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出发,尊重语文教学规律,以教材文本为对话主体,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习的循序渐
?? 鄢文龙,现任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范教育学院)副院长、语言学教授。复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学术兼职有中国修辞学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模糊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宜春学院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名人文化研究所所长,宜春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等。出版学术专著《周德清评传》《姚勉评传》《严嵩诗集笺注》《身体交谈与视点阅读》等15部;主编教学辅导用书98本;在《当代修辞学》《语文建设》《江西文献》(台湾)等刊物发表文章1000余篇。??
前言
第一章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解读
第一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
第二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
第三节 《21世纪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第二章 常用文本体式教学
第一节 记叙文
第二节 说明文
第三节 议论文
第三章 文学文本体式教学
第一节 诗歌
第二节 散文
第三节 小说
第四节 戏剧
第四章 口语交际与写作体式教学
第一节 口语交际与写话教学(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节 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第二至三学段:3~6年级)
第三节 口语交际与写作教学(第四学段:7~9年级)
第四节 表达与交流教学(第五学段:高一至高三年级)
第五节 典型案例
第五章 综合性学习体式教学
第一节 初级学段(1~6年级)
第二节 中级学段(7~9年级)
第三节 高级学段(高一至高三年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四节 典型案例
第六章 体式教学实战文本范例
第一节 常用文本实战范例
第二节 文学文本实战范例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学段体式教学论》: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必修课程目标和选修课程目标三部分。总目标也就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这一部分的开头。这是对语文课程目标的总概括,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总目标着重从“过程与方法”这一角度切人设计,分为“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五个部分。各部分用两个关键词来提领,使整个目标系统的框架更加清晰,描述了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差异的学习过程。总目标的五个方面是并列的五种语文能力,互为依托,彼此兼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地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要求,体现了“积累、审美、思维、应用、探究”等语文能力均衡发展的要求。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目标是在总目标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作为两条线索贯穿于整个体系之中,使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显得严谨完整。必修课程目标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条线索进行描述,选修课程分别根据“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拟定目标。可以说,必修课程的目标对于过去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与要求”有一定的继承性。选修课的五个系列目标,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首创,使课程的多样性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1.积累与整合。
针对高中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和特点,“积累与整合”部分要求学生能熟悉所学内容,并结合进一步的语文实践,使自身语文素养的各要素融汇整合。高中生不但要有随文的积累,更要有知识目标的积累,并在积累中注意梳理。要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一要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有针对性地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二要通过梳理,在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中将语文素养的各要素整合起来。
语文课程目标提出的整合,是全新的概念。“整合”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学习目标的整合。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是语文学习目标的全部,还应包括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二是课程内容的整合。一方面是学科内课程内容的整合,另一方面要扩展语文学习的范围,注重跨领域的学习,在更广泛的空间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实践。
三是学习方法的整合。学习方法的整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同时要恰当地综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