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配合当前各高校开设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 设置了“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探索”“职业社会要求与专业认知”“大学生涯与职业准备”“职业目标探索”“求职择业指导”“自主创业指导”和“职业适应与发展”8个章节, 努力培养在大学生活中学会自主管理、科学决策, 提高职业发展素质和就业能力。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一本分析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趋势等现有研究结论,结合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影响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在校期间的“专业认知”以及“职业自信”,而这两项因素是可以通过学校系统的生涯教育进行干预的。本教材拟针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中的上述两项关键影响因素在章节内容、教材体例等方面做重要展现。由此在教材内容方面着重突出两个方面特色,一方面是推动低年级在校生进一步加强专业认知,提高专业发展选择的成熟度,增强专业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是推动高年级在校生开展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活动,探索专业发展路径,确定职业发展定位,进而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大学生就业从来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相关。随着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从以往的投资驱动到现在的消费引导;从“有水快流”的资源型发展,到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新经济。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创业企业、众多小微企业以及与消费相关的产业链等,正在不断拓展出新的就业空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使人力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得以重新优化配置。
对于高校而言,大学生就业不是“临门一脚”的工作。单纯追求就业率无法充分体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服务定位,大学生就业质量才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路径之一。因此,职业发展教育既要与社会需求保持紧密对接,又要与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过程相互融合。这正是本书编写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最大特色。
本书以“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力争在知识、技能和态度层面推动在校大学生顺利实现生涯过渡,尽早树立职业发展意识,将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主动对接,把个人成长和社会需要、经济发展相结合,在大学生活中为个人生涯发展主动付出积极有效的努力。因此,本书大幅增加了相关的实践内容,设有“案例引导”“资料学习”以及“练习与实践”等栏目,并通过生涯人物访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丰富的活动设计,大大提高了本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编者均为北京联合大学从事就业指导和教学科研的一线骨干教师。葛海燕老师负责本书的策划及统稿。具体撰稿执笔分工如下:第1章和第8章由葛海燕编写;第2章由荣芳倩编写;第3章由赵磊编写;第4章由高蕾编写;第5章由王翎、荣芳倩、李伟华编写;第6章由刘皓妍、詹小冷、朱丽华、晏宁、陈琪编写;第7章由韩晨光编写。本书由葛海燕担任主编,荣芳倩、窦秀明、韩晨光担任副主编。
本书的编写,参考了一些著名学者的著作和研究成果。我们尽可能地在书中做了说明或者列在了参考文献中。北京联合大学高桥教授担任本书的主审,并对本书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及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4月
第1章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
1.1人生新起航
1.1.1大学,人生新起航
1.1.2大学中的大学生
1.2生涯与职业生涯
1.2.1生而有涯
1.2.2职业发展与人生愿景
1.2.3职业生涯规划
第2章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探索
2.1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2.1.1生涯规划类型理论
2.1.2生涯发展理论——颠覆既往着眼点的生涯理论
2.1.3生涯建构理论——自我成长为导向的后现代生涯理论
2.1.4生涯教育与生涯咨询
2.2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
2.2.1个体特征
2.2.2情境因素
2.3职业生涯规划原则与方法
2.3.1职业生涯规划原则
2.3.2职业生涯规划方法
2.4自我探索与职业发展
2.4.1自我探索的重要意义
2.4.2“轻松愉快”的生涯幻游
2.4.3自我探索与职业发展
第3章职业社会要求与专业认知
3.1职业认知
3.1.1职业的分类
3.1.2我国现行职业制度
3.1.3职业发展趋势
3.2职业社会对人才要求
3.2.1认知职业环境
3.2.2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要求
3.2.3职业环境探索方法
3.3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
3.3.1大学学习特点
3.3.2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3.3.3职业对专业学习的内容要求
第4章大学生涯与职业准备
4.1大学生生活适应与管理
4.1.1大学生的环境适应
4.1.2财务管理
4.1.3培养兴趣
4.1.4学会独处
4.1.5时间管理
4.2学会学习
4.2.1学习理念
4.2.2学习方法
4.2.3学习资源
4.2.4学习能力
4.3人际关系与情绪管理
4.3.1人际关系的内涵
4.3.2人际关系的特点
4.3.3大学生活中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3.4用心培养职业社会需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4.3.5情绪管理
4.4大学生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
4.4.1素质教育和素质拓展活动
4.4.2社会实践中的个人成长
4.4.3学生社团中的大学生成长
第5章职业目标探索
5.1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
5.1.1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5.1.2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5.2职业目标探索
5.2.1职业世界探索
5.2.2职业目标聚焦
5.3就业市场与就业程序
5.3.1大学生就业市场
5.3.2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
5.3.3大学生就业程序
第6章求职择业指导
6.1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应用
6.1.1就业信息概述
6.1.2就业信息的收集
6.1.3就业信息的应用
6.2求职自荐材料准备
6.2.1求职自荐材料概述
6.2.2自荐信的准备
6.2.3求职简历
6.2.4网络求职材料
6.2.5其他材料准备
6.3面试与笔试
6.3.1面试
6.3.2面试礼仪和技巧
6.3.3常见面试新要求
6.3.4笔试
6.4求职心理调适
6.4.1心理素质与求职
6.4.2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心理现象
6.4.3调整求职心态
6.5就业维权与法律保障
6.5.1毕业生的就业权益
6.5.2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
6.5.3社会保险
6.5.4就业侵权行为及其防范
第7章自主创业指导
7.1创新与创业
7.1.1创新
7.1.2创新与创业
7.1.3创新思维训练
7.2认识大学生创业
7.2.1创业的概念
7.2.2大学生创业的时代背景
7.2.3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7.3创业的关键要素
7.3.1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7.3.2创业机会
7.3.3创业资源
7.4创业的商业模式
7.4.1商业模式的概念
7.4.2商业模式的表现及选择
7.4.3商业模式的设计
7.4.4精益创业设计法
7.5创业计划书
7.5.1撰写创业计划书的目的
7.5.2创业计划书的内容
7.5.3编写创业计划书的要点
第8章职业适应与发展
8.1从学生到职业人
8.1.1变化与适应
8.1.2蘑菇定律
8.1.3把握职场第一年
8.2职业化要求与职业素养提升
8.2.1职业道德
8.2.2职业意识
8.2.3职业心态
8.3入职后职业发展规划与管理
8.3.1看懂职业生涯
8.3.2自己的选择
8.3.3梦想靠近现实
参考文献
第3章
职业社会要求与专业认知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今社会职场状况及发展趋势。
2认知职业社会对人才要求。
3认知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关系。
31职业认知
【案例引导】
大学生就业,别慌!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服务、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制造和服务业发展迅速,传统行业加速转型升级,很多企业尤其是部分经营较好的私营企业在谋求转型升级中,提高了对员工文化水平要求,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人力资源市场上,信息化、自动化、高级技能人才、现代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一季度数据显示,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中,要求大专以上教育水平的比例同比上升,其中大专同比上升13%,大学(本科)同比上升09%,研究生上升07%,而对大专以下劳动力需求都出现下降。总体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对毕业生的需求仍然很大。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16年5月23日07版.)
点评
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然是全社会都在关心的热点,随着就业形势日趋复杂化以及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大学毕业生要想在求职择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除具备专业知识和特长之外,还要对职业进行认知,了解职业的分类以及发展趋势。
在当今社会下,行业的更替和职业的变迁正在飞速进行着。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掌握职业的分类知识,了解职场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11职业的分类
职业分类是指一个国家以社会分工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按照职业的性质和特点,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其划分的标准也有所区别。
1国外的职业分类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职业分类。根据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的理论,一般从以下不同角度进行职业分类。
(1)按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
按脑力和体力劳动的不同,可以把工作人员划分为白领工作人员和蓝领工作人员两大类,即通常所讲的白领阶层与蓝领阶层。白领工作人员包括从事专业性和技术性工作的人员、企业的经理和行政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及办公室人员等。蓝领工作人员包括手工艺及类似的工人、非运输性的技工、运输装置机工人、农场以外的工人及服务性行业工人等。
(2)按职业的职责范围进行分类
这是目前国外运用较为普遍的分类方法,以下是两种典型分类代表示例。
①美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
美国职业分类标准的设定起步较晚,1977年引进职业分类标准(StandardOccupationalClassification,SOC)并结合自身国情建立第一个职业分类标准体系。目前最新修订版本为2010年分类标准版本,包括23个大类,97个中类,461个小类和840个细类(职业)。
②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为给各国提供统一准则而制定的职业分类标准,国际劳工组织(ILO)从1923年开始建立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nternationalStandardClassificationofOccupations,ISCO),最新版本为2008年公布的《ISCO—08》,此分类按照四个层次对职业进行划分,共10个大类,43个中类,125个小类,436个细类。国际劳工组织的这一职业分类体系为世界各国职业分类提供了一个范本,增强了国际之间职业资料的可比性,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
2我国的职业分类情况
众所周知,我国按产业结构划分可以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那么我们国家究竟有多少职业?我国曾于1999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一些传统职业开始衰落甚至消失,如“唱片工”“拷贝字幕员”等;另外不断有新的职业涌现并迅速发展,如“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快递员”等;而且还有一些职业为适应形势开始调整和转化,如“市话测量员”“话务员”等职业由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原因,相应调整和转化为“信息通信网络测量员”“呼叫中心服务员”等。
2015年7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审议并颁布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新版《大典》职业分类结构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见表31。
表31我国职业分类
类别号类别名称包括中小类以及职业
第一大类党的机关、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6个中类、15个小类、23个职业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11个中类、120个小类、451个职业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个中类、9个小类、25个职业
第四大类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15个中类、93个小类、278个职业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6个中类、24个小类、52个职业
第六大类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32个中类、171个小类、650个职业
第七大类军人1个中类、1个小类、1个职业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1个中类、1个小类、1个职业
312我国现行职业制度
在我国,不同的用人单位根据岗位的情况对求职者提出各种要求,同时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国家也规定了不同的职业标准和准入制度。
1职业的资格制度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必须具备的职业劳动知识、操作技术和其他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可以分为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两类: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应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公共利益较强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资格的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应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标准。
我国的职业资格通常分为5个等级,即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各级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规定办理和核发,各级都有相应的技术能力的要求与标准。(详见表32)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国家含金量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国家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中国精算师、一级建筑师、一级建造师、执业医师、教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的资格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