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出版工程·民机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系列”之一。本书是在上海市航空材料与结构检测中心的科研成果和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实践经验上总结而成的一本专著。包含飞机材料与结构检测的标准与执行,飞机材料与结构检测技术及设备,飞机材料的检测,飞机全尺寸和复合材料元件与组合件的检测等内容。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民用飞机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世界民航工业由此而迅速发展。波音和空客公司分别研制了B787,A380和A350等先进民用飞机,以满足国际上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的民机发展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努力步入国际行列,如中国的商用民机ARJ21已正式投入运营;C919也将进入首飞适航阶段;中国的宽体客机C929已经通过论证,正式立项。从当前世界最先进的干线客机波音B787和空客A380及A350上面,可以清晰地了解世界民机技术的发展轨迹。在材料、结构和结构完整性设计方面,将突出轻质、高效、长寿命、低成本、高可靠性等指标,广泛应用复合材料、钛合金、铝锂合金等新材料作为飞机机体结构的材料。
一代飞机,一种新材料被推广应用。而飞机上每一种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都需要通过大量全面性能测试和分析,以确定材料及工艺。每一种材料的筛选和替代,同样需要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及对比分析,以评价材料优劣。对于飞机材料基准值的确定,更是需要对材料进行多炉批次性能测试,确保其数据可靠。此外,结构设计许用值,结构设计与验证等,同样需要完成大量的测试与分析,特别是适航验证与试飞的过程,更是需要对各测试环节和分析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全面审核。通过了,飞机才可正式投入批生产。即便飞机正式批生产了,仍然需要对入厂材料进行不同炉批次的性能抽检甚至全检。
正确地理解和应用各种不同材料和结构的测试方法及标准,对于科学的评价飞机材料和结构的性能以及内部质量,深层次地认识材料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内在规律,包括对材料的正确使用,飞机结构安全性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无论是材料的化学分析,物理冶金测试技术以及各种材料,结构力学性能的测试技术都将要求精度越来越高,检测速度越来越快。因而检测技术需要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
本书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大飞机出版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作者联合编著。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飞公司)主要负责材料检测技术的编著工作,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交)负责结构检测的编著工作。本书的主要定位读者是航空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初入航空领域的年轻工作者。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能够使读者初步了解飞机从材料到结构的基本检测技术和应用,以及民机航空业的一些检测实际案例。
本书第1章概论由初铭强执笔;第2章飞机材料与结构检测的标准与执行由王磊、丁红瑜执笔;第3章飞机材料与结构检测技术及设备由顾卓伦、包学伟、张会清、周金秋、王旭、庄桂增、刘奎、张忠华、张晓静执笔;第4章飞机材料的检测实况由刘岩岩、包学伟、周金秋、王旭、庄桂增、刘奎、张忠华执笔;第5章飞机元件,组合件及全尺寸的检测的前9节由张晓静执笔,后一节由陈秀华执笔;第6章飞机特种情况的检测由余音执笔。
本书在编审修订过程中,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林忠钦院士、上飞公司姜丽萍总工程师、上飞公司原总工程师毛荫风、上飞公司原总冶金师陈进春以及相关领导和同志的支持和鼓励。特此致谢!此外,还要感谢为本书校对提供帮助的张增焕同志,以及为本书的编审和出版付出辛苦的上海交大出版社钱方针、王珍等人。
目前,正值我国大型飞机项目进入工程制造阶段。希望本书对我国的航空事业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年轻的航空工作者(飞机设计师和工程师等)提供有益的帮助。由于时间和作者的能力有限,书中存在的谬误、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收起全部↑
姜丽萍: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民机领域首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总工程师, 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总工程师、运行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行政指挥。
1 概论
1.1 飞机材料与结构检测的概念及目的
1.2 国内外飞机材料与结构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飞机材料与结构检测的基本分类
1.4 飞机材料与结构检测的方法及设备
参考文献
2 飞机材料与结构检测的标准与执行
2.1 材料与结构检测的标准化组织和标准体系
2.2 材料与结构检测的国内外标准现状
2.3 飞机材料与结构检测标准的执行
2.4 飞机材料与结构检测标准与适航要求管理
参考文献
3 飞机材料与结构检测技术及设备
3.1 飞机金属材料测试技术及设备
3.1.1 物理性能测试技术及设备
3.1.2 飞机金属材料化学性能测试技术及设备
3.1.3 飞机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及设备
3.1.4 飞机金属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
3.2 飞机复合材料测试技术与设备
3.2.1 飞机复合材料组分材料的分析测试技术及设备
3.2.2 层压板测试技术及设备
3.2.3 夹层结构的分析测试技术及设备
3.2.4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
3.3 飞机其他非金属材料的分析测试技术及设备
3.3.1 密封剂
3.3.2 涂料
3.3.3 油料
3.3.4 胶黏剂
3.3.5 橡胶
3.3.6 塑料
3.3.7 纺织材料
3.4 飞机元件、组合件及全尺寸结构检测技术及设备
3.4.1 飞机元件试验中常用的配套设备、仪器以及相关技术
3.4.2 飞机全尺寸试验测控设备
3.4.3 试验保护系统
参考文献
4 飞机材料的检测
4.1 飞机材料检测实验室的管理
4.2 飞机金属材料的检测
4.2.1 金属材料的出厂检验和入厂复验
4.2.2 飞机金属材料的金相检测
4.2.3 飞机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检测
4.2.4 飞机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
4.3 金属材料的无损检测
4.3.1 飞机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选择
4.3.2 飞机金属材料渗透检测技术应用实例
4.3.3 飞机金属材料磁粉检测技术应用实例
4.3.4 飞机金属材料涡流检测技术应用实例
4.3.5 飞机金属材料射线检测技术应用实例
4.3.6 飞机金属材料超声检测技术应用实例
4.3.7 飞机金属材料其他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实例
4.4 金属材料的入厂复验案例
4.4.1 材料信息
4.4.2 试验项目的确定
4.4.3 试样
4.4.4 试验过程及结果
4.4.5 结果评判
4.5 飞机复合材料的检测
4.5.1 复合材料组分的检测
4.5.2 层压板类的检测
4.5.3 夹层结构类的检测
4.5.4 关于材料等同性的检测
4.5.5 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
4.5.6 复合材料入厂复验的检测案例
4.6 飞机其他非金属材料的人厂复验检测
4.6.1 密封剂的检测
4.6.2 涂料检测
4.6.3 油料检测
4.6.4 胶黏剂检测
4.6.5 橡胶
4.6.6 塑料
4.6.7 纺织材料
参考文献
5 飞机元件与组合件及全尺寸的检测
5.1 检测文件的管理
5.1.1 试验任务书
5.1.2 试验大纲
5.1.3 检测规范和标准
5.1.4 试验要求
5.1.5 试验报告
5.1.6 设计许用值内容
5.2 零件与组合件的常规检测
5.2.1 形状和尺寸的检测
5.2.2 表面外观检测
5.3 无缺口层压板设计许用值试验
5.3.1 材料许用值与典型铺层
5.3.2 试验矩阵
5.3.3 数据处理
5.4 含缺口层压板设计许用值试验
5.4.1 试验方法
5.4.2 试验矩阵
5.4.3 数据处
5.5 含冲击损伤层压板设计许用值试验
5.5.1 损伤阻抗试验
5.5.2 损伤容限试验
5.5.3 试验矩阵
5.5.4 数据处
5.6 机械连接设计许用值试验
5.6.1 试验矩阵
5.6.2 数据处
5.7 复合材料疲劳试验
5.7.1 层压板的疲劳性能
5.7.2 疲劳试验目的及计划
5.7.3 疲劳试验步骤
5.7.4 复合材料层压板的疲劳性能
5.7.5 复合材料结构的损伤容限性能
5.8 夹层结构试验方法
5.8.1 芯材性能评价方法
5.8.2 芯材与面板粘接评价方法
5.8.3 面板性能评价方法
5.8.4 夹层结构性能评价方法
5.8.5 夹层结构其他性能评价方法
5.9 典型的金属结构试验项目及技术简介
5.9.1 典型结构细节疲劳额定值的疲劳方法
5.9.2 耳片连接接头试验
5.10 部件及全尺寸检测
5.10.1 试验过程质量控制
5.10.2 部件的静力试验
5.10.3 部件的耐久性测试
参考文献
6 飞机其他特种情况检测
6.1 缺陷与损伤检测
6.1.1 缺陷和损伤的产生和分类
6.1.2 飞机金属结构的缺陷与损伤检测
6.1.3 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的缺陷与损伤检测
6.2 结构在服役状态的无损检测
6.2.1 疲劳的无损检测
6.2.2 腐蚀的无损检测
6.2.3 蠕变的无损检测
6.3 修复后的结构检测
6.3.1 飞机结构的修复概述
6.3.2 修复后的结构检测
6.4 新近发展的检测技术
6.4.1 计算机层析照相检测法
6.4.2 声一超声检测法
6.4.3 微波检测法
6.4.4 自动化高速检测系统
6.4.5 多技术融合的新型检测方法
6.4.6 计算机仿真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附录 与复合材料结构相关的ASTM检测标准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