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奶牛常见病》共5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兽医基础知识;第二章从常用中兽药及配伍方面做了详细介绍;第三章重点介绍奶牛常用中草药方剂,其中大部分为作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或在原方剂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临床效果显著;第四、五章分别对奶牛常见普通病及传染病的诊治做了详细阐述,尤其在奶牛常见普通病的诊疗中,大部分中药方剂和用法都是作者在长期奶牛疾病诊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中西医治疗奶牛常见病》主要作为奶牛养殖场、户技术人员和动物疫病防治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第一章 中兽医基础知识
第一节 脏腑学说
一、五脏
二、六腑
第二节 营、卫、气、血、精、神、津液
一、营和血
二、卫和气
三、营、卫、气、血相互间关系
四、精
五、神
六、精、气、神的关系
七、津液
八、津液和营气的关系
九、津液与气血的关系
第三节 病因
一、六淫
二、疫病
三、饥饱劳役
四、外伤
第四节 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五节 六症
一、表、里
二、寒、热
三、虚、实
第六节 脏腑疾病的辨证
一、心痛的辨证
二、小肠病的辨证
三、肝病的辨证
四、胆病的辨证
五、脾脏的辨证
六、胃的辨证
七、肺病的辨证
八、大肠病的辨证
九、肾病的辨证
十、膀胱病的辨证
第七节 中兽医治疗方法
一、中兽医治疗方法
二、八法的配合应用
三、正治与反治
四、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五、标本同治
第八节 阴阳学说在兽医学上的应用
一、生理
二、病理
三、诊断
四、治疗
五、药物
第二章 常用中兽药及配伍
第一节 奶牛常用中草药
一、解表药
二、理血药
三、清热药
四、温中药
五、芳香化湿药
六、理气药
七、利水渗湿药
……
第三章 奶牛常用中草药方剂
第四章 奶牛常见普通病防治
第五章 奶牛传染病的防治
3.易感动物
易感动物是指动物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也就是动物机体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缺乏抵抗力或免疫力。不同种类或品种的动物对不同病原体甚至同一种病原体的易感性有差异,因此,目前养殖业发展导致的地区性动物品种单一使该地区某些传染病发病率上升和流行。而当动物群体免疫力降低、新生动物或新引进动物比例增加、免疫接种程序紊乱、免疫接种的生物制品质量不合格、饲养管理不当等都可导致动物易感性增加。
疫病在群体中发生的度量可以根据疫病在不同时间、地区和不同动物群中的分布频率来表示,如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感染率和携带率等。疫病在流行过程中的强度可以根据传染病的流行范围、传播速度、发病率的高低以及病例间的联系程度等来描述。流行强度具体有散发性、地方流行性、流行性、暴发和大流行性几种形式。而某些传染病在特殊的条件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流行形式。同时疫病在流行过程中又具有地区性,根据这一特点将其区分为外来性、地方性、疫源性、自然疫源性。
四、传染病的控制
制定综合性的防疫措施对做好传染病的控制至关重要。综合性防疫措施的制定应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分布特征,分清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来确定防治工作的重点环节,进一步制定动物传染病防治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
传染病防治措施的制定应符合一定的原则。首先,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这在现代化动物养殖密度高、数量大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应加强和完善兽医防疫法律法规建设,健全畜产品市场,通过制定和完善动物保健和疫病防治相关的法规条例来规范动物传染病的防治。此外,还要加强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随时了解传染病在特定时间、地区、动物群中的分布特征以及危害程度等,从而制定适合本地区或养殖场的疫病防治措施。另外,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对其流行的3个基本环节及其影响因素应视具体情况有重点地对待和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