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休谟对于人类理智\情感和伦理道德独树一帜的观点,并阐释了休谟的观点如何承前启后,对唯理主义的影响和对经验派的传承。其经验主义,心理学导向的观点为读者在阅读纯理性派传统哲学的同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补充。本书广泛采用当代政治,哲学,道德生活中的例证,使读者对休谟哲学的现实应用意义有更生动的体会,并会将休谟的思想置于18世纪启蒙运动的框架中讨论,使读者不会觉得乏味,且不仅对哲学,乃至对当时的社会变迁有更深的理解。
序言我自己的人生?(大卫?休谟自传)
一个人在描述自己的生平的时候,若是说得太长太多了,那么毫不带着虚荣是很困难的。因此,我决定要保持它的简短。也许我叙述我自己的人生这件事本身就可以被认作是虚荣心的表现,但是这一叙述仅仅是我的写作历史、著作的记载,以及少量的一些别的东西。实际上我几乎将我所有的人生都投进了文字方面的追求与工作。另外,我的大部分作品的首次成功也不足以成为虚荣的对象。
我是旧历1711年4月26日,在爱丁堡出生的。我生在一个很有名望的家庭,不论是父亲的那一边,还是母亲的那一边:我父亲的家庭是何谟伯爵,或者休谟伯爵的一支;我的祖先曾经是我兄弟所有产业的拥有者。我的母亲是发尔康诺爵士、民事高法庭主席的女儿,她的兄弟世袭了赫尔克顿勋爵的名头。
但是我的家庭并不富裕。而且根据我家乡的习俗,作为一个较小的兄弟,我所可以领受的遗产是非常微薄的。我父亲被看作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他在我还是个婴儿时就去世了,留下我和一个哥哥,一个姐姐,由母亲来照顾。我的母亲是一位非凡的人,她年轻而貌美,却完全将自己投入对我们这些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之中。我顺利通过了寻常普通的教育,在早年就被对文学的热情所支配,这种乐趣是令我保持愉悦的源泉。因为我的好学的心性、冷静和勤勉,所以我的家人认为法律是一个适合我的行业,但是在对除了哲学与通识学问的追求之外,我对所有别的东西都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抵触,因此当他们认为我在熟读富特和维尼乌斯的时候,我实际上却在偷偷地如饥似渴地阅读西塞罗和维吉尔这些作者的作品。
但是我微薄的财富,实在不适于这样的生活安排,并且我的健康也因为我过于用功而略为有些衰弱了。
大卫?休谟(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英国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被视为英国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重要的人物之一。休谟的哲学受到经验主义者约翰?洛克和乔治?贝克莱的深刻影响,也受到一些法国作家的影响,他也吸收了各种英格兰知识分子如艾萨克?牛顿、法兰西斯?哈奇森、亚当?斯密等人的理论。代表著作:《人性论》《道德原则研究》《人类理解研究》《宗教的自然史》。
第一讲 休谟的人性及道德原理
第二讲 人性与人类理解的基本概念
12 一、哲学的不同种类
23 二、论人类思想观念的起源
29 三、论思想关联
32 四、论观念的“必然联结”(第一部分)
44 五、论观念的“必然联结”(第二部分)
第三讲 论人类的情感与激情
50 一、主题的划分
52 二、论骄傲与谦卑——它们的对象和原因
56 三、这些对象与原因从何而来
59 四、论印象与观念的关系
62 五、论这些关系对骄傲与谦卑的影响
68 六、这个系统的限制
73 七、论美德缺失与美德
77 八、论美与丑
83 九、论对名誉的喜爱
第四讲 论爱与恨
94 一、论爱与恨的对象和成因
98 二、确认这个体系的几个实验
113 三、论亲友关系之爱
120 四、论仁慈与愤怒
123 五、论同情(或怜悯)
127 六、论尊重和轻视
132 七、论情爱或两性之间的爱
136 八、论习惯的结果
第五讲 人类认知与理解
140 一、关于人类认知问题的疑虑(第一部分)
148 二、关于人类认知问题的疑虑(第二部分)
157 三、关于这些疑虑的怀疑性解决(第一部分)
163 四、关于这些疑虑的怀疑性解决(第二部分)
171 五、论可能性
174 六、关于自由与必然(第一部分)
188 七、关于自由与必然(第二部分)
196 八、关于动物的理性
201 九、关于学院哲学或怀疑哲学
第六讲 论道德
218 美德与道德缺陷
附录
240 附录一 休谟与霍布斯
244 附录二 洛克、贝克莱与休谟
247 附录三 《人性论》摘要
258 参考文献
259 后记
第四讲论爱与恨
四、论仁慈与愤怒
人的观念可以比作物质的延展和坚实性,而印象,尤其是具有反思性质的印象,却可以被比作是颜色、味道、气味和别的可以被感知的一种性质。观念永远不可能是一个可以联合起来的整体,而是被赋予了一种不可以贯穿、渗透的性质,因为这种性质不同的观念之间互相排斥,它们在两者相遇之时可以成为一种复合物,但无法成为可以融合的混合物。另一方面,印象和情感是可以完全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并且就像颜色一样,可以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们每一个都可以失去其自身的颜色,唯一的作用就是改变了整体的印象。人类心灵当中一些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由这种情感的性质而产生的。
在考察能够联结爱与恨的成分时,我常常感到,在我所见到的所有现存的哲学体系当中,都存在不幸的一点。我们通常可以发现,在我们尝试对自然的运作活动给出假设时,在这些实验当中,我们所得到的结果与我们想要去确立的那个准则总是有一些差距,总有一些现象,使得它们更加固执,并不屈服于我们的证明目的。我们不必震惊,这在自然哲学当中时有发生。外部事物的本质和构成是这样模糊不清,我们在推理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矛盾和荒谬。但是因为心灵的感受是完全被我们所感知的,我已经在探索结论的过程当中用到了所有我可以想到的小心和谨慎,我希望避免这些矛盾——这些在别的哲学体系当中所出现的矛盾。我所看到的这一困难,与我的体系之间是没有什么矛盾的,仅仅是稍微偏离了至今是这个体系主要的力量和美感的那种简洁。
爱和恨永远伴随着慈善与愤怒产生,或者说它们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结合,是区分这些情感与骄傲和谦卑的主要的一点。因为骄傲与谦卑完全是灵魂当中纯粹的情感,没有与任何别的欲望或情感相结合,也没有立刻刺激我们的行动。但是爱与恨不仅仅是在它们自身之内的,不仅仅是停留于自身产生的这种情感,而是将心灵带到更远的某处。爱总是被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能够幸福快乐的希冀所跟随,以及对他受苦受难
的抵触和厌恶。反之,恨产生出一种对自己所恨之人受苦的希望和一种对其厌恶的希望。所以骄傲与谦卑、爱与恨这两组情感在别的方面都互相符合,却存在这样一种明显的差异,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