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生动介绍了李叔同的生平经历,他虽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但最终毅然抛开尘世的虚名与牵绊,剃度出家,苦心向佛,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僧名弘一法师,是一位由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传奇人物。
序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是中国近百年来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其品行成就令人高山仰止。
他是中国现代书法第一人,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然天成。
他是中国话剧第一人,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艺术方面,更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
他是中国裸体写生教学第一人,最早将西洋绘画思想引进到中国,是中国广告画、中国油画和木刻的先驱者。
他是中国用五线谱作曲第一人,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中国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
他的篆刻独树一帜,至今仍为诸多学习者膜拜。他“二十文章惊海内”,他的诗词对联在中国文学史上自成一格。他的各类作品很多风靡至今,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他还是杰出的教育家,培养出了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负有盛名的艺术大家。
他就是李叔同,但最后他却叫弘一法师,是真正能将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自出家始,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二十六年只一领衲衣,青灰相间,补丁二百二十四处,被后代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潜心修为,并把他的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世修为向世人揭示佛门的真谛。他的讲演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文化巨擘评价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体味,用一生的时间慢慢领悟”。
如此华美人生,却是如此平静佛心,超然物外。李叔同,我们永恒的弘一大师,把一生修为的盛德淡然在菩提树下。我们可以看见弘一大师涅槃相:大慈悲,自在菩萨。
书摘2:
为谁惆怅为谁颦
风情潇洒
姜丹书在其《弘一大师传记》中对李叔同有这样的描述:“上人年少翩翩,浪迹燕市,抱屈宋之才华,生叔季之时会,一腔牢骚忧愤,尽寄托于风情潇洒间,亦曾走马章台,厮磨金粉,与坤伶杨翠喜、歌郎金娃娃、名妓谢秋云辈以艺事相往返,抑莲为君子之花,皭然泥而不滓;盖高山流水,志在赏音而已。”
李叔同到上海后,短短几年时间便已经蜚声书画诗文、翻译及出版等各界。但忧心国事的惆怅、情怀无纵的忧思以及对音律等的梦寐都不是他学习或讲学、创作或出版能一概抒发的。他和古往今来的潇洒才子一样,会偶尔浪迹于声色情场,出入于艺妓闺阁之中,其行若杜牧之“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他于天津时交结坤伶杨翠喜,于上海交结名妓谢秋云、朱慧百、李苹香等,往复诗词,把个翩翩年少的惆怅风情尽寄于间。
那个时候和在家乡时一样,大凡美妙的音律诗词相和多集于燕市,所以在很多时候,李叔同的烟柳雾莲亦是高山流水,志在赏音而已。所谓醉翁之意,未必在酒。1904年,李叔同为歌郎金娃娃之赋《金缕曲·赠歌郎金娃娃》便可见其意:
秋老江南矣。忒匆匆,喜余梦影,樽前眉底。陶写中年丝竹耳,走马胭脂队里。怎到眼前都成馀子?片玉昆山神朗朗,紫樱桃,漫把红情系。愁万斛,来收起。
泥他粉墨登场地。领略那英雄器宇,秋娘情味。雏凤声清清几许?销尽填胸荡气。笑我亦布衣而已!奔走天涯无一事,问何如声色将情寄?休怒骂,且游戏!
那是一个倾音时无言击节的拍和。多么惬意的一个“樽前眉底”!但凡我们心醉于音律时几无例外都是这般的心领神会。再说那宏声高拔,腔浑而声萧:“领略那英雄器宇,秋娘情味。雏凤声清清几许?销尽填胸荡气。”好一个“领略那英雄器宇”,好一个“销尽填胸荡气”!单是这样铮铮的文字,就可以想象那唱来的铿锵。然而呢?“笑我亦布衣而已!”尽心天下,却是世事无常,故“奔走天涯无一事,问何如声色将情寄?”如此而已啊,我李叔同能如何?于此间,把盏金樽醉去轻狂。所以,“休怒骂,且游戏!”
由此可见,李叔同并不是风月场中的行尸走肉,而是在秦楼楚馆中,寻觅情趣相投的另一种知己。他和古往今来的诸多风情才子一样,对那种性格开朗、思想现代、才貌双全的女子尤为钟情。与之交往,是男儿志事的另一份情愫,同时,也是百炼钢成绕指柔的男儿心肠。
红颜知音
杨翠喜是李叔同的第一个红颜知音,早在天津时就因李叔同钟情于梨园风雅而交往相悦。李叔同曾有两阕《菩萨蛮·忆杨翠喜》寄情杨翠喜:
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上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
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小怕言愁,言愁不耐羞。
晓风无力垂杨柳,情长忘却游丝短。酒醒月痕低,江南杜宇啼。
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窗外隔花荫,朝朝香梦沉。
杨翠喜虽然出身贫寒,但相貌出众,聪明伶俐,是津京一带红极一时的名角。她是李叔同第一次对家族以外的女性产生喜爱之情并有知音之感的女性,但无奈那时的叔同尚年少,又在其兄其母的严格教化与管制中,所以他和杨翠喜的交往只能是无疾而终。
李叔同到上海后,仍在闲暇时候往返于秦楼楚馆中。这除了他的风雅之性使然,吸引叔同的更多是诗文曲画文艺与知遇感和之情,而他交往的名妓不仅美貌,亦多才多艺。其间,李叔同与名妓李苹香多有诗词唱和。
李苹香原是徽州黄姓望族,其家道败落后迁浙江嘉兴,后因误托终身,被迫沦落。李苹香素以才情名闻于沪上,一时艳帜之盛,几无出其右者。尽管她盘桓于名流显贵之间,但只有李叔同最称莫逆。章士钊曾经写过一部传记体小说《李苹香》,书中多有提及他们的交往情缘,叔同则以当湖惜霜的笔名为该书作序。
谢秋云也是李叔同情有独钟的一个风尘女子。在叔同眼中,谢秋云最善解人意,也最能理解和安抚他忧闷的心情。八国联军入侵,中华民族蒙受奇耻大辱,叔同为国事悲愁,常到谢秋云住的地方一个人喝闷酒。每遇这样的时候,谢秋云从不劝阻。她知道生此龌龊的世界,借酒浇愁是古往今来读书人的一种发泄方式,以此来缓解痛苦的情绪。叔同《七月七夕在谢秋云妆阁,有感诗以谢之》曰:
风风雨雨忆前尘,悔煞欢场色相因。
十日黄花愁见影,一弯眉目懒窥人。
冰蚕丝尽心先死,故国天寒梦不春。
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自古以来,男人和男人间的扼腕抒情多为激昂壮志、展望宏图。唯在红颜知己前,男人心底深处的柔情爱恋与现实的不协和、悲情天下又乏力拯国的无奈才会表现得更深刻或者更彻底。所以,李叔同自己知道,他的寄情声色,是对天寒不春现状的担忧,是自己忧愤心情的一种宣泄。所以,叔同说:“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罗斌冰,四川泸州人。笔名水月光、冰儿、文四喜、禾火等,善诗文书画。曾任记者、编辑、主编,发表各类作品共六百余万字。除散文专栏“人在草木中”“温一壶月光下酒”以及佛学专栏“常开”外,另有散文集《那些花儿》《我的父亲母亲五十年》《我们同在》,以及小说《如果相约》《蝶恋花》。现为自由作家,水榭听香楼主人。
序 / 00
第1章 翩翩少年成长路
一、家有贤达义善父
二、唯母是慈兄当父
三、贯学博才少年时
第2章 破碎河山谁收拾
一、二十文章惊海内
二、大举图张公学后
三、为谁惆怅为谁颦
四、治学兴国涉东瀛
第3章 一花一草孤芳洁
一、桃李不言画春秋
二、西子湖畔写因缘
三、恭心明志书淡泊
四、天水宁静以致远
第4章 自律自达亦自善
一、苦界梵行无虚浮
二、广善济世护生画
三、无上清凉重晚晴
四、地藏真子南山孤
第5章 我心明月澄皎洁
一、念佛救国慈悲心
二、若欲了时无了时
三、悲欣交集大觉悟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