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教育及心理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 对家庭教育进行理论的阐释和实践的指导。主要介绍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观点, 家庭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以及各类型家庭教育的特点, 各阶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 最后对家庭--学校--社区合作的问题及家庭教育中所关心的亲子关系进行了论述。本书注重理论阐释与实践指导相结合, 体现了现实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本书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家庭教育进行理论的阐释和实践的指导。主要介绍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观点,家庭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以及各类型家庭教育的特点,各阶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最后对家庭——学校——社区合作的问题及家庭教育中所关心的亲子关系进行了论述。本书注重理论阐释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体现了现实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本书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家长的育儿参考书。
在我国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传统家庭教育理论的批判与继承问题、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的价值导向与家庭教育的科学化问题、如何把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孩子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等。
撰写《家庭教育学》,旨在面对我国家庭教育实际,分析和总结家庭教育的历史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家庭教育的规律进行探讨,力求通俗易懂、求实求新,以服务于当前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的通俗性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兼顾语言的通俗性、趣味性、生活性和可读性。每章都以大量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作为切入点,力求将崭新的观念、原则、方法带到教育“现场”呈现给读者。
2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大量案例的解读与评析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案例是从生活中精选出来的事件,有调查、新闻报道,还有经典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研究。这些生动、有趣的教育案例能使读者深刻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了解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而切实有效地把家庭教育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家庭教育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
3方法和技巧的可操作性
为了能够更好地增加教材的实用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专门开辟了能力训练模块,帮助学习者把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试图搭建一座教育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智慧之桥”。
总之,本书以全新的视角透视家庭教育,在保证家庭教育理论科学性的同时,兼顾家庭教育的可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
本书由石家庄学院的何俊华以及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马东平任主编,具体章节分工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由马丽雯、马东平共同执笔,第五章、第七章、第十章由何俊华执笔,第六章、第八章由陈宏执笔,第九章由赵芳芳、马东平执笔。全书由何俊华整理和统稿。
鉴于编者水平和能力所限,书中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和专家不吝指教。另外,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许多文献,虽然我们尽可能写明各种引用资料的出处,但恐有所疏漏,在此一并对有关人士和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何俊华2017年1月
第三章影响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家长的教育素养与家庭教育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当中,家长是教育的执行者,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往往通过潜移默化与主动教育来实现。卢梭曾在《爱弥儿》中说过:“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成为独立的成人,这过程正是在与家长的朝夕相处中不断地耳濡目染,渐渐形成了自己个性,树立了自己的志向。家长对子女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的,渗透于家长的一言一行当中。因此,父母良好的品行、积极的人生态度,完善的人格等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关心家长的教育素养,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不可能解决。”家长的教育素养如何,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也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家长的教育素养包含的范围很广,本节将重点讨论三个方面: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知识与教育能力。
一、家长的教育观念
有一对父母非常注重培养女儿的学习态度,从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对女儿的作业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必须工整、正确。父母每天认认真真地检查女儿的作业,做错的必须重做,写得不整齐的地方必须重写。为了让孩子认真完成作业,母亲制定孩子每天犯错的规定数,父亲还为此动手打过孩子。在父母的严厉管理下,孩子的作业不但整齐而且一点错误都没有,满篇的红色对钩。为了按要求完成作业,孩子在写作业时非常认真,写得很慢,一个小时的作业能写两个小时,使得孩子没有时间玩耍和阅读。
孩子上初中后,作业量增加、难度增大,但孩子已经习惯了只关注作业是否整洁,而不习惯多动脑思考,所以当面对一些较复杂的作业时,孩子不知所措没有应对能力。孩子做作业经常到晚上十二点之后,心理上越来越焦虑,只要发现作业有错,孩子就难以接受,甚至表现出恐慌。最后,到初三时,功课压力太大,女儿彻底崩溃了,无法再回到学校。(改编自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分析案例可以看出,这对父母的教育观念出现了偏差,过于注重自己热衷的目标——培养孩子在学习上认真的好习惯,而毫不在意其所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忽视了孩子的痛苦和承受能力。同时,这对父母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只是一味地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书写作业,虽然其出发点是希望孩子养成认真学习、工整书写的好习惯,但本质上体现了其父母不正确的儿童观和亲子观,没有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不成熟的个体,没有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学习上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且急于求成,反而事与愿违、功亏一篑。所以,案例中的孩子虽然取得了一个短暂的、表面看来令人满意的效果,却永久地损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的教育观念通常是指家长在培养子女的过程中,在孩子发展、教育等方面所持有的观点,是家长教育行为的先导。家长的教育观念不但制约着家长对教育知识、能力的运用,也直接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及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时间、精力与物质经济的投入等。针对当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国内诸多学者的研究,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核心要素为:儿童观、人才观、亲子观。
1儿童观
儿童观主要是指家长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家长的儿童观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也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家长怎样看待儿童直接决定着他们会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长必须要树立的儿童观有以下两点。
(1)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孩子虽然由父母生养,可他们依然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与父母不同的人格特征,也有与父母不同的愿望与需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态度应当是把他看作是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需要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并给他选择的权利。这样就能够养成儿童独立的个性,为儿童形成创造能力和开拓进取的心理品质打下良好基础。
(2)孩子是成长中的个体。儿童是未成年人,依然处在成长过程中,其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都还不成熟,与成年人也不一样。家长要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呈现的不同心理状态,允许孩子尝试、犯错,耐心地陪伴孩子成长,而不是急切地将自己的想法、做法强加给孩子,替代孩子的成长。
2人才观
人才观是指家长对人才价值的理解,它影响着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和对子女的期望。进入21世纪后,经济发展迅速,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片面的人才观念已经不适合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家长应当适应社会需求,树立更加全面、科学的人才观。
(1)人人能成才。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都有进步的愿望和自己独特的优势,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成功、成才。树立这样的信念,将有助于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树立信心,始终相信孩子,这将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2)行行出状元。家长要认识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成才的途径也是多样的。孩子正在面对的世界十分丰富多彩,未来甚至有可能在家长根本想象不到的行业做出一番成就。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的不同,尽可能地鼓励而不是打压孩子的天赋和优势面。只要未来他能够在自己选择的社会角色上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就是成才。
(3)成才需要终身学习。成长和成才并不是在离开学校的那一刻便完成了,它更需要一个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锤炼、打磨自己,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一朝学习,受用终生”的观念早已过时,家长在实施教育时应及早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意识。
3亲子观
亲子观是指家长对亲子关系的看法和认识,包括自己的教养动机。不同的亲子观会影响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
科学的亲子观首先应当看到孩子与自己的亲情关系。父母与孩子是通过血缘联系在一起的。父母对孩子有天然的爱护、支持和关心。同时,父母需认识到自己与孩子是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即对未成年的子女,父母有教育、引导的义务,不能因为血缘亲情而放纵溺爱孩子。如有冲突发生,便是双方成长的契机和动力,不要演变成对抗。再者,家长需要认识到孩子的社会属性。未成年子女总有一天要长成独立的社会人,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在某一个位置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对社会做出贡献。家长在教养孩子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要遵循社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培养子女朝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二、家长的教育知识
1心理学知识
安慕正在读初三,父母认为他不好好学习,每天时间安排得乱七八糟,所以父母给他制订了很多计划,学习、运动、练琴……父母认为这些计划内容丰富,动静结合,非常适合安幕。安幕为了应付父母,口头向父母承诺保证完成,可是实际上却是一天都没有执行。
案例分析:安慕正处于青春期,随着身体的成长、知识的增多、经验的丰富以及独立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发展,青春期的孩子会产生“成人心理”,即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希望得到更多的独立、自主权,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心理学家又将其称为“心理断乳”。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安慕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还把安慕看成学习不能自理的小孩子,给孩子制订计划,这样对孩子凡事大包大揽,容易使孩子丧失积极进取的勇气,孩子的内心会产生更多的逆反情绪和无力感。同时,这样的教育期望是盲目的,对孩子起不到积极的作用,也容易让家长产生急躁情绪,丧失耐心,最终与孩子在情感上产生矛盾冲突,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一般规律和年龄特征的科学。父母应熟悉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其科学的引导,以保障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
2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知识是指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对儿童进行全面、科学教育的知识,父母只有学习、掌握了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并能灵活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才能够科学地教育孩子。
吴强小时候好动,精神无法高度集中很长时间。吴强的爸爸非常着急,通过在网上查资料,和教育行业的老师交流,去和正规的补习班老师聊天、学习,最后终于自己总结出了应对孩子问题的方法。吴强的爸爸通过积木、小游戏,去野外游玩的方法等延长小孩精力集中的时间,还带着孩子各国游,增强小孩的见识。当然不是那种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游,基本都是自助游,有的时候爸爸还故意不带够钱,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搜狐教育)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吴强的父亲及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当发现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时,积极地找原因、想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了解增强孩子注意力方面的知识。通过游戏、旅游等孩子喜欢的事情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其父亲非常重视运用教育学中的方法,首先找到问题的原因,而不是盲目地指责孩子、教训孩子。其次,其父亲的教育态度非常积极,从多方面了解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听取教师的意见。最后,这位父亲运用学习到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3优生优育知识
目前,我国新生儿畸形率为56%。除了部分进行性发展的心脏、中枢神经病变和微小结构畸形外,其中90%以上的严重结构畸形,其实可以由产前超声检查筛查出来。“相对于血清学检查、核磁共振等产前诊断方式,超声检查更安全、更灵活,可反复操作,因而超声检查成为整个孕期胎儿畸形筛查的主要手段。”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产前超声指南专家组组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超声主任邓学东说。在妊娠全程280天中,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胎儿大部分宫内变化过程,观察胎儿主要脏器形态结构有无异常,了解胎儿附属结构有无异常,并且还可测量胎儿大小,判断胎儿的生长状况。“要想有效预防出生缺陷,全面了解孕期胎儿的变化和生长状况,孕妇就需要在妊娠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产前超声检查。”邓学东教授提醒。(浙江在线健康网)
优生优育知识是指关于如何生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的知识。优生优育不但可以减轻社会的经济负担,还有助于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备孕是优生优育的关键前提,准备怀孕前,备孕夫妻可进行相关的孕前检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调节,为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做好准备。
三、家长的教育能力
田田今年三岁半了,很爱吃糖。妈妈害怕她吃太多糖会有龋齿,也担心会发胖,所以严格控制数量,规定孩子每天只能吃两块,并把糖盒子放在高处,不让孩子够着。可是有一天,妈妈发现糖盒里的糖迅速减少,并且糖盒柜子下面多了一个小凳子,心里明白了原因。这个发现让妈妈吃了一惊,本想让孩子少吃糖,学会自我控制,可这样看来,孩子不仅没少吃糖,还多吃了,自控力没有培养出来,反而添了坏毛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