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雪楼主,原名陈立勇,湖南郴州人,历史学硕士。从小喜欢历史,对浩瀚如烟的历史到了痴迷的程度。笔名飘雪楼主源于自创诗:“飘雪寒风行侠孤,楸枰棋烂恨情无。莫笑江湖几多险,楼去人空谁做主?”
作者十年磨一剑,《汉朝那些事儿》倾尽了他全部心血和精力,全新的构思全新的笔法全新的视角,带你走进大汉帝国四百余年那段熟悉而又全新的历史。
言归正传。就在窦太后双管齐下、窦氏集团水涨船高时,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窦氏集团却很快上演了一场窝里斗。
窦宪“一飞冲天”,气焰嚣张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除了朝中文武百官、皇室宗亲,其他人他一个都不放在眼里。这个时候一个人的怒发冲冠,让窦宪马上体会到了什么叫“坠落的姿势”。
这个怒发冲冠的人便是窦太后。原因很简单,窦宪得罪了窦太后,因为窦宪杀了一个不该杀的人——“五王闹洛阳”的刘畅。
前面已经说过,梁王刘畅和广平王刘羡、六安王刘恭、重熹王刘党、下邳王刘衍在汉章帝死后,齐刷刷地进京来了,上演的是一出“逼宫”,结果却变成了“血祭”。五王按理说轰轰烈烈,死得并不冤枉。但在窦太后眼里,刘畅却死得冤枉。
原来,英气逼人的刘畅仗着亲王的关系,早已沦为了窦太后的“小三”了,老好人汉章帝日理万机,废寝忘食地工作,披星戴月地干活,被戴了“绿帽子”也不知情。汉章帝死后,只有十岁的刘肇即位,刘畅觉得这是和窦太后“再续前缘”的好机会,这才这么急匆匆地往京城赶。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和四个宗亲王打出了联合的牌子。结果窦宪不知天高地厚,大诛杀五王时,把“无辜”的刘畅也给咔嚓掉了。
刘畅死了,窦太后先是心痛,然后发怒,后果很严重,窦宪吃不了兜着走,立马受到了处罚:一是把窦宪“双规”——革职。二是把窦宪“拘留”——查看。
直到这时,窦宪才如梦方醒,知道犯了大错,惹了大祸。他知道自己如果不采取及时可行的措施和对策,等待他的将是更为严重的“问罪”,甚至被砍头也不是不可能。想到这里,身陷囹圄的窦宪马上提起了“上诉”。别人“上诉”是为了给自己开脱罪名,窦宪“上诉”却是为了“将功赎罪”,具体表现为:
首先,他以诚恳的态度主动认错道歉,向窦太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其次,他以诚挚的态度展开亲情攻势,请求窦太后宽恕自己的过失;再次,他以诚信的态度主动提出要求,请求亲自领兵去攻打北匈奴。事实证明,窦宪的“亡羊补牢”战略还是立竿见影的,窦太后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情人看亲人,不看朝臣看局势,最终还是答应了窦宪的请求。
当然,窦太后之所以对窦宪“网开一面”,原因有二:
一是朝廷形势所迫。汉和帝刚即位,窦太后刚掌权,窦氏集团要想兴起和壮大,不能因为自家的“窝里斗”而自断一臂。因此,于公于私于情于理,窦宪暂时不能杀。
二是国际形势所逼。汉章帝英年早逝的同时,南单于栾鞮宣也来了个“去之”,结果他的堂弟栾鞮屯屠何继任,窦太后以汉和帝的名义册封他为休兰尸逐侯辊单于。南匈奴在汉朝庇护之下,传承有序,屯屠何已经是第八位南单于了。见北匈奴大乱,南单于屯屠何认为这是实现南北匈奴统一的绝好时机。于是,他马上给汉朝政府打了一个小报告,四个字:北伐、北伐。他强调:
宜及北虏分争,出兵讨伐,破北成南,共为一国,令汉家长无北念。臣等生长汉地,开口仰食,岁时赏赐,动辄亿万,虽垂拱安枕,惭无报效之义,愿发国中及诸郡故胡新降精兵,分道并出,期十二月同会虏地。臣兵众单少,不足以防内外,愿遣执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及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太守并力而北,冀因圣帝威神,一举平定。臣国成败,要在今年,已敕诸部严兵马,唯裁哀省察!
翻译成白话就是:应当趁着北匈奴内乱分裂的机会,派出军队进行讨伐,打败北匈奴,成全南匈奴,让南北匈奴统一成为整体,使汉朝永无北方之忧。我们长期生活在汉朝境内,仰仗汉朝,才能张口吃饭。汉朝每年四季给我们赏赐,动不动就达亿万之数。我们虽然无须操劳而安享太平,却因未能实行报效之义而感到惭愧。我们愿征调本部和分散在各郡的匈奴精锐,包括老兵和新近归降的北匈奴军队,分为几路,同时进发,约定十二月在北匈奴会师。我的部队力量单薄,不足以内外兼顾,请汉朝派遣执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及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等郡太守,合力北征。望能凭着圣上的神威,一举平定北方敌害。我匈奴国的成败,就在今年决定。我已命令各部厉兵秣马,准备作战。请陛下节哀审定。
为了让自己的话更具说服力,南单于屯屠何最后承诺:如果汉朝政府支持他的行动,他将派三万骑兵为“先锋”。
屯屠何的上疏引起了“代理皇上”窦太后的高度重视,她马上把朝中重臣召集起来,召开了一次军事商讨会。结果朝中很快形成了支持派和反对派。
支持派代表人物是执金吾耿秉。
耿秉虽然年近花甲了,但眼不花耳不聋,身子骨依然硬朗。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直接说了一个道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解析:破北成南,并为一国,这是天赐良机,从此北方就无后顾之忧了,从此我们大汉就可以享受太平盛世了。
反对派的代表人物是尚书宋意。
宋意为了让反驳更有力,说了两个道理:一、不战而屈人。有战争必定有伤亡,这些年连年和匈奴打仗,已是劳民伤财,这样虽然取得了一些功绩,但遭殃的还是天下百姓。如果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北方问题,何必动武?二、杀鸡焉用牛刀?退一步来说,现在的北匈奴屋漏偏逢连夜雨,战争的失利,内乱连连,灾荒连连,求和都来不及,哪里还敢犯边境,我们现在只需一封招降信就可以搞定,何必动武?
当然,最终窦太后还是同意了耿秉的观点。原因是为了摆脱窦宪这个烫手的山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