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风险治理中公众对专家的信任研究——以我国十省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度调查为例
定 价:75 元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博士文库
- 作者:王娟
- 出版时间:2017/3/22
- ISBN:9787516156483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C912.68
- 页码:29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气候变化风险治理中公众对专家的信任研究:以我国十省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度调查为例》从气候变化风险治理视角出发,研究公众对专家信任的问题,将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结合,运用问卷调研法和定量模型分析法,分析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度以及影响中国公众对专家信任的因素,得出中国公众对专家的信任态度与主要因素,特别是城乡差异对公众信任有显著影响,这一点明显不同于发达国家,对此进行的分析成为本研究的又一亮点,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胡绳同志倡导和主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组成编委会,从全国每年毕业并通过答辩的社会科学博士论文中遴选优秀者纳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项工作已持续了12年。这12年所出版的论文,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科学各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水平,较好地实现了本文库编辑出版的初衷。
编辑出版博士文库,既是培养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带头人的有效举措,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积累,很有意义。在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之前,我就曾饶有兴趣地看过文库中的部分论文,到社科院以后,也一直关注和支持文库的出版。新旧世纪之交,原编委会主任胡绳同志仙逝,社科院希望我主持文库编委会的工作,我同意了。社会科学博士都是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社科学者是我们社会科学的未来,我们有责任支持他们更快地成长。
每一个时代总有属于它们自己的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研究带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希望包括博士在内的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密切关注、深入研究21世纪初中国面临的重大时代问题。离开了时代性,脱离了社会潮流,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就要受到影响。我是鼓励青年人成名成家的,这是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但问题在于,什么是名呢?名,就是他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如果没有得到社会、人民的承认,他的价值又表现在哪里呢?所以说,价值就在于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回答和解决。一旦回答了时代性的重大问题,就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你也因此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在这方面年轻的博士有很大的优势: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但青年学者要多向老一辈学者学习,博士尤其要很好地向导师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优势,研究重大问题,就有可能出好的成果,实现自己的价值。过去12年入选文库的论文,也说明了这一点。
什么是当前时代的重大问题呢?纵观当今世界,无外乎两种社会制度,一种是资本主义制度,一种是社会主义制度。所有的世界观问题、政治问题、理论问题都离不开对这两大制度的基本看法。对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学者都有很多的研究和论述;对于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学者也有过很多研究和论述。面对这些众说纷纭的思潮和学说,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从基本倾向看,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政治家论证的是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和长期存在的“必然性”;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当然要向世界、向社会讲清楚,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一定能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一定能通过社会主义来实现全面的振兴。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用自己的理论来解决,让外国人来解决中国的问题,是行不通的。也许有的同志会说,马克思主义也是外来的。但是,要知道,马克思主义只是在中国化了以后才解决中国的问题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同样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教条主义是不行的,东教条不行,西教条也不行,什么教条都不行。把学问、理论当教条,本身就是反科学的。
在21世纪,人类所面对的最重大的问题仍然是两大制度问题:这两大制度的前途、命运如何?资本主义会如何变化?社会主义怎么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么发展?中国学者无论是研究资本主义,还是研究社会主义,最终总是要落脚到解决中国的现实与未来问题。我看中国的未来就是如何保持长期的稳定和发展。只要能长期稳定,就能长期发展;只要能长期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能实现。
王娟(1985-),河北石家庄人,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管理。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工程研究》《科普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理论背景
二 现实背景
三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全球气候变化
二 风险治理
三 公众对专家的信任
四 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信任在风险治理中的作用
第一节 信任对风险治理的影响
一 信任影响风险感知
二 信任影响风险沟通
三 信任影响风险治理
第二节 风险治理中各国公众对专家的信任
一 风险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二 各国公众对专家的信任
第三节 气候变化风险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风险治理中信任相关理论和模型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信任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 公众与专家的风险感知差异
二 信任相关的风险文化理论
第二节 信任理论模型的建立与发展
一 SVS模型
二 TCC模型
三 SVS模型和TCC模型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启示
第三节 关于公众对专家信任的影响因素的经验型研究
一 影响公众对专家信任的因素
二 本书主要考察的变量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度调查
第一节 调查目的和调查变量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变量
第二节 研究假设
一 公众的风险感知越高越不信任专家
二 风险沟通越顺畅,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度越高
三 价值的相似性程度越大,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度越高
四 事件的可信度越高,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度越高
五 风险治理的评价越高,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度越高
六 居住在城市比居住在农村的公众更加信任专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抽样方案
二 抽样步骤
第四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
第五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 可信度检测
二 气候变化知识的知晓度
三 气候变化风险的担忧度
四 风险沟通状况
五 文化价值的测量
六 信任度的测量
七 风险治理的评价与建议
八 个人信息的考察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影响中国公众对专家信任的因素
第一节 影响公众对专家信任的因素假设
一 社会基础变量
二 认知心理变量
第二节 回归模型
一 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 影响因素的确定
第三节 因果关系模型
一 因果关系的概念模型
二 因果模型的验证性分析
三 因果模型的讨论
第四节 信任相关模型的验证
一 SVS模型的验证
二 TCC模型的验证
第五节 公众对专家信任的综合模型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关于影响信任因素的讨论
第一节 信任在特定的背景下对风险感知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 风险感知影响公众对专家的信任,但不是唯一因素
第三节 显著价值一致性是影响信任的核心因素
第四节 信任影响信心的建立
第五节 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影响风险沟通
第六节 信任影响公众的风险决策和风险治理
第七节 社会基础变量对信任的影响
一 总体分析
二 个案分析
第八节 民族和宗教对信任的影响
第九节 中国公众对专家的信任
结语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样本区域分配表
附录2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我国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度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索引
在校期间所获科研成果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