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客观、系统监测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有效评估我国企业所发挥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基础,更是制订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重要依据。鉴于此,本书研究从我国企业(整体)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监测分析、大型和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监测分析、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监测分析、外资企业技术创新监测分析五个视角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行实证分析,建立监测分析指标体系,提出监测指数并进行动态分析,以供创新政策参考。具体包括如下内容:一章企业技术创新理论与方法。主要从文献综述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定义、分类、过程、机理等进行描述,为企业技术创新监测的分析打下理论基础。
张赤东,男,哈尔滨人,1979年生,获工学学士学位、工学硕士学位和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企业创新评价与管理、国家创新系统与系统创新、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政策。
至今主持及省部级项目15项,其他项目10余项,,其中企业资助研究项目4项,参与和省部级项目近30项。发表文章40余篇,出版专著6本、合著13本。其中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成果应用在国家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中;企业技术创新及主体地位研究成果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采纳。
前言 - 1 -
绪论 - 1 -
1.问题的提出 - 1 -
2.研究现状:在“是”与“不是”之间没有定论 - 5 -
3.我们的工作 - 7 -
第1章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理论论证与发展现状 - 11 -
1.1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基础 - 11 -
1.2概念的产生和内涵 - 13 -
1.3特征与经验判断标准 - 18 -
1.4“企业是唯一的技术创新主体”的理论论证 - 20 -
1.5“三大转变”凸显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发展趋势 - 23 -
第2章 评价方法 - 29 -
2.1研究现状述评 - 29 -
2.2研究视角和边界条件 - 31 -
2.3“知识位势差”理论假设 - 33 -
2.4评价分析框架:从TS框架到LVS框架 - 35 -
2.5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9 -
2.6企业创新驱动力指数 - 44 -
第3章 中国企业创新驱动力监测分析 - 47 -
3.1中国企业创新驱动力整体监测分析 - 47 -
3.1.1企业结构再造力动态分析 - 47 -
3.1.2企业学习再造力动态分析 - 49 -
3.1.3企业价值再造力动态分析 - 50 -
3.1.4 IDF指数动态分析 - 51 -
3.1.5影响因素分析 - 52 -
3.1.6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 55 -
3.2经济类型结构分析 - 56 -
3.2.1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结构演变:民营企业崛起 - 56 -
3.2.2企业结构再造力比较 - 58 -
3.2.3企业学习再造力比较 - 59 -
3.2.4企业价值再造力比较 - 60 -
3.2.5企业创新驱动力指数比较 - 61 -
3.2.6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 62 -
3.2.7纵向进步速度差异分析 - 64 -
3.3规模结构分析 - 65 -
3.3.1企业技术创新的规模结构特征:大型工业企业的主导作用 - 66 -
3.3.2企业结构再造力动态分析 - 67 -
3.3.3企业学习再造力动态分析 - 68 -
3.3.4企业价值再造力动态分析 - 69 -
3.3.5 IDF-L指数动态分析 - 70 -
3.3.6影响因素分析 - 71 -
3.3.7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 72 -
第4章 典型企业创新驱动力监测分析 - 74 -
4.1国有企业创新驱动力监测分析 - 74 -
4.1.1国有企业创新投入产出现状:中国企业创新的支柱 - 74 -
4.1.2企业结构再造力动态分析 - 75 -
4.1.3企业学习再造力动态分析 - 77 -
4.1.4企业价值再造力动态分析 - 78 -
4.1.5 IDF-S指数动态分析 - 78 -
4.1.6影响因素分析 - 79 -
4.2外资企业创新驱动力监测分析 - 80 -
4.2.1外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占据重要地位 - 81 -
4.2.2企业结构再造力动态分析 - 82 -
4.2.3企业学习再造力动态分析 - 83 -
4.2.4企业价值再造力动态分析 - 83 -
4.2.5 IDF-F指数动态分析 - 84 -
4.2.6影响因素分析 - 85 -
4.2.7发展趋势分析 - 87 -
第5章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国际比较 - 90 -
5.1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 - 90 -
5.2企业R&D活动类型结构 - 91 -
5.3专利质量与影响力 - 93 -
5.4企业国际竞争力 - 93 -
第6章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政策:演进、挑战与建议 - 95 -
6.1技术创新政策的演进 - 95 -
6.2技术创新促进政策体系 - 96 -
6.3技术创新政策的主要特征 - 99 -
6.4技术创新政策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 101 -
6.5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政策启示 - 101 -
主要参考文献 - 107 -
附件一:课题资助研究发表的文章 - 108 -
附件二:中央文件等中有关“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论述 - 109 -
附件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核心指标原始数据 - 127 -
附件四:企业指标原始值表 - 135 -
附件五:企业IDF指数值表 - 142 -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评价》:
在学习再造力指标遴选上,同理,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侧重考察“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知识经济”等方面的指标,但由于以学习为代表的内在创新能力涉及技术创新过程中有人员参加的所有环节,包括对于企业内部缄默知识贡献大且是企业核心动态能力的重要构成的“十中学”等,无法进行全面测度,特别是进行客观定量的测度,因此只能选择几个关键环节或活动进行重点评价,如企业的R&D、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并采用国际上通用、可比的经费强度、人员强度等比值指标,共5个。
在价值再造力指标遴选上,这是首要进行判断的指标。同理,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选择能够考察创新网络互动与市场竞争中企业经济效率的指标,反映技术创新的主体功能与作用,包括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志指标——新产品,既可支撑新产品开发又可作为资源进行买卖、竞争的发明专利的生产效率,反映企业创新活动和创新管理成效的综合经济效果的利润和生产率,以及反映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绩效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等5个指标。
这些指标突出特点是,都是定量指标,可以通过公开、权威的渠道获得指标的统计数据。
需说明的是,一是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李正风和曾国屏(1999)曾指出,在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中,技术创新是居于中心地位的;而衡量国家创新系统的绩效,从根本上讲,最终仍然要落实到技术创新的绩效上(李正风和曾国屏,1999)。二是关于R&D。对于某一个企业而言,创新可以没有R&D,事实上也存在大量没有R&D的创新活动,但对于一个国家的企业整体而言,R&D特别是其中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创新的必要行为,因为它所体现的不仅是投入,更体现了创新决策中的主动权——对未来技术发展与应用方向的选择与控制。这一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中体现尤为突出(Kristine和David,2008)。同时大量研究也证明,不同的R&D指标可从不同侧面反映创新,是政策研究中实用而有效的关键测度指标(OECD,2005;Godin,2008)。三是关于发明专利。从创新过程上看,发明专利既是产出,也是中间投入。而从创新评价上看,发明专利不仅是企业可以获利的一种资源,更是企业产生新产品、建立技术壁垒的竞争力来源,特别是和专利数据与制度相关联,更能鲜明地发挥评价的政策导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