楚巫生活化了的叫吓
二 楚巫宗教化了的赈孤
三 楚巫文学化了的《楚辞·招魂》
第二十一章 土语散记
一 综述
二 溯源
三 常语
四 解析
五 类萃
六 故事举例
夕阳下的答卷(跋)
品读昨天(后记)
《鄂东南人类文化史话》:
接王期间,村人要扎出一架“神轿”,抬着一位自然神或救难神、五谷神等轿神出游,与当地驱疫“送许”之抬纸船习俗相仿。放置在宗堂中间,先请来众位道士立起“香案”与“坛堂”,摆上牺牲五谷供品,举行为期一日一夜的“太平醮”法事,进行“娱轿”;接着由村族中的神轿手,将王轿抬离宗位,进入广场空旷地方,四周摆开仪仗队、鼓乐队、童男童女彩扎队、牺牲队等进行“娱轿神”。先由道士领唱《三元忏》、《贺逍遥》、《唱古人》等经典故事,由乡人接腔。其歌腔多取地花鼓中的“摆酒晏”、“讨学钱”、“抛彩球”、“哦嗬调”等。醮王法事持续至第二天清晨,接王活动步入关键时刻,是时,由接、送村族中各出8名共16名壮汉,扮成双八仙为轿夫(有时见双双八仙36人出抬)。村中按户出丁,人执番旗、彩扎,接送双方配有多套吹打乐班演奏,仪仗队和土铳手若干随定,分列其间壮威,另有童男童女100名,人各“举蜡”簇拥王轿,随其后有活猪、活羊、礼担、供品、飨果等。当队伍上路后,在原野中,双八仙轮流将王轿疯狂地向顺、反方向间隔旋转,以三百六十圈为吉,谓之“旋轿”出天方。直至黎明到来,接方村族婉谢送方村族留步回程,再上路把王轿接好,又要大游特游四乡八俚,待回村中,将王轿安于宗堂之上。其王轿用黑色太布裹藏,不得见“世人眼”,以避不吉。下面简要介绍其中的几个主要仪节:
醮王神。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日的前一天,送神村族要请来道士为王神通宵达旦做功德,俗称“打太平醮”。是时,在村族宗堂上,摆上供享,装扮坛堂,唱经歌舞,奏乐飨神。其中,由族中长者配合道士,向神偶报告这里一年的收成与灾害情况,一来感谢上苍的恩赐,二来祈求上苍再多多赐福于民。当清晨零点时分,礼祀供奉兴致渐浓,道士们和儒生们唱起诗经,踏罡步斗,在举蜡队的百名童男童女顶灯护卫下,将神轿送至村外原野,尽飨尽娱,直到天明暂告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