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来路》系王剑冰主编的“乡愁文丛”之一种,是周大新关于故乡——河南尤其是南阳邓州的散文集,收录作品48篇,多描写故乡人、事和景观,具有时代特色。其中有自己的成长经历,有故乡在自己身上的烙印,对故乡辉煌的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也流淌笔端。虽然是故土的“逃离者”(作者语),但作者深知故乡的美好和苦难,所以,他的目光一直关注着故乡的发展与变化,不回避当下农村发展的问题,同时对农村的未来充满信心。文章既有浓郁的情感,也有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找得到灵魂家园,记得住美丽乡愁
——“乡愁文丛”总序
王剑冰
我们强调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当中就有乡愁。乡愁是中国人热爱家乡、牵念故里的独特情结,是一种美好自然的文化观念。社会越是变化、越是浮躁,这种情结就越显珍贵。乡愁也是一种寻根意识,记住乡愁,记住美好的童年,记住美好的向往,也便是铭记我们的根本。
我们每个人都是故乡的一片叶子,这片叶子无论飘落多远,都无法摆脱大树对于叶子的意义。一个人的身上总有着故乡的脉络,流着故乡的血,带着永远不可改变的DNA。一个个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个村子的化身,他们走出去,分散得到处都是,却不会把村子走失。
说起乡愁,那是一种与生俱在的情怀,住在心中的故乡常常鲜活在那里。故乡是安放你的灵魂、温暖你的寂冷的地方,是接纳你的疲惫、抚慰你的忧伤的地方。翻开一页页被繁忙弄乱的过往,记忆中的余香总在儿时的故乡。那里有我们最亲密的玩伴、最爱吃的食物、最漂亮的衣衫、最天真的憧憬。而芬芳入梦的,多是亲人亲切的面容与温馨的相聚场面。那些亲人或已故去,或还在乡里。现在多数人对故乡的感觉同对年节的感觉一样,那种热闹团圆、香气弥漫的味道是乡情中最重要的部分。“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归乡最多的时刻是年节,带着满满的怀想、满满的辛苦,万水千山相携于途,构成最为壮阔的乡愁景观。古往今来,人们因为各种缘由漂泊在外,但总是要找机会赶回故里。金圣叹曾列举“不亦快哉”之事,其一即是“久客得归,望见郭门,两岸童妇,皆作故乡之声”。然而他们的欢喜中又带着那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复杂心理。漫长的时光已然流逝,乡愁的话题始终没有停息,情怀早已渗透于诗歌典章,直至后来,还有余光中、三毛、席慕蓉不约而同地同题《乡愁》。
诚然,远在故乡之外的游子,生发的多为眷念之情,即使老杜有“漫卷诗书喜欲狂”“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返乡之举,回到家乡也还是要再出去,因“莼鲈之思”而辞官归返的张季鹰毕竟是少数。还有,余光中的《乡愁》或代表了一些人对于故乡的认知,那就是故乡即是母亲(或双亲)的代名,对于故乡的怀念即是对于母亲的怀念,回故乡即是为了看母亲,母亲不在了,故乡的概念便模糊起来。随着生活的变化,有人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回乡的矛盾,记忆与现实发生了冲突,那种期待值与仪式感渐渐折损,许多美好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所以有人会说:“我是真的爱家乡,不过爱的可能是记忆里的家乡。”确实,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这是时间所带来的不可逆转的事实。然而不可逆转的还有那份强烈的牵绊,永恒的顾念并未因此而中辍,情感的执拗还是同那些疏离与怨怼扯断了关联。生生不息地以文字表达出来的乡愁,也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特有的传统。
作家们大都已离开生养自己的故土,但我们却能看出那种深深的乡愁情结,这其中有写生养自己的故乡的,也有写生活过的第二、第三故乡的,还有赞美如故知的他乡的。文丛中,地域山水皆有代表,民俗风情各具特色,多方位地展现出人与历史、人与环境的关系,彰显对亲人故土的真挚情怀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深切感慨,给我们带来亲近,带来回味,带来启迪,让我们感受到温馨而深挚、苍郁而辽阔的文字力量。
我们说,在意乡俗年节,提倡尊崇温情,爱护碧水蓝天,留住美好记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复兴民族文化的核心之一。这样会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和建设
得愈加贴近期待与理想,也会使我们愈加容易找得到灵魂家园、记得住美丽乡愁。大象出版社倾心打造这样一套阵容壮观的“乡愁文丛”,就是带有这样的初衷。该文丛是具有欣赏性、研究性、珍藏性的文学工程,也是一种文化的记忆与期望。“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随着时间的挥手远去,
这种记忆与期望会愈加显现出它的意义。
2017年初春
周大新,1952年生于河南邓县(今邓州市),1970年从军,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文集20卷。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奖、冯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和老舍散文奖等。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希腊文、日文、捷克文等。
长在中原十八年
在乡间
夏夜听书
在构林
中学时代
农家美味
昨日琴声
一盅茶
吃甘蔗
村边水塘
地上有草
最后一季豌豆
羊奶豆
背弃田野
再爱田园
我的枕头
死死生生
回望来路
乡下老人
学信先生
单相思
活在豫鄂交界处
喜来
癸酉年自白
我喜欢的
藏书的地方
放生
欢欢喜喜过个年
我过元宵节
南阳美玉
面条的前世今生
说秋收
又到清明节
我的老乡范蠡
揣度孔明
想起范仲淹
告别老乔
送周熠兄远行
粮篓与粮仓
丹水北去
一剂药
地依旧,人已新
中原的口号
南阳的树
让南阳的建筑物美起来
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困惑
乡村的未来
又见青瓷
后记
说秋收
一
秋天,是自然界最慷慨的季节;秋粮,是田野回馈给农民最美好的礼物;秋收,是大地母亲向儿女们发放奖品的时刻。秋收开始时,人们对丰收满怀希冀.;秋收结束后,人们对土地充满感激。秋收充实的,是我们的粮囤.;秋收强化的,是我们劳动的信心;秋收巩固的,是我们共和国大厦的根基。
二
小时候挎个竹筐随母亲去田里掰玉米棒子,是最高兴的时候。看见一个又一个长长的玉米棒子被自己掰进筐里,装到地板车上拉回村,心里很有成就感。玉米熟了的时候,有些鸟会飞来寻食,在湛蓝的天上盘旋且发出响亮的叫声,好像在为我们的劳动伴奏。有时掰着掰着,会突然把原本藏在玉米地里的野兔子惊起。在野兔逃跑的时候,我会立刻扔下装玉米的筐子撒腿去追,尽管每一次都追不上,但在气喘吁吁中还是觉得欢喜无比。地里有个别发育晚的玉米秆,是青的且很甜,只要看见这种玉米秆,母亲总会把它掰断给我,让我当甘蔗吃,啃着玉米秆,会觉得心里好甜好快乐……
三
秋粮的丰收,从来都不是无条件的。种子、土地、气候的关系里充满奥秘,劳动工具与方法的改进永无止境,没有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掌握,丰收就只能是一种希冀。农民和农业科技专家才是最亲密的兄弟。当我们品尝秋粮的芳香时,别忘了向农民鞠躬;当我们庆贺丰收时,别忘了向农业科技专家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