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基础产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越来越多地融入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中,呈现出新的竞争局。本书从动态角度分析了全球制造网络的演化规律及其与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模式的协同演化关系,深入探讨了企业升级的机理机制和产业嵌入全球分工体系位势的测度方法,提出了国际产业分工转移视角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的政策体系,并以中国装备制造业和华为公司为例进行了产业升级的案例分析,丰富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推进工业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国际产业转移其实是跨国企业主导下世界范围内产业链跨国界跨地区的空间再组合,产业链条的空间再组合和分割性制造网络引发了制造业的又一次跨国转移,而且其规模和影响更具全球性特征。产业转移主体多元化、产业转移对象片段化、产业转移方式多样化、产业转移环节高端化、产业转移的集群化是本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特征。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基础产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中,也呈现了新的竞争格局。一方面,国际装备制造业加速进军中国,2011年,装备制造业三资企业已经占总销售收入的51.27%,利润总额的44.78%。国际资本已经全面进占中国装备制造业。另一方面,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态势良好,中国制造业海外投资规模呈不断上升态势,2011年投资净额已经达到704118万美元,工程机械、交通运输、通信设备等中国优势装备制造业纷纷进驻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且已经形成了一批快速成长的龙头企业和产业聚集区。但与世界发达工业国家相比,中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特别是随着装备制造业模块化生产方式的推进,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不但在自主创新能力、基础配套设施能力、产品可靠性等方面存在劣势,还存在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安全风险增加、产业高端缺位等问题,难以实现健康、稳定地成长。本书运用GL指数及AR方法,从装备制造业总体、各子行业及国别比较三个角度,测度和分析我国和主要国家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产业内贸易的类型进行分析。
我国的GL指数具有较强的增长趋势,这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分工的形式在不断提升。发达国家GL指数均较为稳定,以美、德、英、法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强国产业内分工程度较高且稳定,日韩产业内分工程度也较为稳定但指数不高。从中国的实际来看,2000年前后,中国装备制造业经历了一个以进口为主向以出口为主的产业间贸易形式的转换阶段。在2000年之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显著增强,GL在0.65左右波动,并在此后延续增长的态势。虽然日韩与中国相比,产业内贸易程度不如中国,但日韩是资源匮乏的国家,其生产原料必须依赖进口,因此在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内涵方面,我国与日韩仍存在较大差距。
就装备制造业各子行业而言,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指数均不程度地高于中国,七类产业全部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日韩与中国相近,但产业内贸易程度在不同行业间存在明显差异。我们将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把七大子行业归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程度差距较大且水平较低的行业,如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行业等,这两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在0.5之下;第二类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内贸易指数差距不大的行业,反映出行业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的迅猛态势和巨大潜力,如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仪表仪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第三类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甚至领先的行业,如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由此可见,中国装备制造业虽然在整体上同样表现为各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各行业产业贸易水平,但同样有少数行业具备了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并具有巨大的提升潜力。这说明,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和条件,应该以子行业领先者为榜样,加大对装备制造业优势领域和潜力领域的扶持力度,以帮助提升全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在产业内贸易的内涵发展上,中国明显处于国际分工的较低端位置,在统计的四分位产品组中,发达国家主要以高品质产业内贸易及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两项占比达到90以上,三类型贸易的排序依次是高品质、水平和低品质,且比例相对稳定。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高品质产业内贸易占比平均达到65%以上,低品质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比最少,仅有10%左右。对比中国与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以低品质产业内贸易为主,但这一比例有不断减小的趋势。2003—2012年,我国高品质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有所改善。中国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最低,且水平型和高品质产业内贸易的总和甚至不及美德等国家该项比例的一半,在全球产业利益的分配中仍然位于底层。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出口的装备制造业产品大多数处于世界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低端,多为低附加值产品,进口则多为高附加值产品、高功能产品和高级产品,这与美、德、英、加等国家发展状况恰恰相反。由此可见,在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中,从品质和附加值的角度来看,我国依旧处于劣势,在装备制造业国际分工中,我国还处于弱势地位。
整体上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劣势,但是从各行业的分析来看,中国在装备制造业的一些子行业中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这些行业的产业内分工地位也在迅速提升,如专用设备制造业,其发展对于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内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市场和技术条件的不断变化,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从依赖单个企业或国内资源转向依赖全球资源,设备企业间的竞争也演变为其所依托的分工网络间的竞争。因此,一国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应该要依托于分工网络。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深嵌于这种全球制造网络之中,如何在全球制造网络中实现产业升级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提升竞争力、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知识流动、组织学习和协作竞争是装备制造业创新的重要源泉。
在全球价值网络模块化分工之下,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遵循比较优势演化规律,二是获取产品建构优势,三是提升开放式自主创新水平。根据比较优势演化理论,产品的技术距离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点应是产业内部的升级。根据产品建构理论,装备制造企业在技术模块化背景下应当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努力实现向产品价值链高端环节跃进,突破低端锁定的困境;在技术集成化背景下应当致力于产品价值链若干节点的突破,充分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并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通过价值链分工化解系统创新风险。根据开放式创新理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企业的创新网络,从外部获取关键的知识、技术并加以优化整合再创新是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升级的重要方式。处在不同位势下的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应该有不同的发展策略。中资模块制造商要拓宽产品内分工网络组织的数目以分散风险,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组织学习,增进与跨国公司或者核心配套企业的沟通,促进知识溢出,争取做一个特定模块设计者。进取企业应进行“行路图”设计并成为产品内分工系统开拓者:一方面应高强度地进行自主研发,以便进行行路图计划;另一方面应更加积极参与装备制造业产业标准的制定,掌握该产业尽可能多的话语权。
为了进一步优化制造业网络化升级模式,提高制造业升级网络内企业的升级绩效,未来政府应该通过努力打造网络化升级平台促进和支撑装备制造业网络化升级,重点关注:优化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制度环境、积极促进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健全装备制造业升级的产业政策体系等。
本书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全球生产网络的演化规律及其与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模式的协同演化关系,深入探讨了企业升级的机理机制,拓展了技术创新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探讨如何测度产业嵌入全球分工体系位势的方法,弥补了产业竞争位势定量分析的空白;提出了国际产业分工转移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的政策体系,并以中国装备制造业和华为公司为例进行了产业升级的案例分析,丰富了全球化下我国推进工业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2)全球制造网络下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升级水平的定量分析将为中国制造企业升级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证分析的数据支持;全球制造网络下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战略对策的研究将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新的战略思路和应对策略;全球制造网络下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升级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将为政府从战略高度制定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章 国际分工与全球制造网络
第一节 产品内分工的基本界定
一、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二、“产品内分工”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范式
三、产品内分工的现实形态
第二节 产品内分工发生的内在机制
一、比较优势与产品内分工
二、规模经济与产品内分工
第三节 模块化产业结构
一、模块化分工的内涵
二、模块化分工的实质
三、模块化产业结构的特征
第四节 全球制造网络的组织结构与表现形式
一、全球制造网络的概念
二、全球制造网络的组织结构
三、全球制造网络的发起者类型
四、模块化全球制造网络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 国际产业转移的历程与趋势
第一节 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与发展历程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
二、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征与新趋势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征
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第三章 产业转移视角下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格局
第一节 装备制造业的界定与分类
一、装备制造业的分类
二、装备制造业分类的国际比较
第二节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引进来”与“走出去”
一、国际装备制造业加速进军中国市场
二、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
第三节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格局
一、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体及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二、中国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格局比较
第四章 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位势
第一节 装备制造业的模块化生产模式
一、组织结构
二、利益分配
第二节 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以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为依据
一、测度方法及数据
二、测算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模块化分工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制约
一、跨国公司的利润压榨
二、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
三、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不完善
四、装备制造业有效需求不足
第五章 国际产业分工转移下企业升级的机理机制
第一节 相关理论研究
一、企业升级研究
二、产业升级研究
三、 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升级
第二节 知识流动与全球制造网络升级能力
一、全球制造网络的知识流动特性
二、全球制造网络系统中的知识流动模式和层次
三、知识流动与全球制造网络升级能力的关系模型
四、知识流动促进全球制造网络升级能力的实现
第三节 组织学习与全球制造网络升级能力
一、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
二、全球制造网络的学习行为
三、全球制造网络的学习模式
四、全球制造网络学习能力的动态模型构建
五、组织学习与全球制造网络升级能力的实现
第四节 协作竞争与全球制造网络升级能力
一、协作竞争与全球制造网络升级能力的实现
二、全球制造网络创新行为竞合博弈分析
第六章 国际产业分工转移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困境
第一节 产品建构陷阱
一、产品建构的模式及特征
二、两类产品建构陷阱
三、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建构陷阱:案例解析
第二节 低端锁定与创新瓶颈
一、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网络中被“低端锁定”
二、中国装备制造业开放式自主创新瓶颈
第三节 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困境的博弈分析及实证检验——基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视角
一、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困境的博弈分析
二、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困境的实证检验: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视角
第七章 国际产业分工转移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案例研究
第一节 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路径分析
一、国际汽车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形成与特点
二、中国汽车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产业分工转移下中国汽车产业升级战略
四、研究结论
第二节 华为公司产业升级战略
一、华为概况
二、华为的核心技术战略
三、华为的研发投入与人力资本投入
四、华为的市场主导战略
五、华为与竞争对手的博弈
第八章 国际产业分工转移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战略
第一节 世界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经验分析
一、重型电气装备制造业升级过程
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升级过程
第二节 全球制造网络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路径
一、遵循比较优势演化规律
二、获取产品建构优势
三、寻求开放式自主创新路径: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观点
第三节 全球制造网络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
一、制造模块的发展
二、产业升级的阶段性策略
第九章 国际产业分工转移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的政策体系
第一节 优化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制度环境
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二、集中优势资源,加强共性技术研发
三、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四、加大装备制造企业间创新互投力度,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
五、建立健全信用机制
第二节 积极促进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一、确立企业研发主体地位
二、培养竞合的理念,鼓励网络化创新
三、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发挥人力资本优势
第三节 健全装备制造业升级的产业政策体系
一、加强产业政策导向,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二、选择优势产业进行战略突破,实现自主创新
三、培育大型跨国集团,形成分散寡头竞争
第四节 研究结论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