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丛书·九月的十三天:卡特、贝京与萨达特在戴维营
1978年,美国、埃及和以色列三国首脑在戴维营中度过了13天,艰苦地达成以色列与埃及之间的和平协议,这份和平协议迄今仍然是中东冲突中意义zui为深远的外交成就。莱特精彩地描述了这些会谈,将历史、政治与三个冲突的人格之间发生的引人入胜的戏剧融为一体,写成了这个充满阴谋转折和黑色幽默的故事。
本书由三个层次的故事组成。为期十三天的戴维营峰会是本书的主干;在那之下的,实际是参加戴维营峰会那些卓越人物眼中的当代中东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些人造就了这一历史;zui底层的,则是犹太律法、圣经和古兰经所体现的宗教信仰。在戴维营实现和平的努力,是当代生活中宗教持续发挥着作用的证明:宗教不仅可以塑造历史,而且也使得人们难以抛弃那些不断把社会带入冲突的神话观念。
作者的话
1978年秋天,三个人,代表三个不同宗教的人,在总统度假地戴维营举行了十三天的会谈,为的是解决一项很大程度上由宗教导致的争议。建立在古老经典和传说上的信念,造成了当代历史上最为棘手的冲突,这种冲突让中东地区不断地陷入流血冲突,让当时的超级大国面临核战争的险境,让整个地区难民如潮水涌动,并催生了恐怖主义运动,这种恐怖主义运动给全世界带来混乱,让全世界的人心碎。三个各有缺陷的人,他们坚忍不拔,但同样也囿于各自的信仰,这本书记录了他们是如何实现部分的、不完整的和平。这是二十世纪外交历史上最重大的胜利,至今尚无任何其他事件可以与之比肩。
埃及和以色列的领袖出席戴维营会谈之前,两个国家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进行了四场战争,或者说五场,如果把1969年到1970年发生在两国之间所谓的消耗之战(War
of
Attrition)也算在内的话。这种战争冲突是以色列生存斗争的一部分,却逐步演化为一场地区拉锯战(主要在西奈半岛),以及巴勒斯坦人回到他们祖居地的权利的问题。尽管以色列和邻国之间的冲突持续存在,但戴维营协议使得对以色列的未来构成唯一真正军事威胁的阿拉伯敌人,不再与以色列作对。然而,这份协议所设想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从未完整实现过,这正是这个地区持续处在混乱之中的原因。
读者朋友将会注意到,这本书由三个层次的故事组成。为期十三天的戴维营峰会是本书的主干。在这之下的,实际是参加戴维营峰会那些卓越人物眼中的当代中东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些人造就了这一历史。最底层的,则是犹太律法(Torah)、《圣经》和《古兰经》所体现的宗教信仰。在戴维营实现和平的努力,是当代生活中宗教持续发挥着作用的证明:宗教不仅可以塑造历史,也使得人们难以抛弃那些不断把社会带入冲突的神话观念。
战争很少实现那些参与战争的人原来希望实现的目标,实际上,一场胜利往往意味着后续会有一场失败。中东地区,自古至今,实际上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例证,证明战争无法造就持久和公正的和平。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结束流血冲突的最佳时机或最佳人选,而且,与战争天赋不同,缔造和平的天赋往往极为罕见。本书的目标是告诉人们这一艰苦卓绝的努力是如何由那些崇尚武力的人们完成的,尽管他们受限于各自的经历、国内政治争斗以及个人信仰。戴维营告诉我们为实现和平需要做出何种妥协,也告诉我们政治领袖们需要怎样的勇气和牺牲这些领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超越他们自己的局限。
[美]劳伦斯·莱特(Lawrence Wright),《纽约客》特约撰稿人,出版过一部小说《上帝的最爱》以及六部非虚构类著作,包括《在新世界》(In the New World )、《圣徒和罪人》(Saints and Sinners )、《记住撒旦》(Remembering Satan )、《巨塔》(The Looming Tower )和《走向清醒》(Going Clear )。他住在得克萨斯州奥斯丁市。他还是一位编剧和剧作家。
邓海平,律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及硕士,美国佐治亚大学LL.M。
地图/ⅰ
作者的话/ⅲ
前 言/001
第一天/052
第二天/072
第三天/094
第四天/130
第五天/163
第六天/185
第七天/203
第八天/212
第九天/225
第十天/237
第十一天/257
第十二天/273
第十三天/287
后 记/302
致谢和参考资料说明/328
注 释/331
参考文献/372
索 引/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