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点与中国的外交应对(国际关系研究2008年第3辑)
定 价:45.5 元
-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
- 出版时间:2008/11/1
- ISBN:9787802321878
- 出 版 社:时事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871
- 页码:35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本书是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的系列丛书之一,本辑集中探讨了当前国际关系中的诸多热冲突中中国在外交上的应对问题。作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切入,分别针对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外交立场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同时,本辑的研究范畴还涉及软力量与中国话语权、中国外交的创新走向、中国外交面临的外部性问题等,提出的观点对学界不无启发和借鉴价值。
邵峰:朝鲜的核战略分析与中国的应对
王成至:从外交政策话语创新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胡志勇:印度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陈锴:国际战略文化研究框架的反思与重构
姚勤华:欧共体成员国早期政治合作初探
赵可金:试论新中国外交特色与外交学的中国化
中国昀热点外交
国际热点问题与中国的外交应对 周方银
朝鲜的核战略分析与中国的应对 邵峰
朝鲜核问题:中国的利益、作用与反思 刘阿明
中国周边外交中的缅甸问题 焦世新
软力量与中国话语权
中国的软力量建设:概念、悖论与出路 郭学堂
中日关系:软硬实力的双重协调与发展 高兰
从外交政策话语创新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王成至
中国话语权:挑战与应对 张茗
中国外交面临的外部性问题
宗教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冲突调解中的作用分析
——以尼日利亚内战中(1967-1970)的贵格会调解为例 罗辉
欧盟公民权:潜力与张力——以民族国家公民权为参照 张洪
印度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胡志勇
国际战略文化研究框架的反思与重构 陈锴
全球变暖与气候政治:缘起、现状与展望 王伟男
欧共体成员国早期政治合作初探 姚勤华
中国外交的创新走向试论新中国外交特色与外交学的中国化 赵可金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理念创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王艳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事保护发展的特点分析 夏莉萍
嬗变与启示: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国际
形象的维护 夏雪
(一)改革开放以前
这一时期,中国领导人特别关心的是大战略问题,是中国的国家主权与安全、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生存问题,中国外交从总体上看是经济服从于政治。中国领导人认为,从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霸权主义,避免世界大战的角度来说,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斗争是有利于世界和平的。这一阶段,中国没有专门针对国际热点问题的立场。我们也很难用今天关于国际热点问题的眼光来看待当时亚、非、拉国家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体会当时中国领导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例如: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认为,“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天下大乱”,但天下大乱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是世界各种基本矛盾的表现。“这种大乱,对人民来说是好事,不是坏事。它乱了敌人,分化了敌人,唤醒了人民,锻炼了人民”。①从反帝、反修、反霸的角度来说,这种混乱局面是有利的。毛泽东希望,以各国的独立自主和民族解放运动来牵制和削弱美国的力量。②当时,中国比较注重从大的战略层面划分国际上的敌友关系。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上述文件中的表述理解为中国领导人希望天下大乱,这不是为了乱而乱,而是认为这种局面有利于维护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中国的权益。另外,这种看法可能还与毛泽东的通过“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的思维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