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尼赫鲁世界史 [Glimpses of World History]
印度国父尼赫鲁是创造历史的伟人,但你可能不知道,他也是一位书写历史的伟人。1931年起,一段为时三年的牢狱生活给了尼赫鲁回顾世界历史、反思人类文明的机会,促使他写就了一部世界通史的鸿篇巨制。
《尼赫鲁世界史》精选了尼赫鲁这部分著述中比较重要、精彩的历史篇章。从文明建立之初到20世纪,跨越5000年人类文明史,尼赫鲁站在寻常历史学家难以企及的高度,重新审视了希腊、罗马、波斯、印度、中国、阿拉伯、土耳其、西欧、俄国、美国等伟大文明的历史命运;从亚历山大大帝、阿育王到成吉思汗、拿破仑,再到列宁、甘地、凯末尔,尼赫鲁拨开众多伟人身上的历史光环,中肯地评析了他们的功过得失。
这是一曲文明兴衰的咏叹调,一部人类理想与艰辛的沉思录。尼赫鲁会向你讲述现代世界从何而来,与你一同探究文明盛衰的原因;也会与你、与过去的人们一道,或者为文明的成就而欢欣庆祝,或者为悲剧与恶行而扼腕叹息。
发展与繁荣何时可以不建立在一部分人的痛苦之上?究竟什么是值得为之奋斗的公正、幸福与自由?我们的世界将何去何从?……尼赫鲁书写着世界的过去,思考着人类的未来。在《尼赫鲁世界史》中,他为我们展现了一位积极的思考者和卓越的领导者所达到思想高度。
相较于尼赫鲁作为历史作家的博学和作为政治领袖的胸怀,他作为散文家的才华也毫不逊色。故事与反思的交织,理智与情感的交融,思想与艺术的精致,战争与革命的雄浑,一位伟人胸中广阔的山河与岁月将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1)1931年起,一段为时三年的牢狱生活给了尼赫鲁回顾世界历史、反思人类文明的机会。服刑期间,他想送女儿一件生日礼物,但苦于监狱物质条件的极度贫乏。于是,三年间,狱中的尼赫鲁用196封信写下了自己的历史博学、政治远见和领袖胸怀送给女儿--这些信合起来,便是一部世界通史。这本《尼赫鲁世界史》选取了尼赫鲁与女儿的世界史通信中的精彩的章节。尼赫鲁的世界史出版80余年来,历经全球四代读者,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经典与思想珍藏。
(2)一部生动又深刻的世界史。政治时评一般的紧凑叙事,带你重回激动人心的历史现场,与历史同欢乐、共悲恸。精炼的篇章结构,精彩的讲述,精到的评论,伟大的历史情怀。对于《尼赫鲁世界史》来说,历史不是一连串枯燥的名字与时间,而是人类伟大的文明跌宕起伏、历历在目的往事。
(3)尼赫鲁所著世界史是与威尔斯的《世界史纲》、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布罗代尔的《文明史》等世界史著作并立的又一巨著。《纽约时报》评论说,"我们将惊叹于尼赫鲁的广博,他令威尔斯都显得孤陋寡闻。" 翻开此书,你不可能不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4) "这本书中,尼赫鲁的普世精神和道德信仰闪耀始终。"(《科克斯书评》)印度国父尼赫鲁是创造历史的人;他站在一般史家难以企及的人道高度,道出了自己深沉、宏大的济世之忧:
文明与繁荣何时可以不建立在一部分人的痛苦之上?
什么是我们真正值得为之奋斗的公正、幸福与自由?
人类的善意与努力是否能战胜命运的无情?
--只要人类存在,这些问题就不会过时;尼赫鲁的疑问与反思,永远引人深思,振聋发聩。
(5)80年时光造就的经典著作。时代的大浪淘沙,《尼赫鲁世界史》依然光彩不减。一位阿拉伯语读者说:"我16岁首次看这本书,如今已经60岁了,仍然在重读这本书。"近一个世纪过去,我们的世界是否不变初心?在尼赫鲁的时代,人们追求平等、理智、有序的国际关系,自由、民主、没有剥削的社会,以及幸福的生活。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哪些梦想呢?又是否淡忘了我们曾经的追求与责任呢?
(6)厌倦了世界史作品都是西方中心主义的老调重弹?来领略一下《尼赫鲁世界史》吧!书中尼赫鲁说:"我们不应忘记亚洲的伟大。" 没有狭隘的国家私利和民族主义,也没有西方的自命不凡和东方古文明的孤芳自赏……出自一位从古印度文明走出的现代伟人之手,被公认为"首部非西方视角的世界史"。
(7)中文版首次出版!尼赫鲁与女儿的世界史书信已经被翻译为横贯亚、欧20余种语言。《尼赫鲁世界史》精选了尼赫鲁的世界史书信中有反思性、于今天具启发性的章节,并附32页意味深长的资料图片,带你尽览历史的博大与丰富!
(8)对尼赫鲁写给女儿的全部书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由中信新思文化同步推出的《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
序 言
历史的意义
让我们重拾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回顾一下曾经的岁月吧。那是一张交织纠缠的大网,很难轻松解开,也很难看清楚整体。我们很容易在某一个具体的点上迷失了自我,对这些历史点的关注程度,往往超过了它应该受到重视的程度。相比其他国家的历史而言,我们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国家的历史远比其他国家的历史更加辉煌灿烂,更值得去研究和学习。我曾经提醒过你,现在再提醒你一次,人们是很容易陷入这样的思维陷阱里。事实上,我给你写这些信就是为了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然而,有时候,我觉得我自己正在犯这样的错误。
如果我接受的教育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如果我学习的历史本身就是颠倒混乱的,那我能怎么办呢?在这与世隔绝的监狱里,我希望通过更多的学习来纠正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我也许做到了。但是,我的脑子里装满了青少年时期学到的各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知识,就像挂满了图画的艺术长廊,我无法将它们从我的脑海中彻底摒除。这些不完整的知识扭曲了我的历史观,也束缚了我的思想。因此我写信的时候就会经常犯错误。我在信中写下了很多不重要的历史事件,却忘记了把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写下来。但是,这些信件是不能代替历史书籍的。这些信件只是充当了我们之间交流的桥梁,即使我们相隔2000公里,即使高高的围墙也不能将我们分开。至少我是这么想的,这也让我心情非常愉快。
我情不自禁地写信告诉了你很多在历史书籍中占据了众多篇章的历史名人。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有趣经历,帮助我们了解了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但是,历史不仅仅记载伟人的事迹,也不仅仅记载帝王将相们或者此类人的事迹。如果历史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历史也许就不再是历史了,因为那些曾在历史舞台上趾高气扬的君主们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事实上,真正的伟人并没有要求登上王座或戴上桂冠或佩戴珠宝或授予头衔,以此来向世人炫耀自己。而帝王诸侯们除了他们的君主身份和头衔、地位以外,其实是一无所有的,他们只有穿上了代表他们自己的服饰才能掩盖其赤裸裸的本质。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被这些外在表象欺骗和蒙蔽了,都犯下了这样的错误:“将头戴王冠的人看成高贵之人,他不过是一位国王而已。”
真正的历史不应只是零星分散的几个人的历史,而应是构成一个国家的人民的历史,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生活必需品和财富,他们以上千种不同的方式在生活,同时也在影响其他人。包括了普通大众的历史才是真正有吸引力的历史。历史是人类经历漫长岁月的一部抗争史,人类与大自然及自然万物搏斗,与野兽和丛林搏斗;最后一点,也是最困难的一点,人类还要与那些为了自身利益去压迫剥削他人的少数人展开搏斗。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 1889—1964),印度共和国首任总理(1947—1964),印度现代民族国家的缔造者。
尼赫鲁诞生在印度一个婆罗门贵族家庭,从16岁起在英国哈罗公学度过了中学时代,两年后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21岁时又进入伦敦法学院攻读法律。毕业后,他投身于印度民族解放斗争,参加过甘地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者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继承了甘地的衣钵,逐渐成为印度国大党的领袖。从1921年至1945年,他先后9次入狱,在狱中撰写了《自传》《尼赫鲁世界史》和《印度的发现》等重要著作,直到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后,成为印度历史上首任总理。他在任期间,曾于1954年访问过中国,并与周恩来总理共同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印两国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和构建和平的国际环境做出了努力。
尼赫鲁常被称为“博学的尼赫鲁”,在历史、政治思想、生物学、诗歌、戏剧等领域有广泛爱好。他曾谦虚地说:“我在很多事情上都只是爱好者。”看看《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知识广博、思想深刻、著名诗文信手拈来,就知道尼赫鲁之博学所言不虚。
梁本彬 (主要译者),重庆市翻译家协会会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翻译教师,长期致力于人文类图书翻译,出版译著数十本,包括《第三帝国》《法国外籍兵团》《激战时刻》《坚不可摧》等。
原版前言
第一篇 / 古国的兴衰
1. 历史的意义
2. 人类的征服
3. 食物,掌控自然
4. 公元前兴起的宗教
5. 波斯和希腊
6. 印度的孔雀王朝
7. 贵霜帝国与佛教的分化
8. 耶稣和基督教
9. 罗马帝国
10. 世界国家的思想
11. 罗马陷落
12. 中国的盛世唐朝
13. 曷利沙·伐弹那与玄奘
14. 伊斯兰教的到来
15. 拒绝自由的封建制
16. 1000 年前的亚洲和欧洲
第二篇 / 现代的黎明
17. 欧洲城市的兴起
18. 为思想自由而战
19. 中世纪的终结
20. 海路大发现
21. 马来西亚的满者伯夷和马六甲
22. 启蒙时代降临欧洲
23. 大机器时代的到来
24. 美国挣脱了英国的统治
25. 法国大革命
26. 拿破仑的成败
第三篇 / 激荡的十九世纪
27. 十九世纪
28. 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29. 英国人在印度
30. 英国如何统治印度
31. 困境中的中国
32. 日本的崛起
33. 波斯古今
34. 谈革命
35. 达尔文以及科学的胜利
36. 民主的进步
37. 社会主义的到来
38. 卡尔·马克思与国际
39. 马克思主义
40. 美国内战
41. 沙皇统治的俄国
第四篇 / 二十世纪,人类何去何从
42. 1914 !一个时代的结束
43. 世界大战:1914~1918
44. 十月革命
45. 凡尔赛和约
46. 新土耳其从废墟中诞生
47. 战后的危机
48. 印度与甘地
49. 叙利亚
50. 巴勒斯坦
51. 民主与独裁
52. 中国的革命与日本的入侵
53. 科学向前发展
54. 科学是把双刃剑
55. 资本主义 vs. 民主制
56. 美元、英镑与卢比
57. 纳粹在德国的胜利
58. 战争的阴云
59. 历史的教训
后 记
拿破仑
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中脱颖而出。法国,法兰西共和国,这个曾经挑战和公然反抗欧洲君王的国家,却在这个矮小的科西嘉(Corsica)人面前屈服了。法国那时是个奇特而狂野的美人。法国诗人巴比耶(Barbier)曾把它比作一头狂野的动物,一匹骄傲而自由的母马,头高高扬起,皮毛闪闪发光;浪荡而美丽,丝毫不能容忍马鞍、马具和缰绳,不停地踩踏着大地,发出阵阵嘶鸣,使世界惊恐不已。而这匹骄傲的母马却愿意被这个来自科西嘉的年轻人驾驭,而且他也为它做出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他也驯服了它,使这个狂野而自由的动物失去了所有的野性和自由。他还剥削它,使它枯竭;最后,它将他甩了下来,自己也倒下了。
科西嘉人留着平头,
在获月艳阳下的法国真美啊!
这是一匹难以驯服、性格顽劣的母马,
既没有铁衔,也没有金色缰绳。
野母马动作粗野,却有着国王般的坏脾气,
骄傲地用蹄子撞击着古老的土地。
从来没有一双手曾经驾驭过它,
使它俯首帖耳。
它宽阔的肋部从未载过陌生人的马鞍和马具。
它所有的毛色闪闪发光。
美丽的流浪者,抬起眼眉,摆动臀部,
竖起腿弯,发出嘶叫,恐吓着人们。
那么,拿破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世界上少有的伟人之一,人们所称道的“ 神选之人”,一个大英雄,一个帮助人类从许多重负中解脱出来的人吗?或者,他是如赫伯特·乔治·韦尔斯和其他人说的,只是位冒险家和破坏者,对欧洲和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呢?也许这两种观点都夸大了事实,也许两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的。我们大家都是善与恶、伟大与渺小的奇怪的混合体。他就是这样的一个混合体,但是,和我们大部分人不同的是,这个混合体是由非凡的特质构成的。他具备勇气、自信、想象力、惊人的力量和勃勃雄心。他是位伟大的将军,十分精通战争艺术,可以和伟大的古代军人亚历山大和成吉思汗媲美。但是,他又是个心胸狭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支配他生活的动力不是追求理想,而是寻求个人的权力。他曾经说:“ 我的情人!权力就是我的情人!为了征服这位情人,我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所以我决不允许别人抢走她,或者与我分享她!”他虽然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但是,他梦想着广阔的帝国,他一心想着亚历山大式的征服。甚至欧洲似乎都太小了。东方深深地吸引着他,尤其是埃及和印度。他早在27 岁、军旅生涯早期的时候就说过:“ 只有东方才有伟大的帝国和伟大的变革,有6 亿人生活在那里。而欧洲只是一个鼹鼠丘而已。”
拿破仑所到之处,或多或少都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而且那些被他征服的国家的人民,并不完全反对他的到来。他们厌倦了沉重地压迫着自己的、衰弱的、半封建的统治者。这大大地帮助了拿破仑,他所到之处,封建制度便土崩瓦解。尤其在德国,封建制度被清除了。在西班牙,他终结了宗教法庭。但是,正是他在不知不觉中唤起的民族主义精神,向他发起了挑战,并最终打败了他。他能够打败老君主和国王,却制服不了群起反抗他的整个一个民族。西班牙人民起来反抗他了,在几年的时间里,他们耗尽了他的精力和资源。德国人民在伟大的爱国者、拿破仑最无情的敌人冯·斯坦因男爵的带领下,也组织起来了。德国暴发了解放战争。拿破仑自己唤起的民族主义思想,让几个国家组成了海上力量联盟,打败了拿破仑。但是无论如何,让整个欧洲容忍一位独裁者是很难的。或许拿破仑后来自己所说的是对的:“我的失败,只能责怪我自己。我是我自己的最强大的敌人,也是我灾难性命运的原因。”
这个天才人物有很奇怪的弱点。他总是有一种新贵、暴发户的作风,他怀有一种奇怪的欲望,希望老的帝王君主们将他视为平等的人对待。他用最荒唐的方式提拔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尽管他们都是些彻底的无能之辈。他唯一一个体面的兄弟卢西恩,曾在1799 年的雾月政变的关键时刻帮助过他,但是后来与他失和,隐退到了意大利。他其他的兄弟尽管都虚荣而愚蠢,却被拿破仑立为了国王和统治者。他有一种奇怪而庸俗的热情,要重用他的家人。可几乎他的每一位家人都在欺瞒他,在他遇到麻烦的时候抛弃他。拿破仑十分热衷于建立一个王朝。在他军事生涯的早期,甚至在他去意大利作战并声名大振之前,他已经和约瑟芬·德博阿尔内结婚了。约瑟芬是一位美丽但有些轻浮的女人。她不能为拿破仑生孩子,使拿破仑十分失望,因为他已经决心要建立一个王朝了。所以,尽管他喜欢约瑟芬,他还是决定和她离婚,娶了另一个女人。他想娶一位俄罗斯的女大公,但遭到了俄罗斯沙皇的拒绝。拿破仑可能几乎成了欧洲之王,但是沙皇认为,他想娶俄罗斯皇族的想法还是有些傲慢无礼!后来,拿破仑几乎是强迫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帝把女儿玛丽·路易斯嫁给了他。她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她是个愚蠢乏味的女人,而且根本不喜欢拿破仑,还是位很糟糕的妻子。当拿破仑陷入麻烦的时候,她抛弃了他,还把他忘得一干二净。
奇怪的是,在一些方面远远胜过其他人的拿破仑,却成了古老君主体制思想的虚无魔力的受害者。然而,他常常使用革命的字眼说话,并嘲弄那些老君王们。可他又蓄意背叛革命和新秩序,旧秩序不适合他,也不愿意接纳他。所以,他在新旧秩序之间倒下了。
……
中国的革命和日本的入侵
……这一切都发生在占领上海后短短几天内。在背叛了武汉国民政府之后,蒋介石开始大肆逮捕杀害共产党员、左翼进步人士和工会成员。那些曾为蒋介石占领上海扫除障碍的工人,那些曾经兴高采烈地欢迎他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军进入上海的工人,现在却成了他追捕和镇压的对象。许多人遭到射杀或者处决,还有无数人遭到逮捕和囚禁。国民革命者本应给上海带来自由,但是这座城市却经受了一场血雨腥风和黑暗恐怖。
仅仅一两个月,中国的面貌就彻底改变了。在此之前,国民党是代表中华民族的统一政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对抗着外国在华势力,正是志得意满、踌躇满志之时,但是现在它已经分崩离析,党内势力分裂成势不两立的两派。而曾经给它带来勃勃生机和强大力量的工人和农民现在却面临着迫害和追捕的命运。四分五裂的中国看似就要取得革命的胜利,但是这场革命戛然而止,一败涂地,遭到疯狂的反革命运动的反扑和吞噬。这个故事还没有讲完,各种事件层出不穷。有意识的阶级利益矛盾远远胜过了民族主义力量的团结,这是这场革命失败的原因。富裕的地主阶级和其他利益集团更愿意破坏民族主义运动,绝不愿意让农民和工人大众占据统治地位,从而避免让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
中国不光受困于错综复杂的内部矛盾,它现在还不得不面对敌国在所难免的侵略。这个敌对的国家正是日本,它一心想要趁中国国力衰弱之时从中渔利,也想从其他早已进入中国的列强手中分得一杯羹。
日本一直锲而不舍地努力,试图在亚洲大陆上找到立足点;它首先侵入朝鲜,之后又来到了满洲里。日俄战争后,俄国将旅顺港的租借权和特权都转让给了日本。沙俄帝国修筑的中东铁路满洲里段也落入日军之手,并更名为“南满铁路”。尽管发生了诸多变故,不过满洲里全境名义上仍旧归中国政府管辖,因此中国国内移民不断沿着这条铁路涌入满洲里。史称“闯关东”的移民潮的确算是世界历史上最为伟大的人口迁徙运动之一。
在接下来的数年里,日本的行为有所收敛。但是,它利用金钱和其他方式,在背地里扶持了一些中国军阀,让中国不断爆发内战,从而削弱中国的国力。它大力扶持张作霖,在来自南方的民族主义力量到来之前,这位中国军阀一直统治着满洲里以及北京地区。1931年,日本政府在满洲里的行动表现出了极其明显的侵略性态度。这或许是因为日本国内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日本政府在海外采取行动,以此来转移国内注意力,缓解国内的紧张局势;也或许是因为军国主义势力在政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又或者是因为他们认为其他列强都忙于应对自身的问题和贸易萧条,分身乏术,因此不可能干涉日本的行动。可能是以上所有的原因,诱使日本政府走出了这关键的一步。因为这一举动公然违背了1922年签署的《九国公约》,也违反了《国际联盟盟约》,因为中国和日本都是国际联盟的成员国,所以它们都不能在不知会国际联盟的情况下相互攻击。最后,它还明显违背了《1928年巴黎公约》(又称《凯洛格-白里安公约》),因为这场战争完全是非法的。日本政府对中国采取了军事行动,蓄意破坏了上述条约和承诺,公然对全世界提出挑战。
1932年1月,一支日本军队突袭上海近郊,犯下了现代最为恐怖的屠杀罪行。他们不愿意激怒西方列强,于是绕过外国租界,直接进攻人口稠密的中国人聚居区。上海近郊的大片区域(我认为是闸北)遭到轰炸和炮击,最后完全沦为废墟,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死于炮火之中,还有更多的人无家可归。你要知道,这可不是两军交战,而是对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进行的残酷轰炸。指挥这次大规模侵略行动的日本海军上将在面对外界质疑时,声称日本已经仁至义尽了,决定“对平民的无差别轰炸再持续仅仅两天时间”!就连驻上海的《伦敦时报》(London Times)亲日派记者都惊骇不已,他将此称为日军对中国人的“彻底的杀戮”行动。我们完全很容易想象中国人的感受。恐惧和愤怒冲刷了整个中国,各个军阀和政府面对这次野蛮的外来侵略,忘却了(或者看似忘却了)彼此之间的权力之争。各方表示要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甚至在中国内陆的共产党政府也表示要协助南京国民政府。但奇怪的是,南京政府的领袖蒋介石面对进犯的日本军队,完全放弃了保卫上海。南京政府唯一的举动就是向国际联盟提出抗议。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列强更关心他们的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利益,尽管有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死于这次屠杀,但是它们对日军在闸北的屠杀行径漠不关心,也对日本公然违背神圣条约以及国际公约的做法毫不在意。尽管国际联盟的会议多次提起有关日本侵略行径的动议,但是国际联盟总能找出借口推迟制裁行动。对国际联盟来说,实际战争爆发以及无数人丧生或正在遭遇屠杀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据说,国际联盟指出真正的战争并没有爆发,因为日本并没有正式宣战!由于国际联盟在此事上表现软弱,而且几乎算是刻意纵容了日军的恶行,因此它的威望和声誉一落千丈。最终,国际联盟指派利顿勋爵带领一个国际委员会,前往满洲里进行调查。
这次调查历时很长,最终利顿委员会向国际联盟呈交了一份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十分谨慎,语言温和,措辞公正,但是它彻底针对了日本,这让英国政府十分恼火,因为他们是站在日本一边的。国际联盟再次推迟讨论,但是最终它还是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美国的态度与英国截然不同,它与日本是完全对立的。美国已经表态,宣称它不会承认日本在满洲里或其他地区通过强制手段所带来的任何改变。尽管美国持有如此强硬的态度,英国却完全站在日本一方,而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多少也对日本表示了支持。
这次事件充分显示:国际联盟在面对明显的国际恶行时,毫无效率,完全起不了作用。它也显示了欧洲列强两面三刀、耍尽手段的特性。在此次事件中,美国(不是国际联盟的成员)试图对日本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几乎擦枪走火,引爆了两国战争。但是随后英国和其他列强暗地里支持日本,这就让美国的强硬姿态完全失效,而美国也害怕因为对抗日本而遭到孤立,从而变得更为谨慎小心。国际联盟装模作样地谴责了日本,但是并未有任何后续的惩罚措施。国际联盟成员国表示不承认“满洲国”这个傀儡政权,但是这无异于一场闹剧罢了。
最后一封信
过去给予了我们大量丰厚的馈赠。的确,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如文化、文明、科学以及对部分真理的了解,都是从古到今的历史给予我们的馈赠。我们的确对过去负有义务。但是我们的责任或者义务并非只限于过去,我们也对未来负有责任,也许这个责任还要比对过去的责任更加重要。因为过去已然过去,早已成为定局,是我们无力扭转的。而未来还在路上,我们也许还能稍微对它产生一丝影响。如果我们在过去已经得到了部分真理,那么还有许多真理隐藏在未来,我们还得一一寻找。但是,过去总是那么顽固,它将我们紧紧地攥在手心,对未来怀着深深的忌恨。我们必须与过去斗争,奋力挣脱它的束缚,跌跌撞撞地向着未来前行。有人说,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到许多教训;也有人说,历史绝不会重复。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如果我们只是盲目地模仿,或者眼巴巴地盼着它重复发生、一成不变的话,我们是什么都学不到的。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探寻,努力去发现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从中受益。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可能得到直接的答案。
这是一个精神幻灭、充满困惑和迟疑的时代。我们已经抛弃了许多古代的信仰和习俗。无论是在亚洲、欧洲还是在美洲,都已经没有了信仰。因此我们找寻着新的途径,新的、与我们所处环境融合在一起的真理。我们相互质疑,不断争论,提出了无数的“主义”和哲学。就像在苏格拉底时代,当今时代的人们也怀疑一切,但是这种怀疑已不再局限于雅典这样的一座城市了,现在这已经成了全球的普遍现象。
有时,这个世界缺乏正义,充满痛苦、野蛮残暴,让我们深感压抑,满心绝望,看不到任何出路。像马修· 阿诺德(Matthew Arnold)一样,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看不到任何希望,我们只能做到真诚以对。
哦,亲爱的,让我们彼此真诚!
因为这个世界,这个似乎
如梦境般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世界,
这个如此多彩、美丽而新鲜的世界,
其实并没有欢乐、光明和爱,
也没有确信、安宁和对苦难的拯救;
我们在世,犹如在一片昏暗的荒原,
纷争和溃逃的惊恐在荒原上交织,
愚昧的军队于昏暗中在荒原上争斗。
但是如果我们深陷于如此阴郁的想法,我们就不可能从人生或历史中获得有用的教训。因为历史能让我们了解发展、进步以及人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生是多姿多彩的,尽管它也会沼泽遍布、泥泞不堪,但是我们还能看到大海、高山、白雪、冰川、美妙的星空(尤其是在监狱里!),享受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关爱、投身于共同大业的同志之情、优美的音乐、精彩的书本以及伟大的思想。我们也许会如此感叹:
上帝啊,虽然我居住在地球之上,是地球的孩子,
但是我也是浩瀚星空之子。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赞叹宇宙的瑰丽,愉快地生活在这个充满思想和想象的世界里。但是如果我们沉溺于安逸的生活,逃避他人的痛苦,罔顾他们的遭遇,那么这就没有一点同情鼓励之举了。想要证实自己的合理性,就必然会转化为行动。“行动是思想的结果。”我们的朋友罗曼· 罗兰(Roman Rolland)如是说,“任何不付诸行动的思想都是背叛,都是枉然。如果我们是思想的奴仆,那么我们必须也是行动的奴仆。”
人们逃避行动,常常是因为他们害怕行动所带来的后果,因为行动意味着风险和威胁。远远看去,危险是那么可怕,但是如果走近一观,看起来就不那么恐怖了。它还是会令人感到愉悦的伴侣,给人生带来激情和乐趣。如果按部就班地生活着,就会时常感觉枯燥,我们将太多东西看得过于平常,不能从中获得任何快乐。可是,如果我们暂时失去了它们,我们又会再次感受到人生之中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事物究竟有多么珍贵!许多人喜欢攀登高峰,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体验征服险峰、克服苦难所带来的喜悦与豪情。由于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感触危险,因此他们的感官就变得更加敏锐,那种命悬一线的生活所带来的快感则会更加强烈。我们都可以自由选择,要么为了人身的安全,选择居住在浓雾弥漫的山谷之中,要么勇敢攀登高峰,与危险相伴,但能呼吸高处纯净的空气,远眺美景,并迎接新升的太阳。
在这封信中,我大量引用了名言和诗句。在信件的末尾处,我还想要引用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诗句。下面的诗句或者祷告出自泰戈尔的《吉檀迦利》:
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昂;
在那里,知识是自由的;
在那里,世界还没有被狭小的家国的墙隔成片段;
在那里,话是从真理的深处说出;
在那里,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伸臂;
在那里,理智的清泉没有沉没在积习的荒漠之中;
在那里,心灵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不断放宽的思想与行为—
进入那自由的天国,
我的父呵,让我的国家觉醒起来罢。
亲爱的,我们已经讲完了,最后一封信完结了。
……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