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使用后评价及宜居性研究:以汉中市为例
本书内容包括:移民安置理论的研究背景;国内移民安置研究现状;陕南移民安置研究现状;陕南移民安置工程概况;人居环境研究现状;使用后评价理论研究背景等。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前言
第1章 移民安置理论的研究背景 1
1.1 移民概述 1
1.1.1 移民的定义 1
1.1.2 移民的类型 1
1.2 移民理论研究背景 3
1.2.1 国际移民理论研究历程 4
1.2.2 移民动力机制主流理论 5
1.2.3 研究进展 6
参考文献 8
第2章 国内移民安置研究现状 9
2.1 国内移民的主要类型 9
2.1.1 国家组织的移民 9
2.1.2 自发移民 9
2.2 国内移民安置研究现状 10
2.3 国内移民安置研究发展趋势 11
2.3.1 移民安置研究类型较为集中 12
2.3.2 移民补偿 14
2.3.3 移民安置管理体制 15
2.3.4 移民安置学科背景的复杂化 15
2.3.5 移民安置理论体系的变化日新月异 16
2.3.6 移民安置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16
参考文献 16
第3章 陕南移民安置研究现状 18
3.1 研究现状概述 18
3.2 陕南移民研究数据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19
3.2.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20
3.2.2 结果分析 20
3.2.3 时空分布特征 25
3.3 基于CiteSpace的陕南移民研究数据可视化分析 26
3.3.1 数据可视化技术概念 27
3.3.2 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和发展 28
3.3.3 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4.0实例分析应用 28
3.4 研究趋势 31
参考文献 32
第4章 陕南移民安置工程概况 34
4.1 陕南地区概况 34
4.1.1 陕南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34
4.1.2 陕南地区资源分布 34
4.1.3 陕南地区经济社会概况 34
4.1.4 城镇及人口分布特征 35
4.1.5 陕南地区自然灾害概况 36
4.1.6 陕南城镇建设情况 37
4.2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背景 37
4.3 陕南地区移民安置实施的意义 38
4.4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的特点 38
4.5 移民安置工程的实施情况 39
4.6 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40
4.7 陕南移民搬迁成果 41
4.8 陕南移民安置实施的意义 43
4.9 陕南移民安置点存在的问题 44
参考文献 45
第5章 人居环境研究现状 46
5.1 人居环境理论发展思索 46
5.1.1 现代城市规划思潮涌现期 46
5.1.2 建筑学派的革新 47
5.1.3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雏形 48
5.1.4 《北京宪章》 49
5.1.5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49
5.2 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进展与经验 50
5.2.1 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进展 50
5.2.2 人居环境学从复杂到普遍性研究过程 50
5.3 人居环境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51
5.4 吴良镛提出的“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 51
5.4.1 人居环境学面临新的发展 52
5.4.2 环境保护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部分 53
5.4.3 科学与人文结合 54
5.4.4 人居环境学大艺术发展的趋势 54
5.4.5 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55
5.5 人居环境学发展方向 58
参考文献 60
第6章 使用后评价理论研究背景 61
6.1 国外使用后评价研究现状 61
6.2 国内使用后评价研究现状 62
6.3 发展趋势 65
参考文献 65
第7章 陕南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 67
7.1 我国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67
7.1.1 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 67
7.1.2 其他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68
7.2 POE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8
7.2.1 一级指标的选取 69
7.2.2 安置点人居环境评级指标选取 70
7.3 安置点人居环境评价的方法 72
7.3.1 通过实地调研与专家组咨询的方法 72
7.3.2 利用移民公众参与方法 72
7.3.3 指标权重评判方法 72
7.3.4 模糊评价方法步骤 74
7.3.5 指标权重评判过程 76
7.4 安置点人居环境POE 评价系统特征分析 84
7.4.1 分类层指标特征的差异性体现 84
7.4.2 指标层指标特征的差异性体现 85
7.4.3 数据处理 90
7.4.4 结果分析 93
参考文献 93
第8章 陕南移民安置点使用后评价研究 95
8.1 移民安置点研究对象样本选取 95
8.2 安置点人居环境情况调研表 98
8.3 武乡镇干沟河移民安置点使用后评价 100
8.3.1 武乡镇干沟河移民安置点基本情况 100
8.3.2 普通公众调研结果与分析 100
8.3.3 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 104
8.3.4 评价结果分析 105
8.3.5 结论分析 106
8.4 文川镇文东移民安置点使用后评价 107
8.4.1 文川镇文东移民安置点基本情况 107
8.4.2 普通公众调研结果与分析 107
8.4.3 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 111
8.4.4 评价结果分析 112
8.4.5 结论分析 113
8.5 西乡县高土坝移民安置点使用后评价 114
8.5.1 西乡县高土坝移民安置点基本情况 114
8.5.2 普通公众调研结果与分析 114
8.5.3 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 118
8.5.4 评价结果分析 119
8.5.5 结论分析 120
8.6 河东店镇石门移民安置点使用后评价 121
8.6.1 河东店镇石门移民安置点基本情况 121
8.6.2 普通公众调研结果与分析 121
8.6.3 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 125
8.6.4 评价结果分析 126
8.6.5 结论分析 127
8.7 不同类型安置点人居环境使用后评价差异性分析 128
8.7.1 移民搬迁补偿 130
8.7.2 楼层高度 130
8.7.3 村民再就业能力 130
8.7.4 院落的使用 130
8.7.5 公厕数量 131
8.7.6 公共停车场所 132
8.7.7 储藏空间 132
8.8 移民安置人居环境发展态势分析 132
8.8.1 人居环境发展态势评价 132
8.8.2 态势评价对比分析 137
8.8.3 原因分析 142
参考文献 143
第9章 安置点和传统聚落人居环境宜居性对比分析 144
9.1 陕南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现状及问题 144
9.1.1 现状 144
9.1.2 问题 145
9.2 陕南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特征 146
9.2.1 聚落 146
9.2.2 陕南传统聚落与安置点选址成因对比分析 147
9.2.3 陕南聚落人居环境特征的地域表现 148
9.3 陕南传统聚落与安置社区院落空间的对比分析 149
9.3.1 传统院落的形制特点 149
9.3.2 传统院落与安置点院落形制的对比表现 150
9.4 传统聚落和安置点的建筑材料选取对比 157
9.4.1 传统建材 157
9.4.2 传统建材的现代使用 158
参考文献 158
第10章 陕南移民安置乡村聚落重构的实证分析 159
10.1 聚落重构背景 159
10.2 聚落布局形态的重构 160
10.2.1 道路系统的重构 161
10.2.2 聚落街巷空间的重构 162
10.3 聚落生态系统的重构 164
10.4 建筑的乡土重构 167
10.5 人文氛围的重构 168
10.6 安置点聚落重构的意义 169
参考文献 170
第11章 陕南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优化策略 171
11.1 选址 171
11.2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社会现象 171
11.3 安置点环境建设 172
11.4 安置点规划建设 173
11.5 就业保障 173
11.6 社区文化 173
附录 174
附录1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 174
附录2 陕西省避灾生态移民搬迁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179
附录3 陕南移民搬迁(白皮书) 183
附录4 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 193
附录5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公共设施建设标准 200
附录6 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基本指标体系表 210
后记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