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导论和绪论部分概述了侦探小说的特点,基本格式及西方侦探小说中的诸多潜规则。中国以前研究侦探小说的著作甚多,对侦探小说大多作为一类普遍的社会文学,从社会性及人文角度去研究,但是,综观西方侦探小说发展,侦探小说在西方,并非作为一种社会文学而存在,而是“文学游戏”,以“设谜-解谜”的游戏互动,达到文学娱乐性。虽经过“硬汉派”侦探小说的革命,侦探小说的游戏性有所消解,但其根植于逻辑的猜谜趣味,仍是当今侦探小说阅读核心,并被亚洲的日本、中国继承发展。本作即尝试从“游戏性”,论述侦探小说的基础理论、梳理侦探小说发展规律,绘制出侦探小说的发展谱线。
1841年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发表短篇小说《莫格街血案》,以门窗反锁的密室中发现两具被残杀的女尸之谜,开启了现代侦探小说之门。这是侦探文学的一次质变,塑造出现代侦探小说史上首位私人侦探形象,其使用科学的侦破手法,以缜密的逻辑推理驱散迷雾,奠定了逻辑解谜这一侦探小说写作的潜规则,使解谜性成为侦探小说的核心价值。小说没有社会性,只是为了破解逻辑矛盾。所以,现代侦探小说的艺术追求,并非只是展示司法制度及社会道德,也对笛卡儿现代“唯理论”不断进行艺术化图解。埃德加·爱伦·坡之后,英国出现了威廉·威尔基·柯林斯、查尔斯·狄更斯,法国出现了爱弥尔·加波里奥、加斯东·勒鲁,美国出现了安娜·凯瑟琳·格林等侦探小说作家,他们的创作丰富了侦探小说的内涵和外延。19世纪40—80年代,侦探小说的发展呈现出碎片化和多样化趋势,埃德加·爱伦·坡奠定的逻辑解谜理念并未在这些作家笔下得到很好体现,相反小说中出现了大量描写男女爱情及世情风貌的画面,游离于推理破案之外的情节较多,因而故事性大于推理性。后世称这类作品为煽情侦探剧,它只是吸引人的通俗故事,推理游戏性质弱化。
继承埃德加·爱伦·坡创作模式的是活跃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他塑造出侦探小说史上性格突出、久负盛名的文学私人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形象,以其为主角,创作了60篇内容各异、谜团离奇、逻辑推理精巧的侦探小说。小说中案件突出一个“奇”字,神秘性、夸张性是其必然元素。故事继承埃德加·爱伦·坡的风格,以解谜为核心,谜题设计不断违反人类逻辑常识,并以逻辑推理解决,从而证明推理的非凡。
福尔摩斯先知先觉式的高超推理刺激了当时的西方作家。20世纪初,英、美两国出现了理查德·奥斯汀·弗里曼、艾玛·艾玛丝姬·奥希兹女男爵、杰克·福翠尔、吉尔伯特·凯斯·切斯特顿、梅尔维尔·戴维森·卜斯特、厄内斯特·布拉默、尼韦尔·马如·霍普金斯、阿瑟·莫里森、阿瑟·B.李夫、厄内斯特·威廉·霍纳恩等一大批短篇侦探小说作家,他们模仿阿瑟·柯南·道尔的风格,以超人式的侦探为主角,作品以解谜为核心,谜团突出反逻辑性,密室及“不可能犯罪”在作品中必不可少。这类作品不关心案件的是非善恶,只注重逻辑推演。
20世纪20年代,侦探小说的篇幅开始加长,情节布局增加,故事丰富曲折,人物多有特色。此后20年长篇侦探小说成为英、美两国侦探小说主流,出现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约翰·狄克森·卡尔、多萝西·利·塞耶斯、约瑟芬·铁伊、S.S.范·达因、雷克斯·斯托特、安东尼·柏克莱·考克斯、爱德蒙·克里斯宾、克劳顿·雷森、阿尔弗莱德·爱德华·梅森、玛格丽特·艾林罕、乔治·西默农、查尔斯·戴利·金等一批专门创作长篇侦探小说的职业作家,他们以毕生精力创作了数十部乃至数百部长篇小说。后世称这一时期为西方侦探小说的“黄金时期”。
“黄金时期”的侦探小说以长篇为主,作品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布局繁复。设计并解答匪夷所思的谜面是其共同的艺术追求,在谜题的复杂性及推理的烦琐性上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然而,小说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并没有超越福尔摩斯:小说中侦探智慧超群,其他人物则暗淡无光;情节以逻辑解谜为核心,除了谜题比福尔摩斯探案故事更多更复杂,其他部分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与福尔摩斯故事如出一辙。这些长篇侦探小说其实只是福尔摩斯式短篇小说篇幅的拉长。
“黄金时期”的长篇侦探小说推崇舞台剧风格,故事多锁定在一个狭小、固定的范围内,所有情节在该局促空间内展开。出场人物在故事开始时基本全部登场,并在固定空间内按部就班地演绎自己的角色,展示人物之间复杂曲折的矛盾冲突。舞台剧式的情节限制了作品的表现空间,因此作品常借助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突变的戏剧冲突制造悬念丛生的情节矛盾,使故事波折不断。在解谜设计上,“黄金时期”的侦探小说喜欢挑战逻辑谜题,以复杂推理解释违反逻辑的现象,并形成侦探小说发展过程中一个最重要、创作数量最多的子类别———“不可能犯罪”,即在现实条件下绝对无法做到,但又确实发生的矛盾事件,诸如密室杀人、一人同时出现在两地、死人复活、瞬间消失、妖怪成真、思想杀人等。侦探以现实合理的科学手法解答超现实谜面,逻辑解谜的游戏性达到高潮,体现了“黄金时期”逻辑解谜的特点。
解谜侦探小说的“黄金时期”也是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黑暗时期。破产失业、生活困顿、社会动荡,以及来自德、意、日轴心国的战争阴影,加重了当时的社会危机,导致动乱、犯罪、凶杀与暴力大规模滋生,西方社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对此,一部分作家选择逃避,躲进远离尘嚣的偏僻村镇,倚仗笔下无所不能的神探,不断创造超现实的逻辑神话,以慰藉自己绝望的心灵。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有良知的作家目睹了残酷的犯罪行为,用现实主义手法改革侦探小说,写出一批具有现实性的表现底层社会真实犯罪的侦探小说,“硬汉派”侦探小说应运而生。此类作品以刚健英勇、正直不屈的铁血硬汉为主角,不以推理解谜为中心,围绕侦探行为展开,描写其深入虎穴斗智斗勇,以暴力手段破案诛凶、拯救无辜的事迹。小说情节紧张刺激,动作性强,主题反映现实生活,揭示上层社会的腐化。美国的达希尔·哈梅特、雷蒙德·钱德勒、劳伦斯·布洛克等是该流派代表作家,其作品广泛描写了大萧条时代美国社会的混乱与黑暗,展示了妖风横生、黑恶蔓延的血腥现实,具有较高的写实性。
经过“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改革,侦探小说摆脱了文学化的逻辑游戏,向反映社会、介入生活的现实主义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侦探小说的写实性与社会性明显增强,作品贴近大众生活,挖掘社会敏感话题,创作出惊险故事。以“硬汉派”侦探小说为基础,美、英两国衍生出众多侦探小说的子类别,侦探小说在题材和体裁上进一步细化,多种小说形式全面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犯罪小说和心理悬念小说为主;60年代随着系列电影的卖座,惊险小说与浪漫主义间谍小说流行西方;70年代流行历史推理小说和女性犯罪小说;80年代最畅销的是国际政治惊险小说、爱情冒险小说和暴力动作小说。在丹·布朗、杰夫里·迪弗等作家的引领下,新世纪一种新的侦探小说形式———
文化历史惊险小说应运而生,其融知识性、人生哲理、高科技和惊险性为一体,具有强烈的娱乐效果,赢得全球读者青睐,迅速占领各国畅销书市场。当代西方侦探小说创作多元,风格各异,表现在:有着重探究犯罪心理,揭示犯罪动机的犯罪小说;有描写人物心理,折射当代都市社会的心理悬念小说;有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衍生惊险悬念的悬念小说;有描写国际政治斗争,以军事角逐为题材的国际政治惊险小说;有描写西方警察制度,如实展示警察办案流程的警察程序小说;有以律师为主角,展示西方司法制度的法庭推理小说;等等。这些小说是“硬汉派”侦探小说的衍生形式,强调案件真实可信,以侦破案件揭示和控诉社会问题,贴近大众生活,主动干预社会,具有写实性和社会性。作品形式多样,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代都市犯罪,对当代社会问题挖掘更深,创作题材和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绪论 侦探小说概说
第一节 什么是侦探小说
第二节 侦探小说的源流和产生的社会原因
第三节 侦探小说的艺术特点和构成要件
第四节 侦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第五节 侦探小说的谜团和产生谜团的手法
第六节 侦探小说的创作技法
第一章 解谜侦探小说的产生及萌芽期(1841—1887 年)
第一节 埃德加·爱伦·坡与侦探小说的诞生
第二节 爱弥尔·加波里奥与法国侦探小说的诞生
第三节 威廉·威尔基·柯林斯与英国侦探小说的诞生
第四节 “侦探小说教母”安娜·凯瑟琳·格林
第五节 侦探小说产生及萌芽期的特点
第二章 短篇侦探小说的“黄金时期”(1887—1913 年)
第一节 阿瑟·柯南·道尔及其享誉世界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
第二节 短篇侦探小说名家名作
第三节 亚森·罗宾与黑色反侦探小说
第四节 长篇侦探小说的新发展
第五节 短篇侦探小说“黄金时期”的特点
第三章 短篇侦探小说向长篇侦探小说的过渡期(1913—1920年)
第一节 爱德蒙·克莱里休·本特利的“反侦探小说”《特伦
德最后一案》
第二节 侦探小说的发展
第三节 长篇侦探小说的新变化
第四节 侦探小说的过渡时期
第四章 长篇侦探小说的“黄金时期”(1920—1950 年)
第一节 长篇侦探小说的大丰收
第二节 “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与英国长篇侦探小说
的丰收
第三节 英国女性侦探小说作家
第四节 S.S.范·达因、埃勒里·奎因与美国长篇侦探小说的丰收
第五节 “密室之王”约翰·狄克森·卡尔与圈套、谜团设计
的丰收
第六节 乔治·西默农、保罗·霍尔特与小语种国家侦探小
说的发展
第七节 千奇百怪的作案手法、谜团设计及谋杀计划成为作
家们竞相斗智的战场
第八节 解谜侦探小说的游戏规则
第九节 欧美长篇侦探小说“黄金时期”的特点
第五章 “硬汉派”侦探小说的“黄金时期”(1930—1980 年)
第一节 “硬汉派”侦探小说的形成与特点
第二节 塞缪尔·达希尔·哈梅特、雷蒙德·钱德勒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诞生
第三节 战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勃兴
第四节 以玛莎·缪勒、苏·葛拉芙顿为代表的当代女性“硬汉派”侦探小说
第五节 苏联和俄罗斯的侦探小说
第六节 拉丁美洲侦探小说简介
第七节 “硬汉派”侦探小说的特点
第六章 战后西方的犯罪惊险小说期(百家争鸣期)(1950 年至
今)
第一节 古典解谜侦探小说的全面衰落
第二节 犯罪小说
第三节 惊险小说
第四节 惊悚小说和恐怖小说
第五节 悬念小说
第六节 警察程序小说
第七节 法庭推理小说
第八节 间谍小说
第九节 国际政治惊险小说
第十节 黑社会暴力小说
第十一节 幽默推理小说
第十二节 行业犯罪惊险小说
第十三节 当代侦探小说的多样化发展
附录 西方主要侦探小说奖项__
什么是侦探小说
侦探小说是通俗文学的一种,以制裁犯罪为描写对象,以破解谜团为目的,以逻辑推理为手段,塑造智慧超群的侦探形象。侦探破案主要靠逻辑推理,推理也是该类文学的艺术核
心,故日本称其为“推理小说”①。与其他类型的通俗文学的最大不同是它以描写内容来定义名称,而其他通俗文学多以价值取向来定义名称。
侦探小说的艺术追求是解谜性、逻辑性和出人意料的结局,以及侦探的个性。小说情节曲折,谜团离奇,悬念不断,深受西方读者欢迎。小说主要描写三类人物:侦探、罪犯和涉案者,因题材限制,人物性格塑造空间狭小,多为扁形人物;情节程式化,过程千篇一律,限制了作家的灵活发挥。所以它只是通俗文学的一种。
侦探小说的情节核心在解谜,虽也可以展现社会,但必以解谜为手段,限制了表现社会的深度和灵活性,这是将它划入通俗文学的重要原因。当代侦探小说虽注重惊险动作性,但破解谜团仍是其叙述核心。
谜团和悬念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它们都是未知事物,谜团指已经发生的未知事物,悬念是指即将发生而不知结果的事情。侦探小说既追求谜团的破解,也重视悬念的营造,但一部侦探小说最好只选其一作为表现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比如:鲇川哲也的《五个钟表》讲犯人作案后伪造不在场证明,只有破解其圈套,才能将其绳之以法。案件既已发生,不存在即将发生而不知结果的状况,因此小说只有谜团而无悬念;西村京太郎的《七个证人》讲父亲为一年前冤死的儿子洗冤,儿子已死,只有其是否被冤枉的问题,也是只有谜团而无悬念的故事;《伯恩的身份》里伯恩遭美国中央情报局追杀,双方人员一目了然,只有谁最后胜利的悬念而无谜团。以解谜为重点的侦探小说称为古典侦探小说,以悬念为核心的侦探小说就是悬念小说,所以悬疑小说的说法似不准确。
侦探小说必须围绕设置并解答谜团组织情节,小说可以具有社会性,但社会性必须通过解谜的手段来表现,社会主题是谜底,被侦探逐步发掘出来。比如《美国的悲剧》写一青年被社会不良因素引诱,逐步堕落直至杀人犯罪。若以侦探小说方式叙述该故事,就要先把该青年犯罪的结果呈现出来,根据结果寻找罪犯,青年的堕落被逐步发掘出来,犯罪经历作为谜底,通过推理侦破逐渐展现。森村诚一的《致死坐席》与《美国的悲剧》的情节一样,但叙述顺序相反,具有发掘谜团的特点,因此属于侦探小说。侦探小说虽可反映社会,但表现手法夸张,也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森村诚一的《人性的证明》中,黑人乔尼赴日本寻母,被人捅伤。受伤后又奔跑一千米来到草帽形饭店顶层。以人的体力而言,这种运动未免夸张。其临死前喊出“斯托哈”①,与死亡现场装饰一致的巧合也过于理想化。小说情节设计虽巧妙,但夸张与巧合过多,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侦探小说所叙案件追求离奇性,离奇性也意味着不常见或不太可能,罕见的事物远离生活,缺乏现实感,故侦探小说都是浪漫主义的产物。这体现在侦破者被赋予更高超的智慧、案件过度依赖巧合、线索在不经意间得到、侦破严格符合逻辑等,这些都是理想化的产物。英国侦探小说作家多萝西·利·塞耶斯说:“侦探小说是遁世文学。”②这说明侦探小说脱离现实,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侦探小说的价值在于通过解谜展示逻辑推理的魅力,它具有三要素:人物、谜题和推理。侦探小说题材固定,情节、环境千篇一律,有特点的只有人物、谜题和推理,作家通常会在此三要素上下功夫,展示艺术追求与创作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