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来,遍布全国各地的小小说作者创作了大量的小小说作品,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使作品携带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这其中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不同诠释,又有对各地区独特民间文化品种的深情描摹,有古朴典雅如琴棋书画,有淳朴天然如民间风物,有玉石瓷器的叮当,有茶寮酒肆的喧嚣,有梨园经久不息的弦音,也有民间艺术渐行渐远的绝唱。
《最美中国小小说文丛:手艺中国》像一幅长长的画卷,画中各色人等悉数登场,各种行当的手艺人从街头吆喝着走来,在巷尾展示自己炉火纯青的绝技,选文借手艺人之身世,为行将消失的手艺安魂。
一,序言
20世纪60年代,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创作了一首极富东方风情的歌曲《内在的光》(TheInnerLight)。这首歌洋溢着浓厚的宗教神秘感,其配乐用到了印度唢呐、班舒李笛、萨罗达琴、帕卡瓦甲鼓等诸多印度民间乐器,而歌词则来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道德经》在西方备受推崇,许多作家曾受其影响。鲁迅先生曾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去。”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形态千差万别,但人类文明的发展让世界不同角落的文化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那么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间的文化睽异就会像丢进温水中的盐粒一样消融。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文化样式更易于超脱民族或地域的束缚,成为世人共赏的艺术。在精短阅读已成流行的今天,我们编选这套“最美中国小小说文丛”,既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梳理小小说文体,以风格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样的小小说,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端庄厚重之美,展现小小说灵秀优雅气质,也希望能从一系列具备浓厚中国味道的符号背后,找到属于中国文化的独特的美。数十年来,遍布全国各地的小小说作者创作了大量的小小说作品,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使作品携带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这其中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不同诠释,又有对各地区独特民间文化品种的深情描摹,有古朴典雅如琴棋书画,有淳朴天然如民间风物,有玉石瓷器的叮当,有茶寮酒肆的喧嚣,有梨园经久不息的弦音,也有民间艺术渐行渐远的绝唱。在首辑“最美中国小小说文丛”中,我们精选了六个符号:本草、禅悟、梨园、手艺、文房、侠义。《本草中国》在中草药香气中体味中华民族的健康理念,乃至由此升华的宇宙观,以本草的幽香蕴藉心灵,以本草世界的繁复映衬人性之幽微。《禅悟中国》以灵秀通透的笔触打开禅的超脱意境,以温润亲切的故事,展示禅的彻悟境界,以及禅在古往今来红尘生活中的渗透与阐发。《梨园中国》由一张张表情不一的脸谱展现生活的喜怒哀乐,在如泣如诉、余音袅袅的弦乐中体察人生之迤逦,在唱念中道出梨园人物戏里戏外的生活点滴。《手艺中国》像一幅长长的画卷,画中各色人等悉数登场,各种行当的手艺人从街头吆喝着走来,在巷尾展示自己炉火纯青的绝技,选文借手艺人之身世,为行将消失的手艺安魂。《文房中国》墨香四溢,儒雅谦和,此中既有对文人墨客文采风流、高蹈举止的再现,又有对附庸风雅之人险恶诡谲的洞悉。《侠义中国》举侠客义士之行,感侠肝义胆之心,在刀光剑影中书写豪情,在市井坊舍间感佩忠义,是一部各路英豪侠士的列传。“最美中国小小说文丛”是一套开放的书系,首辑出版后,我们会继续精选其他文化符号来阐释中国之美。编选这套书时,正是酷暑难耐的三伏天。当我们的编选工作接近尾声时,秋天已经悄然来临。面对季节变换光阴流转,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时间的洗礼中成长,在不断前行中认知自我。而阅读和思考便是通往内心的一条幽静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你知道得越多,就会发现自己知道得越少。但若一个人能不断向内生长,洞烛幽微,他终会到达一片开阔之地,他的枝叶也终将沐浴到天光和雨露。
“汇增”戳记的金银首饰,到任何外地金店出卖,即按市价不打折扣收买。“汇增”还有一样叫座产品,即白银胎制各样首饰,包三层黄金叶子。这种包金首饰既美观又耐久,三年内不露银地,颇招太太小姐们喜爱。更重要的是,它物美价廉,不但能走进名门大户,也适应中等小户平常人家。那年月,陈州一带的姑娘出嫁,多购买这种金包银的首饰。“能戴‘汇增’一对环,不要翠华‘一套全”’就是当时在陈州一带流传的歌谣。意思是出嫁姑娘愿要汇增金店制的一对耳环,也不要翠华制的“一套全”。“一套全”是统称,包括耳环、簪子、戒指、镯子等。“翠华”也是一个金店名称,在周家口。歌谣虽有些夸张,但也可见“汇增”声誉之一斑。
汇增金店能有如此声誉,除去老板能干善经营之外,最主要的是有一条既严格又独特的店规。店内不许有家属相联的人同在本店工作,上下一样对待,其目的是避免发生包庇、袒护之情。技工必须分类教好工种,耐心带好徒弟,徒工也必须专心学艺,三年满徒要学到一两种技能,并以此评定薪金高低。也就是说,靠人情面子吃饭在店内混不下去,因此才培养出不少能工巧匠。
汇增金店的老板姓叶,叫叶吉。叶吉出任老板的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那一年叶吉刚满二十五岁,一看天下要变了,便到北京、天津走了一趟,回来后立志新潮,在陈州第一个剪掉辫子,留了“洋头”,脱下长袍,穿上了西服,很是轰动一时。尤其年轻少老板穿西服、戴戒指、领带别着金卡的派头,成为陈州公子哥儿们极力效仿的榜样。一时间,前来订货者络绎不绝。
叶吉不但在穿着上领风骚,在工艺上也赶新潮。他发现随着时局变化,金手镯已经过时,而且用金多,价格昂贵,曲高和寡,不是一般人家能买得起的。为弥补金货中的大件,他看上了金项链,便派人到上海华丰金店学制项链,而且鼓励自己的夫人穿旗袍戴项链出入各种交际场合,很快就在太太小姐们中间掀起一股项链热,使得“汇增”生意兴隆空前。
大概就在这时候,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上台后,一心追求独裁专制。民国2年10月6日,他派出军警包围国会胁迫议员选举他为正式总统,自己独揽行政大权,把进步党人撇在了一边。民国4年8月,朱自铃、张镇芳等伪造民意,召开“国民代表大会”,举行“国体投票”,最后由参政院以“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的名义上“推戴书”,推戴袁为“中华帝国大皇帝”。为筹备元旦登基,袁世凯派人到陈州汇增金店,要叶吉制造一顶金皇冠。
叶吉带领能工巧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制成了袁世凯称帝加冕之皇冠。皇冠沿用大清形式,上立一冠桂(即圆柱形的帽疙瘩)是金质的,茎柱盘龙,上嵌大珍珠一颗,精致壮观。皇冠镶嵌镂雕,工艺极其复杂。
皇冠制成之后,叶吉怕出意外,急忙骑快马亲自送往京城。不想袁世凯一看很不高兴,说是大清已灭,怎能再沿用外夷之形式?那时候已时至12月下旬,袁世凯已接受帝位申令,并在中南海居仁堂接受了百官朝贺,将有功之臣封了官加了爵,而且成立了帝制“大典筹备处”,已决定改民国5年为“洪宪”元年,改总统府为“新华官”,只待元旦登基了。可做梦也未想到,皇冠不理想!袁世凯迷信,对什么事儿都忌讳。称帝加冕,皇冠是第一紧要。当初袁世凯怕国人反对他走回头路,龙袍、皇冠均不敢在京城制作。据说他所穿的龙袍是由天津卫某著名服装店承办,早已秘密地织成,全用真赤金丝织成,遍嵌珠宝,其中最名贵的大东珠,则取自清官内库。仅服装所用的金珠,即价值在十万银元以上。由于其部下对袁世凯登基那天是穿龙袍戴平天冠还是学德、日等国皇帝的服装式样意见不一,虽然袁世凯本人偏向复古,但算起来还是赞成新制的人居多。可袁世凯在朝廷手下点头哈腰多年,一定要过一回穿龙袍戴皇冠的瘾。也就是说,登基那天就是不能在新华宫穿,回到家来也要穿一回!为此,袁世凯制皇冠也是秘密的。他知道陈州汇增金店的实力和技术,便特意把活儿交给了“汇增”,不想“汇增”技术是一流的,观念却如此陈旧!那时候,距元旦登基大典不足十天时间,差没二派,袁世凯就命叶吉火速再制一顶新皇冠,而且必得在31日夜里十二点之前送到京城袁府内。
叶吉火速赶回陈州。
因为当时的好马比火车还快,叶吉仍然骑马抄近路而回。不料赶到开封时,天下大雪,黄河结冰,不能行船。叶吉不敢怠慢,又顶风顺河西上,从新乡搭火车到漯河。也可能是天意,叶吉到达漯河时是凌晨三点,大雪一直未停。漯河距陈州还有二百多华里,由于火车不准人畜混装,叶吉的快马在新乡已廉价处理——也就是说,剩下的二百多华里必得雇车或乘船东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