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又叫《百句譬喻经》,是古印度高僧伽斯那从《修多罗藏》十二部佛经中撷取素材编撰而成的一部教诫类经书。南朝萧齐永明年间,来华僧人求那毗地把《百喻经》译成汉文,其后该经便列入了汉文“大藏经”之中。
《百喻经》全文通过98篇浅显、易懂、通俗、幽默的譬喻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通篇均为两步式结构,第一步是讲故事,为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可谓形式简洁,内容通俗,非常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本书在原文之外,配以旨趣相近的小故事来深化主题,力图使读者在欣赏精妙的佛教寓言故事之余,更能从中得到人生教益。
1. 鲁迅先生*为喜欢的一部佛教经典 2. 以寓言的形式传递佛法,流传广泛 3.通俗易懂,读者可以从中轻松获得教益
序言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
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中华传统文化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
概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中华传统文化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强盛一时,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地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中华传统文化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绝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思想知识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崇尚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构建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现代人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已迫在眉睫。
本套“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搜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
唐品,本名唐建福1964年11月18号生于湖南临澧县。1984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即进入江西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1996年调入广东旅游出版社。编辑策划有季羡林、周一良等主编的《东方文化丛书》30余种,余秋雨著作全集22种《秋雨合集》。策划出版了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胡平先生代表作《禅机》。另有于丹教授畅销书《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发行150余万册。现为自由出版策划人、北京唐品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策划。
⊙愚人食盐喻 001 ⊙就楼磨刀喻 060
⊙愚人集牛乳喻 004 ⊙乘船失 喻 063
⊙以梨打头破喻 007 ⊙人说王纵暴喻 066
⊙妇诈称死喻 010 ⊙妇女欲更求子喻 069
⊙渴见水喻 013 ⊙入海取沉水喻 073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017 ⊙贼偷锦绣用裹 褐喻 076
⊙认人为兄喻 020 ⊙种熬胡麻子喻 079
⊙山羌偷官库喻
⊙叹父德行喻 023
027 ⊙水火喻
⊙人效王眼 喻 083
086
⊙三重楼喻 031 ⊙治鞭疮喻 089
⊙婆罗门杀子喻 035 ⊙为妇贸鼻喻 092
⊙煮黑石蜜浆喻 039 ⊙贫人烧粗褐衣喻 095
⊙说人喜 喻 042 ⊙牧羊人喻 099
⊙杀商主祀天喻 045 ⊙雇倩瓦师喻 103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048 ⊙估客偷金喻 107
⊙灌甘蔗喻 052 ⊙斫树取果喻 109
⊙债半钱喻 056 ⊙送美水喻 113
⊙宝箧镜喻 117 ⊙蹋长者口喻 188
⊙破五通仙眼喻 120 ⊙二子分财喻 190
⊙杀群牛喻 124 ⊙观作瓶喻 194
⊙饮木筒水喻 126 ⊙见水底金影喻 197
⊙见他人涂舍喻 130 ⊙梵天弟子造物因喻 201
⊙治秃喻 133 ⊙病人食雉肉喻 204
⊙毗舍 鬼喻 137 ⊙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 207
⊙估客驼死喻 140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211
⊙磨大石喻 143 ⊙五百欢喜丸喻 213
⊙欲食半饼喻 146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218
⊙奴守门喻 149 ⊙夫妇食饼共为要喻 221
⊙偷 牛喻 153 ⊙共相怨害喻 224
⊙贫人作鸳鸯鸣喻 157 ⊙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227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 160 ⊙尝庵婆罗果喻 230
⊙小儿争分别毛喻 164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233
⊙医治脊偻喻 167 ⊙ 米决口喻 236
⊙五人买婢共使作喻 169 ⊙诈言马死喻 239
⊙伎儿作乐喻 172 ⊙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242
⊙师患脚付二弟子喻 175 ⊙驼瓮俱失喻 245
⊙蛇头尾共争在前喻 178 ⊙田夫思王女喻 248
⊙愿为王剃须喻 181 ⊙ 驴乳喻 251
⊙索无物喻 184 ⊙与儿期早行喻 254
⊙为王负机喻 258 ⊙得金鼠狼喻 290
⊙倒灌喻 261 ⊙地得金钱喻 293
⊙为熊所啮喻 264 ⊙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 297
⊙比种田喻 268 ⊙小儿得欢喜丸喻 300
⊙猕猴喻 272 ⊙老母捉熊喻 303
⊙月蚀打狗喻 275 ⊙摩尼水窦喻 306
⊙妇女患眼痛喻 278 ⊙二鸽喻 310
⊙父取儿耳 喻 281 ⊙诈称眼盲喻 313
⊙劫盗分财喻 285 ⊙为恶贼所劫失 喻 315
⊙猕猴把豆喻 287 ⊙小儿得大龟喻 318
多一份犹豫,少一个机会
有一位虔诚的信徒,很不幸地遭遇到一次水灾。情急之下,他为了逃避 灾难,就爬到了屋顶上面,想要等到水退了再下去。可是没想到的是,洪水却 越涨越高,没有丝毫下降的趋势。眼看着洪水都要淹到脚下了,周围又没有其 他人,于是他急忙祈求道:“大慈大悲的佛祖,快来救救我啊!”
过了没多久,就来了一艘独木舟,船上的那个人要救信徒,可他却说: “不!我不要你来救我,我相信佛祖会来救我的,我一定要等他来。”
那人自讨没趣,驾着独木舟走了。可是大水还在继续上涨,很快涨到他 腰部了。信徒害怕极了,立即又向佛祖发出祈求。
这时候,又来了一艘小船,船上的人要救信徒到安全地带,可是他再次 拒绝了,并且说道:“我不喜欢这艘船,你走吧,我要等佛祖来救我。”
那小船只好抛下信徒离开了。没一会儿,水已经涨到信徒的胸部。信徒 还是继续大声地向佛祖祈求着。
可是这一次,没有人来救他了。随着洪水的上涨,信徒的全身已经被洪 水淹没,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就在这时候,一位禅师驾船赶来救起了他。得救的他看到救他的人仍然 不是佛祖,马上露出一副不开心的表情,向禅师埋怨说:“我信佛是如此的虔 诚,但是在我遇难之时佛祖却对我不管不顾,甚至在我有性命之忧时他还是不 肯来救我。”
禅师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你真是冤枉了佛祖,佛祖曾经几次化作 船来救你,而你却嫌这嫌那,一次一次地拒绝被救,看来你与佛祖是真的无缘 啊!”信徒这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