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执业手记》作者凭借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经验,从这一行业的概况、发展前景,到各种类型常见典型案例的剖析和解读,为新手咨询师提供了全面的指导,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兼具理论和实战意义。
贾海泉,48岁,山东省滨州市心理卫生学会常务理事,著名心理咨询专家,心理咨询督导师、心理学讲师,超人气心理学作家。其独创的大催眠咨询术因其卓越的功效,在业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曾担任《中国青年报》《中国心理学杂志》等多家国内知名报刊杂志专刊作者,发表过数百篇心理学普及文章,积累了大批忠实读者。创作出版的心理题材小说《心理诊所私密档案》及亲子教育专著《不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在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引发关注,是目前国内人气较高的心理学作家。
《心理咨询师执业手记》:
在各类讲座中,也有很多同行想让我传授一些咨询技巧,但我感觉这些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解答清楚。
2012年冬天,笔者再次应邀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讲课。那边的老师事先跟我沟通,希望我讲一堂对执业心理师有实际帮助的课。思忖再三,我就将主题定为“论一个心理师的修养”。
笔者个人认为,作为一名心理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技巧和技术只是补充和辅助。课间休息时,南京师范大家的老师一再提醒我不要只讲理论,要讲得实际一点。于是,下午我就调整了课件,讲了一些咨询的技巧和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实,这并非我的初衷,只是我不想太辜负同学们的期望。
很多同学问我,某某大师的课需不需要听,某某大师的书需不需要看,我总是回答四个字:开卷有益。心理师不但要精读专业书籍,更需要博览群书,拓展知识面。有个问题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不要沉迷于一种体系或理论。也就是说,别太较真儿。
也有学生这样问:“老师,我处理的那个来访者的问题是属于'创伤一型'还是'创伤二型'呢?”听到这样的问题,我真的纠结并难以作答。我的意思是,别管创伤几型,你需要负责的是来访者的情绪,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有的心理师偏重于精神分析疗法,有的则欣赏行为疗法。很多心理师学遍所有的心理治疗方法,面对来访者却仍然感到束手无策,力不从心,这是为什么?因为心理咨询说到底是一项实践工作,需要面对面地与一个个陌生人沟通交流。
来访者的问题离奇古怪又不重复,价值观也不尽相同,纵使你有多套预案,到时仍然难以短时间跟来访者接轨。如果比着葫芦画瓢,咨询过程中就显得很生硬,像是做夹生饭,那当然不是咨询的目的。
2011年秋天,法国南特省一位著名的心理学专家高朗先生来国内做学术交流,笔者亲眼目睹了他的一例心理咨询过程。这是一例因孩子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亲子关系案例。
高朗先生只是关切地蹲在地上与孩子交谈,不时地整理一下孩子的衣服,摸摸孩子的头。奇怪的是,这个只有七岁的男孩,一点也不抵触这位白头发、蓝眼睛的外国爷爷,对他一句句地诉说自己的“困惑”。
咨询结束后,询问孩子父母的意见,他们感到很不满意。母亲说,好不容易见到了这么一个心理咨询大家,闹了半天只是问了孩子几个问题就完了,真有点失望。
笔者能读懂父母的心情,他们是多么希望这位法国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能立即给自己开出一个妙方来,让有病的孩子立刻变好。可是,他们失望了。相信很多类似的父母都会失望,因为他们不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
读这《心理咨询师执业手记》您可能也有疑问,贾老师哕哕嗦嗦地说了半天,是不是想说明咨询技术无用呢?别过早下定义,绝对不是这个意思。笔者之所以一再强调心理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因为心理咨询工作需要爱心和耐心。没有强大的职业素质支撑,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那么,技术应该摆在什么位置呢?笔者是这样给技术定位的:“技术是传递爱的智慧”。笔者在一篇名为《用智慧传递爱》的博文里论述过这个道理。多数来访者是因为爱的缺位而“生病”的,所以他们急需把缺失的亲情、爱情找回来。心理师就是帮助传递大爱的使者。笔者使用技术(如催眠),大多数是帮助来访者回忆觉醒,或者是给他们“画饼充饥”。
来访者只有处在相对清醒的状态下,才能体会到外界的爱,如父母对孩子的爱。理解和原谅别人,也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心理师要坚信来访者拥有自我救赎的能力,只要给他指明了方向,怎么走,走多快,都是来访者自己的事。
很多心理师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就是怀疑咨客的自我转变能力。笔者在督导一个案例时,那位心理师很担心咨客的悟性和能力,甚至跃出了咨询范畴去实施救助。我说你“出轨”了,你在做心理师不该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