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 十周年版 (精装)》,本书是一部从细节的角度谈管理的企业经济类书稿,作者在稿中提出“精细化管理时代,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从改变观念着手,结合大量实际案例,探讨细节造成的差距、忽视细节的代价,分析细节的实质,总结得出细节决定未来企业竞争的成败这一结论。
①十年博文精选十年精彩再现
②著名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十年磨一剑,再谈细节……
序言
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细节源于态度,细节体现素质。”这句话自2004年1月《细节决定成败》出版以来,整整讲了10年,写文章讲,对媒体讲,演讲会讲,管理课讲。谁都懂得素质是需要通过训练才能提高的,但首先是认识、是态度。正如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所言:“中国事向来之不振者,非坐于不能行也,实坐于不能知也。”
的确,更多的事情,对国人来说,不是做不到,而是没认识、没觉悟,态度没端正过来。咱们中国人,聪明才智并不逊于其他任何国家的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炎黄子孙是何等骄傲,康乾盛世的175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全球总额的32.9%,中华儿女又是多么自豪!再看海外华侨在任何国家的奋斗史,都无不让他人刮目相看,就是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名单中也少不了一长串华裔闪光的姓名。
然而,1750-1950年的近200年里,中国的日渐落后是不争的事实,就算到改革开放前的1979年,中国占全球1/4的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却只占世界总量的1%,通过近30年的努力才回升到5.4%。且不去比较近现代科学史上的发明创造,仅就这样的经济占比而言,就与一个泱泱大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极不相称。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多少有责任感的华夏子孙都在思考和探索。我想,中国人把自己的聪明和才智用错了地方是问题的答案之一,甚至是答案之要。
二十多年前,大批中国学生出国求学,许多在美国的留学生盗打投币电话。美国电信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怎么也猜不透盗打的方法,没料到中国留学生是把硬币凿上一个孔用绳子拴住投币进去打电话的。能说他们不聪明?
国内大中小学校的学生,考试舞弊恐怕不在少数,而且方法五花八门,绝招迭出,使教育机构甚至要联合公安部门来监控和防范学生的高科技作弊。
只拿我们的学生说事,不太仁厚,但青年的不良会使人对民族的希望担忧。全社会各界人士做出的坏榜样实在是不胜枚举。“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黄,从木耳中我们认识了硫酸铜,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网上流传的黑色幽默告诉我们:中国无论城乡,不管大小企业,有文化没文化的,太多的从业人员都成长为“化学家”了,中国人太“聪明”了!
聪明,可以理解为正确认知世界的能力,中国人造字就是想告诉我们任何人只要耳聪目明就算聪明。但如今却造就出大批的精明之人,所谓精明我以为就是急于表现聪明,争名争利、小胜一分便自以为得逞,于是就不讲求规则,不顾及规范、标准甚至底线。其实,所有人只需要迟钝一点、愚笨一点、木讷一点,就会变得高明起来,高明实际上就是善于掩饰聪明,没有必要去耍弄脑子里头隐藏着的小聪明。数百年前的“权谋”、20世纪的“厚黑”、近十几年的“忽悠”,实在害苦了中国人,实在深深地腐蚀了我们这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国人的“聪明”啊,实在常常用得不是地方!
开放的中国在学欧美,其实学欧美的技术、法制虽然都有益,但重要的是要学人家的态度,那种在中国人看来并不精明的踏实态度,是什么说什么,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拐弯抹角,不投机取巧,不耍小聪明走捷径,不用全部的智慧去琢磨潜台词、话外音,不机关算尽地去对着政策找对策。总之,中国人其实只需要笨一点点。
有这种调整了的心态,把聪明和才智放到规律的研究、科学的探索、真善美的思考上去,细节就不再是需要强调的观念,不再是需要议论的话题。
2009年2月22日,山西太原的古交市,我2005年夏天去讲过课的屯兰煤矿,又是瓦斯爆炸,70余名矿工遇难。上至国务院和中央高层,哪一天不因中国煤矿安全而紧张,无数的安全会议总是伴随着安全事故频发。煤矿安全的细节到位最终也还是态度,是“矿工与省市长、区矿长生命等值”的认知。矿难次日,我写文章呼吁,领导干部要下矿井到采掘面值班,什么事都可以不做,用生命陪伴就行。矿长们轮流每班有一位下去,得税收之益的市县长每月有一位下去,所在省区的党政头脑们每年下去一次。此文一出,差不多所有人都认为文章作者在胡言乱语,但我知道安全管理非常优秀的杜邦公司当年董事会的办公室就建在炸药仓库的楼上,我知道美国降落伞制造商的大佬交货时要从一千件降落伞中任意抽出一件自己穿上跳一次。推己及人,从上到下态度正过来了,安全生产的细节就没有做不好的道理。
说千道万,细节首先是态度,是一种放弃小聪明的踏实态度,是一种把聪明才智拨乱反正到科学与民本上去的踏实态度。
汪中求
2014年秋修订于北京
上传授权书 博士德京东.jpg
汪中求,
著名企业管理专家
北京汪中求细节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京博士德管理公司首席管理顾问
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特聘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昌陆军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
曾任:
北京大学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上篇 原版经典重温
Part 01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从改变观念着手
1 不要以为总理比村长好当
2 杀鸡须用牛刀
3 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4 拒绝浮躁: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
5 每个人素质提高一小步,民族素质将提高一大步
6 战略: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
Part 02 没有破产的行业,只有破产的企业——细节造成的差距
1 上海地铁二号线和一号线的差距
2 “荣华鸡”为什么打不过肯德基
3 沃尔玛成为龙头,凯玛特申请破产
4 日本汽车与美国汽车的较量
Part 03 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忽视细节的代价
1 民营企业为何一再上演“大败局”
2 “88888账户”毁了巴林银行
3 “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
4 50亿分之一的氯霉素含量导致出口退货
5 T28手机使爱立信输掉中国市场
6 一顿奢侈的晚餐吓走了外商
7 “忠实地”放错位,总统宣誓重新来
Part 04 用心才能看得见——细节的实质
1 王永庆是如何掘到第一桶金的——细节是一种创造
2 倒茶水的老头——细节是一种功力
3 加加林成为太空第一人的秘密——细节表现修养
4 通用电气公司的莎士比亚考题——细节体现艺术
5 一把椅子的问候——细节隐藏机会
6 机器停着也能赚钱——细节凝结效率
7 乔?吉拉德的生日鲜花——细节产生效益
Part 05 伟大源于细节的积累——从小事做起
1 把目光放在客户而不是竞争对手身上(目标)
2 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决策)
3 企业家要对细节有无限的爱(领导)
4 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执行)
5 科学管理就是力图使每一个管理环节数据化(管理)
6 创业很刺激,管理很平淡(效果)
Part 06 第一代老板靠胆子 第四代老板靠脑子——微利时代要求精细化管理
1 专业化——市场分工越来越细
2 大趋势——产品利润趋向于零
3 同质化——企业经营的全球性难题
4 拼细节——细节决定未来企业竞争的成败
Part 07 治大国若烹小鲜——公共管理无小事
1 安全管理无小事——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启示录
2 重复建设问题多多——政府决策深究细节
3 落实政府职能转变——细节见证服务品质
4 开发区如何招商——城市竞争力引出的话题
5 避免“文山会海”——中国改革“慢慢”式行政程序
6 “防微杜渐”——做好政府反腐工作
下篇 十年思考与实践
1 企业怎样戒烟
2 开个经销商会30多份文件
3 总经理必须做的事
4 给秘书的20条提示
5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来历
6 危机公关的7个关键细节
7 透过细节看日本
8 给女儿待人接物的36条建议
9 谈谈企业的零库存管理
10 小处不可随便
11 做好细节的4个习惯
12 舅舅由弟弟接待
13 于细微处见真功夫——《服从是一种力量——让理念落地的华天模式》序
14 整理文件的12个步骤
15 民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16 提示女儿赴宴的十二个细节
17 被大公司忽略的小细节
18 江山更迭,如何不是细节
19 现在的中国企业需要专业化
20 细节的国家高度
21 精细化管理的度
22 消除浪费:都在强调,都没到位
23精益求精已成为日本企业的共识
24 充分关注人性就是美国最讲究的细节
25 垃圾,春节相关的大问题
26 服务业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27 阿米巴经营?精细化管理——日本行
28 德国真的没什么了不起
企业怎样戒烟
第一步,在第一次召开的干部会上,我宣布:“汪中求今天开始不抽烟,你们大家抽不抽我不管,我不抽烟,先做给你们看。我从上大学到现在一直在抽烟,但是从宣布之日起我不抽烟,我说到做到。”我把这个决定公开告诉大家,让大家监督我。但是,现在我没有限制别人抽烟——你现在抽烟,暂时我不管你。
第二步,过一段时间以后,我在全公司搞了一次支持戒烟的集体签名活动。在工厂大门上挂上一条巨大的横幅,上书“防火人人有责,提倡人人戒烟”。全厂300多人,近200人在无统一号召的情况下在横幅上签名。同时,我们在大门外边2米处画上一条很醒目的黄线,也大书10个大字“重点防火单位,严禁吸烟”。为什么不以大门为界线呢?往大门外推出2米,并无禁烟的技术意义,但前移2米,在警示意义上就完全不同了。要知道,此前工厂的第一、二车间之间的通道上都有烟民扔下的烟蒂。
第三步,颁布一条纪律“不许流动吸烟”。工厂规定了3处吸烟区:一是老板的办公室,二是指定一处专为客户吸烟之所,三是厕所。
第四步,“全厂禁止吸烟”,并将此条写进员工守则,连来公司的客户都同样做到。
戒烟对于企业管理本算不上大事,但有效操作、切实做到,却并非易事。必须小事当大事做,这样慢慢来,一步一步,越来越严,让员工慢慢习惯,最后达到你严格管理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