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问题建构权的历史演进》开拓出了社会治理研究的一个新话题,提供了观察社会治理的一个新视角,通过对政策问题建构权历史演进过程的描述,揭示了近代以来社会治理持续变革的过程,并试图从中发现社会治理走向未来的趋势。该书在历史的经纬线上围绕着政策问题建构权展开了多维度分析,揭示了科学与民主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博弈,通过对现代史中科学体制对民主体制的替代过程的描述而去把握社会治理变动的脉膊,也从中发现了民主体制衰落和科学体制兴起的原因。同时,还清晰地揭示了科学体制引发的诸多社会治理问题,从而发现,各种各样囿于民主或科学的社会治理方案都包含着无可避免陷入困境的必然性。该书在对政策问题建构权演进过程进行历史描述时,着重去把握理论和实践两条线索,努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中去理解社会治理发展的间断性与连续性,并在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社会网络化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去构想政策问题合作建构的新方案。
适读人群:广大读者
政策问题建构权在人类历史上以及当下都非常重要,梳理政策问题的建构权的历史,揭示其中的规律,不仅对专业工作者,而且对党政干部都会有一定的启示。书的学术价值较佳,有前沿性,书立论有据,说理充分,行文规范,很难删改。查阅了该主题,国内只有零星的论文,无专著。
导论:社会治理中的政策问题建构权
近代以来的社会治理体系发展走过了什么样的历程?这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加以认识的,其中,在政策问题建构权的转移过程中去加以认识,也许能够更加清晰地描绘出社会治理体系演变的轨迹。在“三权分立”的框架中,政策问题建构权掌握在立法部门,立法部门从事政策问题建构和制定政策,行政部门只负责政策执行。但是,从历史上看,19世纪的“党争”破坏了三权分立的政制框架,以至于在民主政体的重建中发展出了一项不同于三权分立的框架,即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原则”。这样一来,社会治理体系被划分为两个部门,其中,行政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来加以建构。政治部门与行政部门的关系则被规定为:政治部门是决策部门,掌握政策问题建构权,行政部门则是执行部门。随着行政部门的发展以及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出现了政策问题建构权向行政部门转移的趋势,并形成了“行政国家”。在行政国家生成的过程中,“新政”时期是行政部门攫取政策问题建构权的重要阶段,自此之后,行政部门独大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伴随着这一现象的发生,出现了民主政治的衰落和宪政体制的解体,不仅政策问题建构走上了科学化的进程,而且整个社会治理体系也在科学化的向度中得到重新建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兼职教授。199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学理论研究,长于“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研究”与“行政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是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提交国家教委的“关于建立中国MPA教育的倡议”及初步方案的起草人之一。在《行政论坛》、《学术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十五部,编写或主编教材三部。与他人合作的著作曾获得“吴玉章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等,曾多次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受聘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小组专家咨询委员,曾作为国务院选派的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评估专家。
导论:社会治理中的政策问题建构权
一、行政部门获得政策问题建构权的过程
二、“新政”时期的政策问题建构权
三、对行政部门掌握政策问题建构权的思考
四、解析政策问题建构权转移的原因
第一章 政策问题建构的民主路径
第一节 国家现代化中的政策问题建构
一、政策问题建构权向代表集中
二、政策问题建构权向公众扩散
三、政策问题建构权的结构
第二节 代议制形成中的政策问题建构权
一、政策问题建构权理论的滥觞
二、生成于代议制的发明中
三、政策问题建构权与其所有者的分离
第二章 从民主的路径转向科学的路径
第一节 移动于政治部门与行政部门之间
一、政策问题建构权的归属
二、政策问题建构权的行政化
三、回归政治的政策问题建构权
第二节 社会治理职业化中的技术精英
一、政治活动的职业化历程
二、技术精英及其职业化的政策问题建构
三、政策问题建构理性化的后果
第三节 政策问题建构专业化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一、政策问题建构的专业化
二、技术专家对政策问题建构权的垄断
三、政策问题建构科学化的反民主性质
第三章 精英政治中的政策问题建构权
第一节 政策问题建构权扩大化的历史轨迹
一、从封闭转向开放的政策问题建构权
二、普选权确立中的政策问题建构权
三、政策问题建构权扩大化中的异化
第二节 知识分子及其向技术专家的蜕变
一、知识分子的兴起及其历史作用
二、知识分子的消逝与技术专家的登台
三、技术专家与世界的相互建构
第四章 科学化追求中的政策问题建构
第一节 科学语境中的政策问题建构
一、基于科学化、技术化追求的政策问题建构
二、决策技术多样化条件下的政策问题建构
三、政策问题建构中的虚假政策问题
第二节 出于谋求确定性的政策问题建构
一、通过创制秩序谋求确定性
二、创制秩序中的政策问题建构
三、超越寻求确定性的思维定势
第五章 政策问题建构中的科学与民主
第一节 通过政策分析实现政策问题建构
一、走向政策分析的政策科学发展
二、三个维度中的政策问题建构
三、技术专家主导了政策问题建构
第二节 徘徊在民主与科学之间的政策分析
一、政策失败以及对政策分析的反思
二、民主复兴过程中的政策科学转向
三、走向政策问题建构的合作模式
第六章 社会多元化条件下的政策问题建构
第一节 从寻求共识到承认差异
一、政策问题建构中的共识追求
二、为了共识而排斥差异的做法
三、以承认差异为前提的政策问题建构
第二节 符号学视野中的政策问题建构
一、符号的生成以及符号世界
二、作为政策问题建构工具的符号
三、符号泛滥条件下的政策问题建构
第七章 互联网时代的政策问题建构权
第一节 从多元主义向政策网络的转变
一、多元主义视野中的利益集团
二、多元精英主义的政策问题建构观
三、从法团主义走向政策网络
第二节 网络空间中的政策问题建构
一、政策问题及其建构的散点透视
二、政策问题建构权的“去中心化”
三、政策问题建构中的自由话语
第八章 变革中的政策问题建构
第一节 领域融合中的政策问题建构权
一、领域分离条件下的政策问题建构权
二、政策问题建构权扩散的迹象
三、“亚政治”兴起中的政策问题建构
第二节 政策问题建构中的议题网络
一、“铁三角”中的政策问题建构权
二、政策问题建构权的扩散
三、社会多元化中的议题网络
第三节 走向合作的政策问题建构
一、主客体结构中的政策问题建构权
二、主客体结构中的排斥与控制
三、行动主义视角中的政策问题建构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中文
二、英文
后记
《政策问题建构权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国家现代化中的政策问题建构
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中,或者说,在不同的社会治理体系中,政策问题建构主体及其体系、结构等都是不同的。严格说来,公共政策是在近代民主政治的背景下出现的,也只有在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中才有着可以作为科学考察对象的政策问题建构主体。但是,在一般的意义上,近代之前的社会治理过程也经常性地求助于政策,而且也确实制定了许多政策,因而,也存在着政策问题建构过程及其主体。在历史的视野中去考察政策问题建构主体,我们可以发现一条明显的历史演进轨迹,可以通过把握政策问题建构主体的变动与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去开拓一种面向未来的视角。历史地看,政策问题建构主体经历了从“特权阶层”到“市民代表”再到“政策问题建构权扩大”等历史演进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描述,可以让我们看到,社会治理并不单纯是一个如何运用政策工具的问题,在更为实质的层面上,则是一个谁拥有政策问题建构权的问题。
一、政策问题建构权向代表集中
“界定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这是因为,“实际存在着的问题并不必然导致‘解决’它的行动。实际上,事实并非不言自明,对于事实,往往需要解释者。再者,即使某种状况已经被人们认识到了,也不意味着它就必然会成为一个公共问题。”政策问题就是这样。当一个社会中存在着某些问题时,甚至在这些问题已经变得非常明显和严重时,也不意味着它们就会进入政策制定者的视野之中。也就是说,这些问题并不必然会以政策问题的形式出现。进而言之,即使社会问题已经进入了政策制定者的视野,它会成为什么样的政策问题?仍然需要得到界定。瓦伊纳·帕森斯以人露宿街头的现象为例说明同一个问题可以导致不同的政策问题:如果将人们露宿街头看成是一个无家可归的问题,就会制定提供住房的政策;如果将人们露宿街头看成是流浪问题,有关的政策反应可能就是运用法律强制手段,就会动用警察。所以,政策问题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由人来加以建构的。而且,对政策问题作出了什么样的建构还决定了后续的政策选择以及政策行为。
影响政策问题建构的因素非常复杂,我们几乎无法穷尽影响了一项具体政策问题建构的所有因素,最理想的状态也只能是找到一些最基本的关键变量。但在宏观的历史视野中,我们却能够清晰地看到政策问题建构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在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中,政策问题建构从属于和服务于维护和巩固统治的目的,政策问题建构权属于统治者,或者说,政策问题建构主体仅限于以国王为中心的特权阶层。中世纪后期开始,随着市民社会的产生,开始出现了国家与社会、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化,在政策问题建构上也呈现主体多元化和体系化的趋势。但这一趋势却在代议制出现的时候画上了一个句号。在代议制中,政策问题建构主体作为一个体系也被结构化到中心一边缘结构之中,从而使政策问题建构主体中的一部分人获得了话语霸权,更多的时候,表现出一种政策问题建构权上的垄断。根据近代以来国家赖以建立的民主原则,这种政策问题建构权上的垄断局面是不应当出现的,然而代议制政府却又无法回避这一问题,从而产生了社会治理中诸多无法解开的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