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疼痛是口腔临床常见病,包括三叉神经痛、面瘫、面肌痉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等。中医对于疼痛的治疗由来已久,但有关领面部疼痛方面的中医非创伤性治疗,国内外尚未见系统总结。
《颌面部疼痛外治法》以穴位、经络理论,脏腑津液、气血等学说为基础。从疾病发生的中医机理、操作手法等角度,结合古人的经验、国内多个名家应用外治法治疗颌面部疼痛(三叉神经痛、面瘫、面肌痉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牙痛等)的实践,辅以规范临床操作照片,以利读者理解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参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习主席讲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医药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还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其中的自然疗法。自然疗法是指与药物疗法相对而言,以激发人体强身抗病能力为主导的防病、治病和康复保健的方法。它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道法自然”与“取法自然”。也就是顺乎自然、效法自然和达于自然。其中的按摩、刮痧、拔罐法属于“外治法”,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目前在医疗和保健领域应用广泛。它们的特点是:不吃药、不开刀、不打针、无不良反应;无痛苦、不破坏神经及任何组织、无损伤风险,亦无后遗症;无须昂贵的医疗设备或专业场地,简便易行,亦可居家进行,且老小患者皆乐意接受,真正是省时又省钱的绿色医疗保健方法。当今,探索有效而无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世界医学界共同努力的目标。因此,继承和推广中医传统的“外治法”就更有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书以穴位、经络理论,以脏腑、津液、气血等学说为基础,结合现代西医对相关疾病的研究,从疾病发生的中医机制、西医解释、治疗手段、操作手法等角度。结合古人的经验、国内多个名家应用外治法治疗三叉神经痛、面瘫、面肌痉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牙痛等颌面部疼痛的实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强强联合、推陈出新,以达到增强治疗的功效;辅以规范操作图,以便普通读者理解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参考。期望能有利于对中医学瑰宝的进一步继承与发扬,让传统医学“外治法”这朵灿烂的奇葩能在全球展示其神奇的效果,给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更大福祉。
本书的具体内容介绍如下:第一章总论介绍了按摩、刮痧、拔罐3种疗法的历史演变;第二章叙述了三叉神经痛、面瘫、面肌痉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牙痛5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中医诊断和西医的相关研究进展;第三章叙述了按摩、刮痧、拔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第四章叙述了应用按摩、刮痧、拔罐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面瘫、面肌痉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牙痛的具体操作步骤;附录叙述了三叉神经痛、面瘫、面肌痉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牙痛的食疗方法及偏方。
由于笔者学识浅薄,书中存在的遗漏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有幸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审阅指正,并作序。特此表示衷心感谢。
收起全部↑
第一章 总论
一、按摩
二、刮痧
三、拔罐
第二章 常见的颌面部疼痛疾患
第一节 三叉神经痛
一、概论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第二节 面瘫
一、概论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第三节 面肌痉挛
一、概述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一、概述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第五节 牙痛
一、概述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中医学观点)
四、诊断
第三章 常见的中医外治方法
第一节 按摩
一、概论
二、按摩的起源与发展
三、按摩的作用原理
四、按摩治疗的穴位定位方法
五、按摩治疗基本常用方法
六、按摩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第二节 刮痧
一、概论
二、刮痧的起源与发展
三、刮痧的原理与作用
四、刮痧治疗的工具与介质
五、刮痧治疗的种类和方法
六、刮痧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
第三节 拔罐
一、概论
二、拔罐的起源与发展
三、拔罐的原理及作用
……
第四章 常见颌面部疼痛的中医外治疗法
附录常见颌面部疼痛的食疗及偏方
参考文献
《颌面部疼痛外治法》:
一、概论
面瘫(facial paralysis)也称面神经麻痹,俗称“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它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是部分或完全丧失面神经功能。中医学认为本病属“风邪”“偏瘫”“偏枯”或“口眼喁斜”范畴。《黄帝内经》记载:“风者,百疾之长也”,即风邪是所有外部致病因素的首恶。由于气血虚弱或外感风寒之邪,使经脉空虚,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而致。它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是脑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疾病。由于面神经的路径长而复杂,所以很多因素均能导致面瘫。根据引起面神经损害的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类。中枢性(核上性)面神经麻痹,病损部位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质之间,即在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称为中枢性或核上性面神经麻痹。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的为面神经炎或面部的部分麻痹。即俗称的“面瘫”。鉴于面瘫可致面容变得十分怪异,因此常被称为“毁容病”。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学则将其分为风寒外袭和痰浊内阻两型。
二、病因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男多于女,多发生于秋末冬初。本病发病较急,往往发病突然,多在清晨醒来时发现口眼向一侧歪斜,仅表现为单纯的面颊筋肉迟缓,而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多为急性非化脓性茎乳孔内面神经炎所致。病因中感染性病变占了较大的因素,为42.5%。感染性病变大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引起。另外,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等也能导致面神经麻痹。此外,代谢障碍如维生素缺乏、糖尿病、血管功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发育不全也能引起面神经麻痹。面部突然受冷风侵袭是常见诱因。
中医学认为,由于起居不慎,忧思恼怒过度或素体气血亏虚,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客于少阳,阳明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调,筋肌纵缓不收而致病。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可因脑血管疾患或脑肿瘤而引起。它表现为颜面部下部肌肉瘫痪,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向对侧,同时常伴有肢体瘫痪等。病理变化主要是面神经水肿及其髓鞘或轴突可具有不同程度的变性,而在茎乳孔与面神经管内的部分更明显。有些患者乳突与面神经管的骨细胞也可看到变性。
三、临床表现
起病突然,无自觉症状,可于数小时内或1~2天内达到完全面瘫,患者大多诉述临睡时还毫无异常,常常是在睡眠醒来时发觉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眼裂变大、口角下垂、歪向健侧、流泪、流口水、不能抬眉皱眉、露齿、不能鼓颊和吹口哨、鼻唇沟平坦;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有耳内、耳后、下颌角附近出现疼痛感及病侧面部僵硬,有发胀感,也有的患者会有患侧听觉过敏,舌前2/3部位味觉消失或面部无汗等。
中医学认为病及阳明胃腑。若病程延长,兼见患侧面肌跳动,自觉发紧或面肌痉挛,口角歪向病侧者,则为肝血亏损,筋脉失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