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称为直播行业的元年。实际上,直播行业从2005年以来,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历史。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的崛起,全民直播成为新趋势,大量资本开始追逐这个新风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移动端的直播APP已经超过300个。《直播革命》一书,以一线案例分析为切入点,从产业、行业、技术及媒介等角度阐释直播平台的兴起原因,直播的各种商业模式,以及如何运用直播这个工具创造商业价值。
全民直播、网红经济时代的互联网创业指南。揭示一直播、YYLIVE、斗鱼等风口直播平台的运营秘密!未来已来!错过直播就是错过一个营销新时代!
"X+直播":内容创业的"圈地运动"
社交媒体+直播:用直播重构人群关系
VR+直播:人类从此无界
电商+直播:购物体验至上
语音+直播:不必露脸的才艺表演
财经+直播:直击核心消费群体
旅游+直播: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走走
直播+红包:春节里的一场全民狂欢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这是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著名的开场白。
2016年以来,直播业界突然风生水起,仿佛焕发了第二春。先是欢聚时代10亿元砸向虎牙和ME直播,斥资1亿元签下主播MISS;腾讯4亿元投资斗鱼,后者估值10亿美元;新成立的映客获得昆仑万维、复赛等机构的8000万元投资;投入阿里怀抱的陌陌也不甘寂寞,主推直播视频社交并展示在最重要的位置,估值达到10亿美元;易直播获得6000万元A轮融资;360推出花椒;秒拍推出一直播和MSee;美拍也推出直播功能并极有可能分拆为单独APP。此外,还有游戏直播里人气一直都很旺的YY频道直播,国民老公投的熊猫直播、斗鱼直播和虎牙直播。
一场直播领域的革命,正伴随着资本的疯狂呼啸而来。
站在风口的直播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直播平台超过300家,而盯上移动直播这门生意的平台也超过80家。其中包括映客、花椒等独立直播平台,依托微博社交资源的一直播,YY、腾讯、乐视、小米等大玩家,在游戏、财经、体育等细分领域也涌现出一批垂直直播平台。中国现在大约有115家拿到融资的直播平台。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国内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超过3000个,网络直播用户的规模已经达到了3.25亿,占网民总数的45.8%,并且这个规模仍在持续上涨。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5月,网络直播次数从5271万增长到8585万,增幅达38.6%。
方正证券的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的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元,社交直播市场将达到26亿元。而到2020年直播市场和社交直播市场的规模将分别达到600亿元和295亿元。
2016年直播业界的一场大变革正在趁势而来,全民直播将会成为这场革命的最终形态吗?
众所周知,传统互联网的三大生产力是性、无聊和免费。这三大生产力在网络直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人说网络直播无非就是把夜总会搬上网,貌似有点道理。
但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新生的直播平台又似乎远不止如此。
互联网下半场将演变成生态战争
我非常认同滴滴创始人程维在2016年5月份的演讲预测:互联网时代的上半场已结束。
互联网上半场的关键词是互联,就是终端的发展和人的互联。在上半场的互联网高速发展红利中,连接信息的百度、人连接人的腾讯,以及人连接商品的阿里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者。但随着这几年的不断收购和整合,BAT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生态链。因此,在人口与智能终端普及所带来的红利潮过去之后,互联网的下半场不需要再依靠红利,而需要依赖技术和服务,需要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以移动直播引领的直播革命,同样是中国互联网下半场的一道风景。
直播平台的三种势力是PC端的直播平台(以YY为代表)、内容制作平台(网易、微博、优酷等),以及BAT超级"托拉斯"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新"土壤"下,这三种势力必然将直播模式演变成"生态战争"。
如何保持核心业务的稳固地位,推动核心业务升级,这是各个互联网企业在告别行业征战走向生态战之后都要面临的课题。移动直播、全民直播、直播+的概念将在越来越多的实际案例中展现。
例如,"直播+"目前仅仅是一个开始,直播+旅游、直播+体育、直播+交友、直播+企业营销……未来在帮助和改善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有更深入的应用和服务在拓展,因此,"直播+"着重要看"+"什么,各行各业都会因为这个"+"产生实际的利益和效益。
互联网三大生产力的变更
记得有人说过,互联网的三大生产力是性、无聊和免费。我相信就目前来说,这个理论或许还有许多追随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信息泛滥,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宝贵,也越来越碎片化,从而更愿意为有价值的内容花费金钱。因此,笔者认为,互联网下半场的三大生产力将会演变成娱乐、个性、共享。
网民拥有寻求娱乐的天性,每个网民不再拘泥于大同世界,都在寻找彰显自我个性的元素(比如二次元),但又具备社群化的性质,因此,共享将会成为未来的一个"主题"。
还是那句话:需求变化催生变革。在新的网络生产力下,直播革命势在必行,要玩转直播下半场,就看谁更有资源、更有资本及更多玩法,谁将走得更远。
共享,这是互联网最近几年最大的一个关键词之一,资源共享是未来的主题之一。当然,互联网的上半场,互联网红利时代结束了,意味着新的互联网生产力--娱乐、数据及共享将把我们推动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网络直播更像是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随着这两年自媒体行业的兴起,IP(IntellectualProperty)这个概念被放大化,IP其实就是内容产业的代表,通俗来讲就是好的内容的意思。当然,这些好的内容可以包括文字、音频和视频。这些内容因为能产生互联网最核心的价值--流量,因此,被赋予品牌化,可以直接实现价值变现。
凯文·凯利说过,网络群体是蜂群效应,有着社群性、非理性的特征。而资本对于趋势一直都是嗜血般敏感,VC总是逐水草而居,顺天时而动。因此,直播平台的兴起,其实就是一场围绕着互联网的"圈地运动",都是在架设平台(圈地),制作无数的IP内容(产品),打造无数"网红"明星(品牌),然后实现各种模式的变现(销售)。这种"圈地运动"升华了视频直播的意义(虽然本质上来说还是性、无聊和免费),从网络夜总会、秀场和游戏演绎平台,变成了"网红"经济,未来将延伸到全民直播。
究竟这场直播革命是如何引起的,直播未来又将会如何发展?让我们往下看。
王冠雄,中国十大自媒体之一,"入口实验室"创始人。曾任搜狗市场官、奇虎360顾问、阿里巴巴市场总监、万达电商CMO。主持和参与过4次著名科技公司IPO公关,横跨互联网主要领域的第*人。实战出身,观察犀利,现任多家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教练、上市互联网公司战略营销顾问。
钟多明,资深市场营销专家,经历四次创业,熟悉互联网、消费电子和外贸行业。曾任太平洋电脑网分站主编、IT世界分站经理。
第一章 直播理论解读:人类媒介方式的必然趋势
1. 人类媒介方式的双螺旋结构:直播革命从何而来?_003
2. 互联网土壤的进化之路_017
3. "网红"进化之路_036
4. 移动直播:内容行业下半场的开场哨_050
第二章 直播行业透析:风口之巅的百播大战
1. 巨头统治下的国际直播领域_061
2. 直播的强监管时代_078
3. 直播行业发展史:秀场直播、游戏直播和移动直播_086
4. 社交媒体+直播:用直播重构人群关系_093
5. VR+直播:人类从此无界_101
6. 电商+直播:购物体验至上_112
7. 语音+直播:不必露脸的才艺表演 _123
8. 财经+直播:直击核心消费群体_135
9. 旅游+直播: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走走 _141
10. 直播+红包:春节里的一场全民狂欢 _147
11. 百播大战鹿死谁手:直播行业未来管窥 _155
第三章 沙场秋点兵:直播平台全揭秘
1. 强明星属性的花椒_165
2. 映客迅速崛起之谜_172
3. 一直播的矩阵革命_180
4. 新闻+的网易直播_194
5. 一年两轮融资,斗鱼将充当直播大战收割者? _203
6. 70天杀入直播平台第一梯队,梦想直播凭什么?_211
7. 语音生态进化下的YY LIVE_216
8. 综艺视频+的来疯直播新玩法_223
第四章 中国科技直播:第一品牌是如何炼成的
1. 有一种"千万+"直播,叫"雄出没"_237
2. 内容+颜值的破局之道_253
3. 直播产品如何做到差异化: 或许我们能从"快手众"那里学点什么_262
4. 互动技巧奠定直播质量_273
内容+颜值的破局之道
虽然直播风潮涌起,但也陷入了泡沫、低俗等负面话题中。原因在于,当秀场直播成为主流时,直播内容核心维系于主播的"颜值"上,受众也多为无所事事的男性。这样一来就集齐了"性、免费、无聊"三个因素,不论是主播还是直播平台之间,都难找到具有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是主播和直播平台差异化竞争力的匮乏,另一方面则是直播平台和主播对于流量的过分依赖。对于双方来说,最主要的变现模式就是广告露出和粉丝打赏。而这一切都基于流量之上。足够的流量,意味着更高的打赏率,也是品牌主的投放参考。
说到底,直播对于眼球经济还是有很强的依赖。在这种依赖下,主播为了吸引流量,可谓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往常的唱歌、跳舞越来越千篇一律,一些主播甚至开始不断超越道德甚至法律的底线。曾经有一段时间,直播平台不断爆出主播走光,甚至"直播造人"等无节操的新闻。
其实这正是利用了人的阴暗心理,人们对色情、猎奇、超越伦常、审丑的事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这些通过摄像头和粉丝们连接的主播又极善于满足人性中这些晦涩的乃至见不得光的需求。于是走光、鞭炮炸裤裆、生吃虫子这类内容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直播当中。主播靠着这些赚了大量打赏,直播平台也获得了可观的分成。可这一切都给社会传达了一种扭曲的价值观,也促使直播审查制度加快落地。
如果说直播的乱象来自于内容的单一、对眼球经济的过分依赖,那么当审查制度出台时,是否意味着一直加速跑的直播即将走到尽头?
对这一问题,主播、直播平台和其他内容创作者都在考虑。对于主播来说,如何通过更丰富的内容表现形式提高个人势能,形成更主动和多维度的内容才能在变现方式上有更多的话语权。直播平台则对这一点最为紧张,打造创新性、具有壁垒性的内容,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在监管来临之前尽早摆脱对娱乐直播的过度依赖,才能让平台在红海直播中脱颖而出。至于其他内容创作者,大多都看中了直播这一风口的趋势,希望借助直播的流量实现IP的打造。
在内容上,专业直播被视作最具前景的一种。知识、教育、科技、财经类的直播产品正逐渐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主播不再仅仅是与粉丝互动,用外表和猎奇行为吸引粉丝,而是向粉丝传播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知识。这样一来,主播就可以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范畴形成和他人的区别,直播平台也可以更加垂直化,趋向细分蓝海市场而避开红海竞争。
专业直播的局限有两点。一方面,相比会与粉丝互动、高颜值的娱乐主播,专业领域的主播虽然具有足够的知识,却缺乏表达和互动能力,很容易让粉丝感到枯燥和厌倦。另一方面,先不说用直播这种形式展现知识是否真的比图文、音频更加合适,专业行业的大V在直播时,吸引到的常常是自己的固有粉丝,如果和品牌合作,很难利用直播平台的势能为传播做加法。对于品牌商,也很难看到投放专业直播和图文、视频等渠道区别--虽然形式不同,但受众是同一批人。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让专业直播也娱乐起来?在内容方面,既保证知识含金量,又能通过互动性和趣味性保证粉丝的留存。对于主播,也能吸引更多原来势能圈以外的粉丝来实现人气的打造。更重要的是,让品牌主既能传播详细的、有干货的品牌信息,又能利用直播强互动性、强流量聚集的渠道特性实现曝光。
目前流行的方式有几种,一种是利用名人效应,如雷军、高晓松等专业领域名人或知名企业家做直播,因为这些人自带各个领域的粉丝,又身为名人,具有话题性,能吸引来自然流量。同时,其在专业领域的建树也能满足直播的专业性。局限在于,这些名人很难拥有足够的时间坚持做直播,大多是玩票性质,且名人属于稀缺资源,很难让品牌加以利用,另一种则是针对性地培养相关人才。现在在很多"网红"经纪公司中,会有对相关主播的培训,这样主播就能具备专业知识和直播技巧。但这种方式一是需要主播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二是只适合游戏、美食等领域,对于科技、财经等领域来说,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无法通过实践速成。
当然,在行业对于专业直播的探索中,也逐渐见到了不少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