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本社继*辑《历代名家碑帖临习技法精解》(31本)第25届金牛杯优秀图书银奖之后,现推出第二辑《历代名家书法珍品》(32本)。
本套丛书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许裕长担任主编,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精品,如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孙过庭《书谱》、草书《千字文》等代表作。采用大8开,高清全彩影印,锁线装订,*限度地发挥图书的鉴赏功能。
邓石如(一七四三一八○五),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因避嘉庆帝讳,以字行,号顽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等。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学家,篆刻『邓派』的创始人。他幼时贫困,只读过很短时间的私塾,生活艰辛,以砍柴、做点小买卖糊口。自小喜欢写字刻印,在砍柴、做买卖之余,勤学不缀,日夜研习,水平渐高,名气渐长,以此遂以写字、刻印谋生。
邓石如早年虽生活清贫,然而天赋极佳,且虚心好学,抓住每个机会去学习,请教多师,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他的天赋与好学精神得到江宁(今江苏南京)大收藏家梅镠先生的赏识。梅镠把他延揽到家中,供给他日常吃穿用度,以解除他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并让他饱览家藏的碑帖印谱,使他尽情学习研磨。邓石如在梅府八年,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博览群书,日日刻写,『日尝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乃就寝,寒暑不辍』。至此其书臻大乘之境,出梅府而技惊天下。就连当时皇帝也听过他的名头,曾有意笼络,这在世人看来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却被他淡然婉拒。
其后邓石如终日游历名山胜水、风物古迹,在民间拜师访友、切磋交流,一伞一包,轻杖芒鞋。漫长的游历学习岁月中,他只在两湖总督毕沅的府上做过三年幕僚,这因为毕沅本身也是一位颇有情趣的金石家、书画家、收藏家的缘故,二人惺惺相惜。
邓石如的书法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篆、隶的造诣。其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其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突破了千年来玉箸篆的藩篱,别开生面。其隶书师法汉碑,然结体变其扁方为长方,笔画改其飘逸为凝重,章法异其严整而磅礴,使清代隶书风格独具意象。邓石如在其他书体上也造诣精深。其楷书取法六朝碑版,兼取唐代欧阳询、欧阳通父子二人体势,方圆笔互用,结字茂密,有斩钉截铁、力拔千钧之态。其行草书主要吸收晋、唐草法,笔法凝重迟涩、善用飞白,得老辣苍劲、烟雨苍茫之势。如此出类拔萃,是以其书法艺术在当时就被人推为清代第一。
在他所处的时代,正值篆刻界皖、浙两派称雄印坛之时,邓石如深入研究了他们的利弊得失后,力倡『书从印出,印从书出』,打破汉印中隶化篆刻的传统程式,首创在篆刻中采用小篆和碑额的文字,丰富了篆刻的内容,独成一派,与皖、浙两派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后来的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等治印大师无不取法于他。直到今天,临摹邓石如的印谱仍然是学好篆刻的必由之路。他为后世留下了《完白山人篆刻偶成》《完白山人印谱》《邓石如印存》等。
他在书学上成就斐然,清代学者刘墉称其『千数百年无此作矣』。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将其列为『神品第一』。当代书法篆刻大师沙孟海在其代表作《近三百年的书学》中则说道:『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石如。』他的代表作主要有篆书《千字文》、《小窗幽记》、《弟子职》、六条屏《白氏草堂记》、隶书《少学琴》、《文心雕龙》节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