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是当前国际关系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9·11”事件后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迅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本辑分别从伊斯兰世界和美国国内的宗教、政治以及对外关系等视角,来审视这一重要关系。本辑还收录了部分涉及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关系、包括中美关系中宗教因素的研究论文和译著。
《宗教与美国社会: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第九辑)》分别从伊斯兰世界和美国国内的宗教、政治以及对外关系等视角,来审视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
徐以骅,上海嘉定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宗教系哲学博士,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组评审专家、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专家库特聘专家等职;担任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上海市政协委员。研究方向包括宗教与国际关系、宗教与中国社会、中国基督教史、美国宗教等,在国内外发表数十部(篇)学术论著。创办并主编学术丛刊《宗教与美国社会》、《基督教学术》、《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论丛》以及《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和对外战略论丛》。
◆宗教与美国政治和外交--现状与趋势(代序) 徐以骅
◆伊斯兰教与当代沙特外交 刘中民
◆中东国家政治合法性中的宗教因素 李意
◆美国的中东民主化政策:宗教与历史的视角 钮松
◆试析伊斯兰教世界政治观的演进逻辑--基于认知视角的理解 刘骞
◆叙利亚的宗教地缘政治分析 潜旭明
◆当代科威特萨拉菲组织、流派及其地缘影响 包澄章
◆美国与伊斯兰交往的"灵性主义"维度--美国苏菲主义的发展及其政治效应 何健宇
◆"东突"组织的互联网应用与中国国家安全--以相关网站为主的分析 赵冰
◆中美"丝路战略"比较研究 田艺琼
◆美国近年来对东南亚宗教组织的公共外交 王琛发
◆意义和现代性--美国与世界 [美]罗伯特·N.贝拉 (Robert N Bellah)著,范丽珠译
◆作者简介
在西方大国霸权与地区霸权角逐相交织的中东地区,国家统治者如何避免因内部革命或政变发生江山易主、如何规避因外部干预而发生政权更迭,需要有高超的统治艺术和外交艺术。回顾历史,多数中东国家都未能逃避在内外势力冲击下改朝换代的历史命运。
在20世纪50-60年代的阿拉伯民族主义革命中,埃及、伊拉克、也门、叙利亚、利比亚的君主制政权在革命的扫荡中被推翻,代之以军人主政的世俗制和共和制政权,而这些政权可被2010年以来的“阿拉伯之春”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伊朗的巴列维王朝早在1979年就被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所直颠覆,而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和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因谋求地区霸权并与西方对抗,先后成为西方新干涉主义的牺牲品。
但是,沙特阿拉伯却是一个少有的特例。自1932年取得独立到至今的80余年中,沙特始终保持了君主制政教合一国家政权的历史延续性。历史上的阿拉伯民族主义革命、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和当下的“阿拉伯之春”,都未能撼动沙特政权;由于发动“9·11”恐怖袭击的“基地”组织成员多来自沙特,沙特与美国关系一度十分紧张,但沙特仍然通过各种手段摆脱了危机,维系了与美国的盟友关系。
在历史上,沙特政权的稳定也曾多次受到冲击和挑战,如历史上的王室权力斗争、1979年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引发的麦加清真寺事件、海湾战争后伊斯兰政治反对派的冲击、东方省什叶派的多次骚乱、“9·11”事件后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等,但沙特王室总能控制局势,并在总体上保持了沙特的政治与社会稳定,进而使其经济现代化得以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稳步发展。
在2010年以来的阿拉伯大变局中,北非、西亚的共和制国家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先后以不同的方式发生政权更迭,叙利亚危机仍处在胶着状态,伊朗的国际处境更加艰难。相对而言,以沙特为代表的海合会君主制国家却保持了相对稳定。有西方媒体将这种局面形象地称之为“穿长袍的笑了,穿西服的哭了”。在笔者看来,尽管中东变局也使沙特面临诸多挑战,但沙特作为兼具世界能源大国、伊斯兰教两圣地“护持者”、海合会领袖、G20成员国等多重身份的地区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