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教学活动35例:基于核心素养》是基于小学生的特点设计的主题教学活动案例集。以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分类,既有案例呈现,也有案例设计思路介绍,以及给读者设计主题教学活动的建议,致力于打通课内与课外,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将历史故事与新闻热点结合,将传统文化与主题班会结合,引导学生在这些好玩有趣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同时不断创新、探索,形成理性思维与人文底蕴,成为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
《小学主题教学活动35例:基于核心素养》是作者近二十年小学教学的结晶之作,35个案例皆从实践中而来,实操性强,为广大年轻教师提供了开展主题教学活动的有力参考。
作者结合实际教学、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在核心素养六大元素的基础上,统合分类,条理化、系统化、生动化展现了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美好画卷。
《小学主题教学活动35例:基于核心素养》内容贴近实际,语言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教育、对孩子的爱,读之,令人动容。
推荐文章:
《知花语,走世界》p003
《一起思考什么是朋友》p042
《妈妈要生二胎了》p107
《我的责任心》p162
《创意假期》p200
好友邀请我为《小学主题教学活动35例基于核心素养》一书作序,这让我有点儿为难。因为,作序于我而言是一件苦差事,我不是那种大领导,下面的人把序写好,领导大笔一挥签个名即可;我得仔细阅读全书,再思考一番,然后动笔。现在的我,身兼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与兰州大学新闻学院两方面的工作,事务缠身,忙碌不堪,阅读整部书稿并静下心来作序,实在是勉为其难之事。
但是当我看到本书作者的名字时,便不忍心再加推脱了。林波这与我的名字林治波仅一字之差,不禁让我感叹机缘之巧,天下再大,路途再远,也难隔人与人之间的机缘。
这本书实际上是林波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累积的精彩教学案例的选编。书中,林老师用35个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关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展开了方式各异、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创新开展活动,以丰富、生动的形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动手实践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形成自己的思考,以此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林波老师把这些案例按照核心素养的六大方面,大致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个部分,涵盖了学生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实际上,书中涉猎的内容不限于上述六个方面,还涉及如何做人、如何处事,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与国际视野,等等。
书中的35个案例,各有不同,内容丰富,但有相同的规范每个案例分为三个部分:设计缘起、教学设计与实施、反思与建议。阅读起来,简洁清晰,很是方便。
35个案例中,有的出自林老师的思考和设计,而更多的是在教学和管理中随时随地碰到的矛盾、困惑和问题,被她相机拿来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甚至进行争论,在讨论和争论中或逐步达成共识,或保留学生的不同认识,从而形成很好的教学案例。一些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抑郁心理,以及偷窃习惯等,都通过教学讨论和教育引导得到纠正或改进。从这个角度看,本书是林老师在一线工作的成果,是第一手实践的结晶,弥足珍贵。
通观全书,其要旨在于超越应试教育而为真正的素质教育提供理念、案例与方法。在应试教育饱受诟病而我们却又不得不向应试教育妥协的今天,这是极为可贵的探索,其本身就具有创新性。
不要以为小学教师的教学就是肤浅的。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在阅读这本书、品味林老师生动活泼的教学中,也感受到了盎然的趣味和很强的启发性。其中,关于美国禁酒令的讨论,关于南海问题的讨论,以及关于韩国申遗的讨论等,都具有相当的辩证性、批判性和思想深度。孩子们在这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而又具有思想深度的讨论中,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维,深化了思考,在不知不觉间逐渐地成长和成熟起来。这种成长和成熟,初步奠定了每一个孩子漫长人生的基础。
由书而人,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苦心、爱心和责任心。此书内容丰富,从字里行间完全可以感受到林老师的人格与情怀。她是那么认真,那么用心,那么诚挚,那么热爱自己的工作,又是那么爱护和尊重自己的学生。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丰子恺、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的师德风范。我不知道林老师在自己的学校里获得了怎样的评价,得到了什么荣誉,但仅从这本书的编写中足以做出一个判断:这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有德又有才敬业爱人之德,教书育人之才。
我想,假设我的孩子还处于中小学阶段,我很愿意,甚至很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林老师的班里。当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替代性的办法就是让孩子所在的学校采用这本书,或者让自己的孩子也读一读这本书。我做此推荐,完全没有商业目的,仅仅是出于一个简单的理由:这是一位好老师撰写的一本好书,对您的孩子有益。
借此机会,我本人还要兜售一个关于教育的个人见解:要改变乖孩子就是好孩子的旧观念,包容和善待调皮捣蛋的孩子。
当今的时代是日新月异、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在这个时代里进行国家和社会建设,需要的是有创造力、有想象力、有主见、有胆识的开拓型人才,光是顺从听话,怎能解决问题?
几千年来,我们的教育重规矩有余,容个性不足,压力重重,规矩多多,以致不少孩子只会死记硬背,不会随机应变,考试成绩很好,但创造能力较差,千人一面,缺乏个性。
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念,不妨从容许孩子调皮捣蛋做起。嬉戏玩耍、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的权利。成人没有权利泯灭孩子的天性,剥夺他们的权利。
许多事实已经证明,调皮捣蛋的孩子,成人后往往是有主见、有活力、聪明能干和富于创造性的人。小时候调皮淘气,不得不频繁更换私塾的毛泽东,就是一个例子。
当然,调皮捣蛋的孩子总免不了磕磕碰碰,出点儿事故或者制造一些小麻烦。对此,家长、教师要宽容谅解,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应呵斥打骂。当然,调皮捣蛋也与其他事情一样,总要有个度,不可太出格。为此,家长、教师应时常给孩子注意安全的提醒,防范出现大的事故。
任何事情都是利弊兼存的,关键是利多还是弊多。宽容孩子的调皮捣蛋,势必会带来一点儿负面后果,但从长远看,这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如果我们能够成熟和长远地看问题,那么对调皮捣蛋的孩子,就应当有一个新的认识和评价。对于直接承担孩子教育责任的教师和家长来说,尤其如此。
是为序。
林治波
2016年11月27日
林波 生于1972年6月,1999年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担任过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现为中学高级教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成员。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海淀区学科带头人,2007年被聘为海淀区兼职教研员。在全国一师一优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北京市的评优课上获得一等奖,在市级论文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曾荣获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称号,多次被评为海淀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辅导员,在《班主任》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序 \
第一辑 人文底蕴
1 知花语,走世界 \ 003
2 中国的鬼节,外国的鬼节 \ 009
3 了解节日背后的饮食文化 \ 016
4 炖法国,煮西游,品苏轼 \ 020
5 什么是男孩的美 \ 027
第二辑 科学精神
6 垃圾食品为什么不能吃 \ 033
7 抓鬼 \ 038
8 一起思考什么是朋友 \ 042
9 阅读四法 \ 048
10 郊区厕所调查研究 \ 055
第三辑 学会学习
11 变复习为游戏 \ 067
12 与诗人做同学 \ 071
13 乐搞易读错字 \ 076
14 情趣盎然的作文课 \ 080
15 作文没有那么难 \ 087
第四辑 健康生活
16 做真正的贵族 \ 093
17 子推燕中悟友情 \ 098
18 动物饼干引发的生命教育 \ 103
19 妈妈要生二胎了 \ 107
20 失窃新解 \ 113
21 网迷醒醒吧 \ 119
22 阅读破解抑郁 \ 124
第五辑 责任担当
23 从爱书谈自律 \ 133
24 从暴力慈善到天使守候 \ 139
25 玩转二十四节气 \ 143
26 多视角理解南海问题 \ 151
27 面对韩国申遗 \ 155
28 我的责任心 \ 162
29 自由选择座位 \ 167
第六辑 创新实践
30 为你好的真谛是什么 \ 177
31 灯笼里的传统文化 \ 183
32 锁定尊重悟内涵 \ 189
33 探索重字,自由求真 \ 195
34 创意假期 \ 200
35 探索少数民族的美 \ 205
后 记 \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