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里?安德森是英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史家、新左翼知识分子,近半个世纪以来,始终引导着欧美新左派理论、政治斗争的方向,被誉为“不列颠*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在西方左翼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佩里?安德森的著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与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对话;二是对社会历史和政治现实展开研究。本书稿也围绕着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先在导论中简要介绍了安德森的学术思想、国内外学者对其的研究状况,然后以“安德森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解读”“安德森对左翼思想的研究与批评”“安德森对现实社会政治的分析与批判”“安德森的文化诊断与社会分析思想”“安德森对当代思潮的分析批判”等五个章节,对安德森思想展开分条缕析地叙述和阐释。
紧紧依托原著进行研究;紧紧围绕问题进行研究;突出思想性。通过提炼归纳和剖析佩里·安德森的著述,让读者对其人其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对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思考和启发。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总序
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热”。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今天我们完全有把握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尤其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之所以成为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马克思主义本身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几乎可以说,在马克思以后,国际上出现的任何重大的社会思潮,都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借贷思想资源,甚至直接地或间接地用马克思主义来命名相关的思潮或学派。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其次,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必须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为发展中的国家,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尚未经历过的事情,许多国家已经经历过了。它们的经验教训是什么?这些经验教训蕴涵着哪些重大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是否会导致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理解上的重大突破?事实上,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早已引起国内理论研究者的深切的关注和巨大的兴趣。再次,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当然应该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多地致力于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探索,以便确保我国的精神生活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制高点上。
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的长期的耕耘者,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研究领域20多年来发生的重大变化。复旦大学哲学系于1985年建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室;1999年升格为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2000年成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该研究领域中唯一的重点研究基地,简称“小基地”);2004年,在小基地之外,建立了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国家级创新研究基地(该研究领域中唯一的国家重点研究基地,简称“大基地”);2005年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国外马克思主义自设博士点。2006年,全国又建立了21个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其中包括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以,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国外马克思主义已经从马哲史或外哲史的一个研究方向上升为独立的二级学科,而小基地和大基地的相继建立也表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
我们之所以要策划并出版《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其直接的起因是:通过投标和竞标,我们获得了2004年度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现状、发展态势和基本理论研究》。这个课题促使我们凝聚大、小基地的全部学术力量,及博士后和博士生中的佼佼者,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做出全方位的、有穿透力的研究。这套丛书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其一,系统性。本丛书试图通过三种不同的研究进路,即“区域研究”、“流派研究”和“问题研究”来构建这种系统性。“区域研究”重点探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南美洲(包括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现状;“流派研究”主要探索国外最新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如“后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解放神学”等;“问题研究”侧重于反思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探索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如“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性”、“市场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等。通过这三条不同的研究进路,这套丛书将全面而又有重点地勾勒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面貌。
其二,前沿性。本丛书对“前沿性”的理解是,把研究的焦点放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上。也就是说,重点考察在最近20年左右的时间里,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态势是什么?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发表了哪些有影响力的著作和论述?他们正在思考哪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理论问题?当然,为了把前沿问题叙述清楚,也需要做一些历史的铺垫,但探讨的重心始终落在国外马克思主义者所面对的最前沿的问题上。
其三,思想性。纳入本丛书出版规划的著作,除译著外,都充分体现出对思想性的倚重。也就是说,这些著作不仅是“描述性的”,更是“反思性的”、“研究性的”。它们不仅要弄清新的现象和资料,而且要深入地反省,这些新的现象和资料可能给传统的理论,尤其是基础理论造成怎样的挑战?如何在挑战与应战的互动中丰富并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发展?总之,它们不是材料的堆砌,而是思想的贯通。这也正是这套丛书不同于其他丛书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我们感到庆幸的是,这套丛书在策划的过程中就得到了重庆出版社总编辑陈兴芜编审和该社重点图书编辑室主任吴立平的热情支持。本丛书的出版也得到了2004年度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现状、发展态势与基本理论研究》(课题批准号为04JZD002)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俞吾金陈学明吴晓明
鲁绍臣,哲学博士,现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研究工作室主任。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总序 1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续总序 1
导 论 1
一、安德森的学术思想简介 1
二、国内外学者对安德森思想的研究状况 12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路径与构成 22
第一章 安德森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解读 26
一、例外与普遍:命定论的复杂史观 26
二、东方专制主义与亚细亚生产方式再解读 40
三、差异的动态总体观 53
四、抽象结构与经验事实 71
第二章 安德森对左翼思想的研究与批评 84
一、对汤普森阶级文化心理主义的批评 84
二、对结构主义的批评 100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评述 111
第三章 安德森对现实社会政治的分析与批判 122
一、后工业社会与新社会运动的兴起 122
二、当代世界霸权的“三重”特征 130
三、美国的外交政策及其霸权 139
四、中国崛起的道路与逻辑分析 152
第四章 安德森的文化诊断与社会分析思想 158
一、文化与文明的当代内涵 158
二、后现代主义的起源与特征 169
三、社会主义的文化与自由 175
第五章 安德森对当代思潮的分析批判 186
一、对奥克肖特“个体性”思想的批判 187
二、对哈耶克反民主思想的批判 192
三、对罗尔斯“设计共识”思想秘密的暴露 198
四、对哈贝马斯思想“背叛”的批评 202
结 语 207
参考文献 210
后 记 222
《历史与政治:佩里·安德森的思想研究》: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总序 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热”。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今天我们完全有把握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尤其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之所以成为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马克思主义本身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几乎可以说,在马克思以后,国际上出现的任何重大的社会思潮,都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借贷思想资源,甚至直接地或间接地用马克思主义来命名相关的思潮或学派。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其次,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必须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为发展中的国家,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尚未经历过的事情,许多国家已经经历过了。它们的经验教训是什么?这些经验教训蕴涵着哪些重大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是否会导致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理解上的重大突破?事实上,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早已引起国内理论研究者的深切的关注和巨大的兴趣。再次,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当然应该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多地致力于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探索,以便确保我国的精神生活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制高点上。 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的长期的耕耘者,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研究领域20多年来发生的重大变化。复旦大学哲学系于1985年建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室;1999年升格为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2000年成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该研究领域中唯独的重点研究基地,简称“小基地”);2004年,在小基地之外,建立了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创新研究基地(该研究领域中唯独的国家重点研究基地,简称“大基地”);2005年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国外马克思主义自设博士点。2006年,全国又建立了21个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其中包括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以,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国外马克思主义已经从马哲史或外哲史的一个研究方向上升为独立的二级学科,而小基地和大基地的相继建立也表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 我们之所以要策划并出版《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其直接的起因是:通过投标和竞标,我们获得了2004年度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现状、发展态势和基本理论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