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作为社会的晴雨表和时代的记录者,《故事会》杂志多年来一直讲述着老百姓喜爱的故事。渗透着家风、家教的家庭故事也不例外,是这本杂志的重点题材和应有之义。如今夏一鸣主编将这些故事集结成《中国好家风故事读本(套装上下册)》,往大处说,是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往深处言,是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
《中国好家风故事读本(套装上下册)》结构上共分“夫妻情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持家有方”、“注重家教”等五方面。通过小故事和大道理、文字和讲述、当代和传统的结合,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诠释了中华家庭伦理文化。
《中国好家风故事读本(套装上下册)》得到上海市妇女联合会的精心指导。
家风恒久远故事永流传
在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中,家庭通常处于个人与社会的中介位置。而在实践理性中,修身、齐家、治国三个层次,家庭治理又起到“内圣外王”的桥梁作用。家庭单元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家庭的话语系统中,家风、家规(家训、家范)一明一暗,相辅相成,是一个家庭(家族)长期积累、形成的认知标准和行为惯习,是人生启蒙教育和养成教育的重要基础。
如果说,家规(家训、家范)秉持外在的、具体的、有形的、成文的规定性,那么,家风则具有内在的、抽象的、无形的、不成文的约束力。家庭(家族)中如有人违犯了家规(家训、家范)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而败坏家风者则需要承担一定的道德风险。
也正因为家风“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同时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所以中国传统中把那些只可意会的家风,取其神而略其形,演绎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口口相传,代代相沿,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家风故事之“名山大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遗风余泽,沾馥后人。
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
史载,鲁国有位叫敬姜的母亲,早年守寡,以绩线为生,养家糊口。儿子公父文伯长大做了官,一天退朝回来发现她还在纺线,就有点不大高兴,说现在自己当了官,而母亲仍劬劳如初,别人会认为自己不够孝顺。敬姜听了,马上变了脸色,把文伯教训了一番:“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隋,其何以避辟!”后来,人们便以“敬姜犹绩”的故事,提醒人们富贵了也不应忘记“初心”。
杨震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民间所传“四知”的故事,就出自他的一段经历。说一天晚上,有个叫王密的学生来到杨震家,神神秘秘地给他递了个包裹,打开来,里面严严实实包着十斤黄金,王密笑着说这事没人知道,劝杨震放心收下。杨震闻言大怒:“你这行为就是行贿;我如收下便是收贿。这么大的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你怎么说没人知道呢?”他虽身居高位,但为官清廉,家庭生活也很节俭。转任涿州太守时,有人劝他替后代置办一些家产,被他严词拒绝。他说:“我把清白家风留给子孙,这比什么样的遗产都要宝贵!”果如其言,杨震后代出了不少清官。史书称“自震至彪,四世三公,德业相继”,而“震畏四知,秉去三祸”(秉是指杨震的儿子杨秉,曾说过“一生中有酒色财三不惑”的话),成为千古美谈。
像这样“薪火相传”的家风故事,历史上还有不少记载,如“书法世家”王羲之、王献之,“一门三学士”苏洵、苏轼、苏辙,以及人才辈出的“曾氏家族”等,但总而言之,莫不都是有了_一个让人击节赞赏的好家风。是故有“家风正,子孙兴”之说。
毫无疑问,好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家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作为社会的晴雨表和时代的记录者,《故事会》杂志多年来—直讲述着老百姓喜爱的故事。渗透着家风、家教的家庭故事也不例外,是这本杂志的重点题材和应有之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在上海市妇女联合会的精心指导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新民晚报社、《故事会》杂志社,联合举办了全国性“中国好家风’故事大型征文活动,应者云集,好稿频频。为此,《故事会》杂志特开辟“中国好家风”征文选登栏目,以相对集中的方式刊登了大量优秀征文作品。
《中国好家风故事读本》可以看作是集本次征文之大成。此外,为了让更多的读者看到更为优秀的作品,我们还择优选录了《故事会》历年来关于“家风”这一主题的部分优秀故事作品,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
本书结构上共分“注重家教”“持家有方”“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夫妻情笃”等五方面,其主要特色有:
第一,小故事和大道理相结合。通过感人的细节、曲折的情节让读者进一步感受蕴涵其中的道德规范、传统风范。第二,文字和讲述相结合。加强作品的易读性和口传性。第三,当代和传统相结合。适当增选一些传统题材,以加强作品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需说明的是,参与本书的编选者对每则故事都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审核、讨论和细腻的艺术加工。在坚持故事文学特点的基础上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提高艺术美感,力求口头性与文字性的完美结合,努力使每—篇作品都能读、能讲和能传。
《中国好家风故事读本(套装上下册)》:
看门风
顾敬堂
东北早时候,媒婆保媒之后,当事人双方家长都会互相到对方家里瞅瞅:看看家里柴火垛堆得高不高,有几头大牲口,庄稼侍弄得好不好……以此来判断对方是不是过日子的家庭,这个行为被称为“看门风”。
何卓今年二十七岁了,至今没有结婚。两年前处过一个女朋友,自己感觉比较满意,回家一汇报,老爷子何局长端着茶杯沉吟半天说道:“你先别着急拍板,等约个时间我去她家拜访一下,看看门风再决定。”
何局长的老伴有些担心地说道:“都啥年代了还看门风,只要姑娘优秀就行了。”
何局长严厉地看了老伴一眼:“老话说得好,‘买猪得看圈’,家风不正能出好孩子?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老伴不甘心地看了弛一眼,没敢再争辩。
何局长带着礼物跟着何卓到了小丽家里,小丽家看来条件不错,一百四十平方的房子装修得富丽堂皇。小丽的母亲热情地寒暄过之后,给何局长奉上茶,带着老公和女儿扎进厨房忙活起来。吃过饭,何局长不置可否,带着儿子回家之后,立刻命令何卓和小丽分手。
何卓自然要问个为什么,何局长不满地说道:“你没发现吗?咱们去她家之后,都是小丽的母亲在说话,这说明是她当家;另外,小丽的父母在厨房忙活的时候,他爸爸不小心弄掉一片菜叶,小丽的母亲眼睛立刻瞪得溜圆,恶狠狠地用手擂了他一拳,他立刻满脸堆笑地弯腰捡起来。而小丽就在他们身边,对这件事好像没看到似的,显然她已经习惯了家里的这种状态。”
何卓辩解道:“可是小丽对我很温柔呀。”
何局长摇摇头说道:“处对象的时候,谁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但时间长了就会暴露出本性,她已经习惯了母亲强势的家庭生活,等你们结婚之后,难免会处处把自己摆在前面,这样你会幸福吗?”
何卓不甘心地说道:“仅仅根据这点小事就让我和小丽分手,有点说不过去吧?”
何局长严肃地说道:“你还年轻,我希望在婚姻大事上,你多听听我的意见,很多领导摔跟头,都是因为没找到一个贤惠的媳妇。当然,你是成年人了,我的意见也仅供参考。”
何局长老伴生气地说道:“说得好听,还仅供参考,在咱家你的意见就是圣旨!”
何卓看了看父亲的满头白发,张了张嘴,终于没忍心反驳他。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事情过了两年,何局长退休了,时间充裕起来,没事和老伴溜溜公园逛逛街。刚开始还挺新鲜,时间长了老伴就唠叨上了:“老头子,你说咱家何卓都二十七了,咋还不处对象呢?当时要不是你搅和,咱现在百可能都抱上孙子了,哪至于一天到晚就咱俩大眼瞪小眼的。”
何局长不以为然地说:“他都不急你跟着瞎操什么心呀,应该是没遇上合适的。”
老伴小声嘟囔道:“我那个闺蜜赵迎春,打小就长得跟花骨朵似的,谈一个对象她妈妈就挑毛病,这看不上那看不上的,把迎春一直拖到三十多,最后高不成低不就的,自己过了一辈子……”
何局长心里明白老伴这是在嫌自己掺和了,自己也有些替儿子着急,于是妥协道:“行了行了,下回我不管了还不成吗?”
老伴奇怪道:“嘿,你现在咋这么好说话了?以前我一说点啥都能被你呛城墙上去!”
何局长摇着扇子说道:“那时我是局长嘛,最害怕家属跟着瞎掺和意见,影响我的工作。现在退休了,也犯不了错误,以后家里的事你说了算。”
老伴听完之后兴奋坏了手里有了尚方宝剑,于是四处托人,给儿子物色合适的对象。这天她兴冲冲地跑回家里,拿出手机给何局长看:“我们老同事给介绍了一个姑娘,长得这个俊呀,一点都不输给那个小丽,我估计咱家小卓肯定能看上!”
何局长戴着花镜仔细看了半天,也挺满意:“嗯,别说,长得还挺像小丽,行,哪天咱俩去看看门风。”
老伴嗔怪地戳了他一指头:“又来了!以为是到下属单位检查工作呢?现在是卖方市场,人家要先到咱家看看门风!”
“嘿!都啥年代了,居然还有和咱一个做派的!”何局长吃—了一惊,转而又高兴起来,“有点意思,咱这门风不怕人家看。不成也没关系,权当热闹热闹了。”
以前看人家的时候没觉得啥,如今被人家看,何局长心里还有点没底。老伴提议把家具什么的换换,别让人觉得家里寒酸,何局长思考半天,还是一票否决了:“我一辈子也没弄虚作假,虽然不差那两个钱,但我觉得没必要花,我就习惯这些老物件了,咱家就这样,要是看不上,说明也不是一家人。”
说话也快,转眼到了约好见面的日子了,老两口在厨房忙活了一上午。临近中午的时候,门铃响了,何局长把防盗门打开,两口子站在门口等人上来。这天,何卓没在家。他意思是等双方老人看中了再露面,省得不成了再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