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信息与激励》从一个宽泛的视野,考察了如何协调好信息与激励的问题。在写作过程中,尽量把学术的严谨性和应用的灵活性兼顾起来。书中既有理论的介绍、简洁的模型和简明的图表,也偶尔有简单的数学推导,模型背后有现实中的趣味性故事及深刻的经济学解释。
《生活中的经济学:信息与激励》具体内容包括: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信息不对称、信息与激励、信息与激励在现实中的应用、信息激励与政策制定制度设计等。
《生活中的经济学:信息与激励》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新颖,尽可能地把抽象的原理与具体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经济学号称社会科学的“皇后”。经济学是舶来品,但中国不乏经济思想的传统智慧。经济学的基本功用在于解释经济现象,还可以影响和训练人们的思维方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思维方式是全民都需要的素养。与其他理论一样,经济学也是来源于生活,它又高于生活,最终要服务于生活。随着中国的经济学教育国际化、技术化成为潮流,经济研究的技术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经济研究中技术路线与解释路线缺一不可。缺乏技术工具,将无法进入学术主流;缺乏经济解释,经济学将成为没有灵魂的应用数学。如果只关注复杂的技术研究,缺乏解释能力脱离现实,会使经济学这个以经世济民为宗旨的学问的价值大打折扣。与普及医学知识的道理一样,如果一个社会能够普及医学和养生知识,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将大为提高,医疗支出也将大大下降。经济学的普及不能替代专业化的研究,通过普及经济学知识并培养大众的经济学思维,让大众自觉运用经济学优化决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经济学崇尚理性,有经济学的思维,会使人们观察经济现象和理解经济问题更透彻、更理性。经济学者既不能只为投公众所好,更不能人云亦云,分析问题不能云里雾里。经济学分析需要明白约束条件是什么,假设什么是不变的。以理性人行事会有什么结果,这个结果不以人的主观好恶为转移,这就是通常说的实证分析。人们争论问题时,要么是没有限定约束条件,没有界定问题的边界和搞清楚定义;要么争论的是规范性的问题,即进行无谓的价值判断争论。大众需要经济学的基本素养,而普及经济学是经济学者的一项不可或缺的使命。讨论和观察经济问题,都需要经济学常识和经济学思维。当然,任何经济学者都有自己的立场,不论当事人是否承认这一点。大众往往因为缺乏经济学知识和思维,容易误读经济学家的观点,说真话的经济学家就可能被贴上没有良心的标签。
经济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资源最优配置要达到生产与消费的一般均衡。通俗地说,即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效率标准。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看不见的手”起到配置资源的作用,经济通过市场充分竞争运用供求法则实现市场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理想状态。遗憾的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互利的交易将很难甚至不能实现。信息经济学抛弃并超越了新古典框架中完全信息的假设,从全新的视角对经济学进行了重新认识,主要研究不完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契约和制度的安排。信息与激励是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有关这一主题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曾先后在1996年、2001年、2007年、2016年,四次摘得该领域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由此,也足见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不过,与其他经济学的分支相比,信息经济学的“思想”相对“工具”而言更为深刻,使用的数学难度相对较低。正如王则柯教授所言:“信息经济学就是这样,思想非常深刻,但是有些推理并不那么艰深。”
前言
第1章 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
1.1 经济学与生活
1.2 信息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第2章 信息不对称
2.1 信息不对称概述
2.2 事前签约问题:隐藏知识
2.3 事后履约问题:隐藏行动
2.4 信息搜寻
2.5 信号发送
2.6 信息筛选
2.7 信息甄别
2.8 声誉机制
2.9 混同均衡与分离均衡
2.10 高等学校中重科研轻教学问题分析
——基于分离均衡的视角
2.11 信息不对称与股票市场
第3章 信息与激励
3.1 委托一代理问题
3.2 激励与风险分担
3.3 信誉机制
3.4 锦标赛
3.5 效率工资
3.6 团队激励
3.7 目标任务激励
3.8 分成制激励
第4章 信息与激励在现实中的应用
4.1 信息与激励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2 国有企业的激励问题
4.3 锦标赛下地方政府间的竞争
4.4 非营利部门的激励
4.5 信用、交易成本与激励相容
第5章 信息、激励与政策制定制度设计
5.1 信息、激励与政策制定
5.2 信息、激励与制度设计
5.3 进行激励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经济学:信息与激励》:
第二,激励相容问题。个人、社会和经济组织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激励问题在每一个社会经济单位都会出现。由于一个人会从要做的事中获得利益与付出代价,在自利的动机下,他将做出合理的选择:收益大于代价,就做这件事并把它做好;否则就不做,或不想把它做好。一个经济制度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即如何通过某种制度或规则的安排,促使人们努力工作。激励机制能够把人们的自利和互利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经济制度如果不能激发其成员的积极性,甚至压制成员的创造力,养懒人、闲人,这个制度不可能有效率,也不可能长期存续下去。机制设计问题,可以大到整个经济社会作为经济整体目标的制度设计,也可以小到只有两个参与者:委托人一代理人情况。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机制设计理论对于深入理解和区分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对于从战略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及解决中国改革发展和制度转型中所遇到的诸如国企改革、税制改革、产权改革等许多现实问题,均有参考和借鉴之处。
我国历史上也不乏激励相容的思想,早在3200多年前,姜太公姜尚就提出了“王者之国,使民富;霸者之国,使士富;仅存之国,使大夫富;无道之国,使国家富”的以民为本的民富,从而国安、国定、国富、国强的辩证统一思想和治国根本之道,达到使天下人与之共利害的激励相容效果。老子、管子、孙子、司马迁等人的经济思想,也与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有颇多相通之处。
现代经济也被称为信息经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一些工作就是围绕信息的搜索、处理、发现、传播来展开的,人们利用信息指导生产与生活。人事部门着力寻找潜在高素质员工,贷款部门调查贷款客户还款信息和信誉程度,市场开发者调研新产品的市场需求潜力,考试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程度的信息。信息通过大量偶然性因素,潜藏在一系列事件中。人们利用统计和计量分析反映和挖掘出数据中带有规律性的信息,来辅助和验证逻辑推演的结论。在战争中情报至关重要,情报员的工作就是要搜索对战争发展变化有影响的信息,利用信息,使战争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中国有句古话: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此为明智。兵法中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充分搜集和处理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信息经济学主要包括搜寻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信号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拍卖理论等内容,其中委托代理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信息不对称可从时间和内容上划分。从时间上划分,信息不对称所发生的时间有事前、事后两种,即发生在当事人缔约前的和发生在当事人缔约后的情况,分别叫事前信息不对称、事后信息不对称。研究事前信息不对称的叫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事后信息不对称的叫道德风险模型。从内容上划分,非对称信息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当事人的行动只有自己知道,叫隐藏行动。非对称信息也可能发生在信息分布的不平衡上,签约一方对他本人的知识及特征类型知道得很清楚,而其他人不知道或知之甚少,叫隐藏信息或隐藏知识。逆向选择的内生信号传递机制和激励机制设计,都可以规避或限制个人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信号示意与甄别针对事前的逆向选择,目的在于降低信息不对称,通过它来进行有效分离;激励机制设计主要针对事后的道德风险,有效的激励(激励兼容),能够降低监督成本。因此,内生信号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和拍卖理论可以看做是不对称信息理论的衍生物,很多文献直接将它们归入信息不对称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