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鬼谷子全集
《鬼谷子》是一部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理论著作,其中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深影响今人,享誉海内外。
《鬼谷子》共有14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经失传。本书取自道藏本,并在此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对原文做了通俗易懂的翻译和注释,逐篇进行深刻点评解析,对文中意蕴深刻的典句精选了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剖析、阐释,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获益。
1. 兵书经典、中国谋略奇书
《鬼谷子》与《孙子兵法》并称为“兵书经典”,《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专攻战略技巧,两者相辅相成。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 2. 博大精深的权谋策略和言谈技巧,享誉海内外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包含着实用的权谋策略和言谈技巧,是一本在充分洞察人的心理活动基础上,论述劝谏、建议、协商、谈判和一般交际技巧的经典著作。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深影响今人,享誉海内外。
鬼谷子其人
鬼谷子何许人也?相传鬼谷子其人受命于天,得书于仙,是为《无字天书》,极富神秘色彩。鬼谷子,确有其人。曾隐居于名叫“鬼儿峪”的山谷之地(大约在今山东泰山脚下,说法不一),著书讲学授徒,是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张仪的老师,据说还是军事家孙膑、庞涓、尉缭子的老师。 鬼谷子是一位具有浓重的神秘色彩而又极具魅力的传奇人物。或许我们可以从《东周列国志》的作者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的结论中做一了解:“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莫测;三曰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引导,却病延年,冲突可俟。”但史书上真正关于他本人的记载只有《太平广记》和《史记》上区区50多字。而关于他的传说,在野史和民间却甚多。近年来研究鬼谷子的学者越来越多,专著也非常多。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成为大家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世传鬼谷先生所居之地有青漠,也叫清溪,又有鬼谷,也叫鬼谷墟。传说鬼谷子名为王诩、王蝉、王利、王栩,因不愿入仕,过着隐居生活而自号鬼谷子。这一地名究竟在何处,说法很多,除了在今山东泰山脚下的“鬼儿峪”外,有的说是在古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东南鄂岭),有的说是古扶风池阳(今陕西三原县西北),有的说是荆州临沮(今湖北当阳),还有的说是山西运城、浙江宁波、湖北安远、湖南大庸、陕西韩城等等诸多地方,甚至在新疆哈密也有地名为鬼谷。 从一些史料记载分析来看,鬼谷子确有其人。但其生活年代则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他是神仙,跨越时空;有的认为他是黄帝时代的;有的认为鬼谷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众多隐者的通称;而生活在战国时代是相对比较可信的说法。其最主要的根据就是《史记》,此书是公认的比较可靠的史料,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是有文献依据的。从《鬼谷子》一书的内容也可以大致推断出其生活年代是战国时期,当时说客之多是中国古代史上之最,《鬼谷子》主要论述的也是游说的方法。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苏秦“东师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张仪“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那么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苏秦死于前317年,张仪死于前309年,鬼谷子应该是和他们同时代且稍早于他们,传说中鬼谷子还是庞涓和孙膑的老师,庞涓卒于公元前341年,孙膑卒于公元前310年,这与《史记》中所说相距不远,这种说法认为鬼谷子生活在战国时代。 按照民间传说来看,《鬼谷子》的作者鬼谷先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相传其祖籍朝歌(今河南淇县)城南,一生中曾游历全国各地,也许上述所有号称“鬼谷”的地方都是其所游历之地,后他在云梦山(朝歌城西15公里)水帘洞隐居讲学,创建中国古代第一座军事学校——“战国军庠”。培养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传说鬼谷子精通数学星纬、兵学韬略、游学势理、养性舍身及纵横术,因此除了被列为纵横家外,还被归入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类。而史书多说鬼谷子是纵横家,因《鬼谷子》一书十四篇以“捭阖”开篇,以纵横之术为总起,多角度、多层次地详尽阐述了言谈技巧及游说者自身的修养,体现了纵横家的总体风貌,书中对游说进行了全面的经验总结,并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史记》中记载他是著名纵横家苏秦、张仪的老师,纵横家的谋略、游说技巧皆出于他所撰写的《鬼谷子》:《隋书》是最早将《鬼谷子》录入正式典籍的史书,该书中将《鬼谷子》著录三卷,并列于纵横家之下。在后人对他思想的研究中,纵横家对鬼谷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贡献也是最多,从这些角度来看,将鬼谷子列为纵横家是理所当然的。 《鬼谷子》其书及主要内容 《鬼谷子》是一部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其书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代表了战国游说之士的理论、策略和手段,是纵横捭阖术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历来享有“旷世奇书”之称。 关于其作者的争论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说战国时期鬼谷子所撰;一是说苏秦所撰;还有一种说法是六朝时某好事者伪作。一般来讲人们都认为鬼谷先生是作者,书以其名命名,主要根据是《隋书》著录。《鬼谷子》一书在《汉书?艺文志》并没有被收录,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二是上文提到的苏秦是作者。《史记?正义》是说到“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但新的考古发现断定在苏秦成名以前已经有了初步的《鬼谷子》一类的著作。三是六朝时某好事者所著。认为此书是后出之书,清代姚际恒在《古今伪书考》中认为此书第一次录入是在《隋书》并由此断定《鬼谷子》是出于六朝时某好事者之手,是一部托古伪作。这种观点也经不住推敲,《鬼谷子》虽然没有编入《汉书》,但在西汉刘向所编的《说苑》中曾经提到过“鬼谷子曰”。《史记》也提到了苏秦、张仪曾就学于鬼谷子,此外汉代的杨雄、王充也提到过鬼谷子与苏秦张仪的师生关系,因此此书所著的时代肯定不是六朝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创始人的学说多由其弟子记述整理而成。由此可以推断,《鬼谷子》其书应该是奠基于战国时期的隐士鬼谷先生,经其弟子苏秦、张仪一类纵横家的丰富充实,并由苏秦整理成书,因其密传,所以不见于世,直至南北朝陶弘景时才为大众所阅读。 《鬼谷子》共包括十四篇。第一篇《捭阖》,是全书的总纲,是纵横学说的主要理论依据。《反应》《内揵》《抵巇》《飞箝》《忤合》是让谋臣策士对组织进行分析,着重从外部环境着手进行。《揣》《摩》《权》《谋》《决》则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思路,讲述说服对方各个过程中所需要运用的策略。最后一篇《符言》是作为国君或者利于上位的统治者言行修养的标准,也是对前面十一篇的总结,即无论是游说也好、谋略也好、权术也好,目的就是让对方达到这样一个标准。 “捭阖术”讲了通过开放和闭藏两种状态的适当变化和控制,来探测对方的心理和说服对方,还可以通过适当排斥对方的谈话,当对方完全敞开心扉之后再加以反驳,以便探测出对方的实际情况。捭阖为应对万物的根本,化阴阳之道为行事之方,万事万物在特定的时刻都有定论,或阴或阳。智者因时因物,或顺应强化(阳),或反对弱化(阴),或阴阳兼用。 “反应术”主要说了有意识地刺探对方情况的谋略:想要听对方的话,反而沉默;想要敞开,反而收敛;想要升高,反而下降:想要获取,反而给予;想要知道对方的心里话,就要用模仿、比较的方法以便把握对方讲话的实质,投石问路是洞察事物最好的方法。“听其言,观其行”是反应的基本技巧,要听话外之话,弦外之音。 “内揵术”讲了“进说辞”和“献计谋”:如果能采用对方的意见,就可以独来独往(“用其意……出无间,入无朕,独来独往,莫能止”);如果能获知对方的情况,就可以控制对方施展权术,可以坚持,也可以放开;如果想离去,就将危险留给他人,就像圆环旋转反复,使人不知要干什么。这是鬼谷子为人处世的秘诀,能够由疏到近,由近到亲,然后再进策,无事不成。 “抵巇术”讲了对付“裂痕”的谋略:本篇阐述了万事万物都有“巇”,智者要善于发现漏洞,甚至要促成漏洞的出现,才会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对于不同的漏洞,要善于分析,或采用弥补的方法,维持现有秩序,或者推倒重来,开创新的天地。 “飞箝术”讲了说服人的谋略:使用语言诱使对手说话,然后以褒奖的手段箝住对方,使其无法收回:“钩箝”是一种说服辞令,以忽同忽异和手法引诱对方说出与自己内心想法一致的话,如果再达不到目的就对对方进行威胁,然后再反复试探,或者先对对方反复试探,然后再摧毁其“防御”。 “忤合术”讲了灵活应变的谋略:世间的事物没有永远高贵的,也没有永远可以效法的榜样,圣人不会恒久不变地赞同,也不会恒久不变地听从。要“因事为制”,善于“向背”,精于“忤合”。 “揣情术”讲了善于“揣度”的谋略:要在敌人高兴时去刺激他们的欲望,利用其欲望来刺探实情,还要利用对手最害怕的时机,去加剧其恐惧,从而探到实情。只有在充分权衡天下大势的情况下才能设谋定计,只有在全面理解对方之后才能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主张,此术是权衡天下大势和揣度对方的技巧,也是审时度势的具体方法。 “摩意术”讲了摩意的谋略:摩意是揣情的主要方法,用言语试探, 然后知晓对方的内情。要像钓鱼一样“ 摩意”,一次次地去引诱其作出反应,耐心地等待其上钩,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成功。 “量权术”讲了游说的谋略:与智慧的人说话,就要凭借渊博的知识;与知识渊博的人说话,就要善于辨析事理;与善于辨析事理的人说话,就要善于抓住要点;与地位高的人说话,就要围绕着权势来进行;与富有的人说话,就要言辞高雅;与贫穷者说话,就要站在能够给他带来利益的角度;与低贱的人说话,就要保持谦和的态度;与勇敢的人说话,就要围绕勇敢果断的话题;与有过错的人说话,就要激发他的锐气,鼓励其勇往直前。 “谋虑术”阐述鬼谷谋的专篇,如将这一专篇与其他篇中的谋略内容加以归纳,“鬼谷谋”可分为谋政、谋兵、谋交、谋人四个方面。给人设谋要先分析事情的因由,看对方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然后再试之。 “决物术”决物是万事之先机,智者之所以能够决断正确,处事成功,源于深知事理,善于变通,因人而断,因事而断。 《鬼谷子》认为,一个成功的谋臣策士在游说之前必须“定计”,“定计”前必须“知情”。“知情”的要旨在于掌握对方的隐情,包括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诸侯间的关系、民心的向背和政治家本人的心性、能力、品质、憎恶、喜怒等。根据这些情况制订谋略计策,并依内外因素的变化修正自己的决策,然后加以实施。应该说,这是为谋臣策士们实施游说而提供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鬼谷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在世事变化无常、人际关系微妙的战国时代,鬼谷子提出了游士们应该遵循的处世原则、交友技巧以及勾心斗角的方法和手段,并特别强调了君主应该如何制臣、如何治民,臣子应该如何取宠、如何制君。从这个意义上说,《鬼谷子》是讲述如何处理好组织中各种人际关系的“世俗之书。” 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先秦时代,《鬼谷子》无疑吸收和发展了老子和阴阳家的思想。《鬼谷子》主张阴阳化生构成万物,并从这一理论出发,认为纵横策士可以凭借个人智识、权术去“变动阴阳”,“以化万物纵横”,促使事物朝有利的一方转化。这一重视个人才智和权术的思想与老子和阴阳家相比,更具有人文色彩。 可以说,《鬼谷子》是一部教导纵横策士们从事社会政治斗争的教科书。要从事社会政治斗争,就要与人打交道。所以,鬼谷子特别注重制人钳心诡智的讲述。要控制敌手、钳住人心,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地灵活使用各种手段:如果自己的手段不够,还要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包括中间力量,甚至敌手的力量。要善于分析、发现和利用矛盾,拨动这些矛盾的机关,一步一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人类思想史上,诡辩逻辑思想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鬼谷子以其独特的诡辩术为战国时期的策士们提供了一整套致胜诡辩术,培养了在列国纷争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苏秦、张仪、庞涓等。在战国中后期“横成则秦帝,纵合则楚王”的关键时刻,苏秦、张仪这一对师出同门的同窗,运用《鬼谷子》的权变之术和雄辩才略,攻讦对方,扬己之长,揭人之短。以赵为主、主张合纵的苏秦与以秦为主、主张连横的张仪展开了游说六国的唇枪舌剑,他们针对不同的对象,顺其心意,指存利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游说诸侯,纵横捭阖,“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体现了生命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在纷争的战国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历史正剧,成为当时轰动一时、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 《鬼谷子》一书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受世人推崇,享誉海内外。 美国人早在1955年便把台湾学者陈英略所撰《鬼谷子的心理作战方法与理论》翻译过去,纵横学说受到军、政、经营界广泛关注,被称作“国际谋略原典”。德国史学家和社会政治家施宾格勒高度评价《鬼谷子》的智谋,并强调它在当今国际斗争中的借鉴意义。有人称,德国的斯宾格勒是现代的“鬼谷子”,而美国基辛格则是现代的苏秦、张仪。斯宾格勒是20世纪初的著名历史哲学家,他的学说尤其是《西方的没落》一书中的思想,深受《鬼谷子》的影响。基辛格生于德国,曾深研过《西方的没落》一书,斯宾格勒对基辛格“有不可估量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他作为美国著名外交家,纵横国际政治舞台。当年他的中美关系“破冰之旅”至今仍为人称道。他们两人都对中国古纵横家的智谋赞叹不已,曾高度评价过鬼谷子:“因有察人之明和对历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对当时外交技巧的掌握而成为最有影响的人物。”日本不仅早有了“纵横研究院”,且自称“鬼谷信徒”者众,著名学者大桥武夫曾把一本《捭阖术》复印本称为“秘书”逐字翻读,并用现代日语将之写成“大桥派鬼谷子”,另外,他在《鬼谷子与经营谋略》一书中还挖掘了《鬼谷子》在经济活动、商业谈判中的经营谋略,此书在德国、美国及东南亚均有广泛影响。而在东南亚诸国,近年也纷纷设立机构,兴起了“鬼谷学”,菲律宾还办有相关月刊,设有“鬼谷子学术奖金”。 《鬼谷子》的评价及价值 自从《鬼谷子》传播开后,关于这本书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这是一本经世之作:“其智谋,其变谲,其辞谈,盖出于战国诸人之表。夫一闭一阖,易之神也。一翕一张,老氏之几也”;有人则认为此书过于功利:“捭阖、钩钳、揣摩等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国用之则国败,天下用之则失天下”。 《鬼谷子》一书基本上讲述的是政治谋略及技巧,诸如“捭阖术”“应变术”“揣摩术”“抵术”“飞箝术”等等。各种游说技巧都是建立在实现说客目的的基础之上的。其观点表明只要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去说服别人。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相冲突,因此受到了猛烈的攻击,这也正是历史上对此书评价差异很大的最主要的原因,在经过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文化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其他学派则日渐衰微。因此鬼谷子谋略也受到了很大挑战,《鬼谷子》一书的研究也遇到很大的阻力。 然而,在人类的文化行为中,谋略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范畴。“谋者,所以远害就利也”。在《鬼谷子》中,专章研讨了运用谋略手段在充满偶然性与矛盾纷纷的复杂人际关系中如何“远害就利”。这些智谋在更广阔的意蕴上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智慧以及立身处世的谋略?纵横策士们,游说君主、取得宠信、建功立业,靠的都是立身处世的计谋和权术。《鬼谷子》强调“处世贵智”,要求策士们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凭借自己的智慧在社会上立足,倡导在社会上立身处世要运用“诡智”,以对付别人,保护自己。 鬼谷子的“诡智”谋略教导人们,对于强大的对手,如果一时不能将他制服,就要设法利用智谋使之由强转弱,使他的斗志逐渐懈怠,体力逐渐消耗,并失去依靠。而我方则要在暗地里积蓄力量,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资源,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变被动为主动。一旦时机成熟了,就可轻而易举地将蒙在鼓里的对手整倒,就像熟透了的果子一样,轻轻一碰就掉下来。 当今社会也是一样,要想在所处的工作、生活圈子里站住脚,立稳身,进而有所成就,有所作为,就必须熟悉并使用鬼谷子的各类谋略,用以防范小人的陷害打击,以使自己成为所处“圈子”中的佼佼者。正如再锐利的武器它本身也没有善恶之分一样,鬼谷子的谋略并不是“小人”的专利,而是每一个想以智谋打开人生局面者的“秘密武器”。 鬼谷学说近些年越来越受到世界重视,这绝非偶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与合作的同时,相互间在军事、政治、经济各领域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彼此分分合合,都在寻求竞争的致胜之道。被称作“统驭人的兵法”的《鬼谷子》,其高妙的权术谋略与处世智慧,及蕴含其中的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人们深入挖掘和探究,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鬼谷子全集》。本书采用了《鬼谷子》的权威原著,力求为读者提供精准的原典,并在此基础上甄别、博采众家之长,为原文作了简易通俗的翻译注释,以便于研究者参照。我们还邀请了专门从事该书研究的资深学者为每篇作了深刻的点评,同时,针对每一篇中若干意蕴深刻,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句子,精心选择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其中丰富的谋略思想加以透析、阐释,并分别归入史例解读、现代活用两类中,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有所获益。本书版式新颖,设计精美,彻底打破了古典著作的沉闷风格,加之轻松幽默而又不失庄重的智谋案例,读来有举重若轻、酣畅淋漓的感觉。严密的逻辑结构,精辟的谋略案例及点评,融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对读者感悟《鬼谷子》的博大精深,增长智谋和才干,大有裨益。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一些近年来出版的有关《鬼谷子》的编著资料和实用案例,谨向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谢!限于笔者水平,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唐品,本名唐建福1964年11月18号生于湖南临澧县。1984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即进入江西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1996年调入广东旅游出版社。编辑策划有季羡林、周一良等主编的《东方文化丛书》30余种,余秋雨著作全集22种《秋雨合集》。策划出版了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胡平先生代表作《禅机》。另有于丹教授畅销书《于丹重温*美古诗词》发行152余万册。现为自由出版策划人、北京唐品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策划。
第一篇 捭阖术
第二篇 反应术 第三篇 内揵术 第四篇 抵巇术 第五篇 飞箝术 第六篇 忤合术 第七篇 揣术 第八篇 摩 术 第九篇 权术 第十篇 谋术 第十一篇 决术 第十二篇 符言术 本经阴符七篇 持枢 中经
第六篇 忤合术
"忤”是忤逆、反忤的意思,也就是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要求,与其规律背道而驰的;合则是符合、顺应的意思,即遵循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本篇忤合术讲述的就是关于分合与向背的问题,强调要善于把握两者间相互转化的态势。无论是谋臣,还是说客,只要顺势而行,便可成功施展忤合术,使自己“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原文】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①。化转环属,各有形势②。反复相求,因事为制③。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④,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⑤,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⑥。 世无常贵,世无常师⑦。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⑧。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⑨。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⑩。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11。 【注释】 ①趋合:趋向合一,相当于“合”。倍反:背逆,相当于“忤”。倍,通“背”。适合:适应,符合。②化转环属:事物的发展变化,犹如圆环旋转一样变化无穷。形势:指具体背景和现实状况。③因事为制:因,依据。制,法则。这里是指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④施教:施行教化。扬声:传播声名。明名:显示名誉。明,显著,显示。名,名分,名誉。⑤事物之会:事物转化的时机。天时之宜:合适的天时,这里是指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⑥因之所多所少:指国家教化所宜多所宜少的地方。因,顺着。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预先察知宜多宜少的地方,调整而使之发生转化。⑦常贵:永恒的尊贵。常师:永恒的榜样。⑧本句意为:圣人不会一直赞同,也不会一直听从。⑨合于计谋:实现或符合预定的计谋。与之为主:与之,与他们。为主,为主人,做其主人。这里指吸收别人决策中的合理因素。⑩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任何计谋都不可能同时忠于两个主人,必然要相抵触。11反:此处意为顺从。其术也:指反忤之术。 【译文】 世间万事都有趋向于融合统一或朝背逆相反方向发展的两种趋势,是否尊重事物发展的趋势乃是计谋适合与否的关键。万物分合的变化就如同连环旋转一样变化无穷,会依据情况的变化不同而转换,从而形成不同的形势。因此谋臣在制订策略时,应该根据循环往复的实际情况,反复寻求最佳的计策,并且制订不同的措施去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所以,圣人立于天地之间,无论是立身行事,还是施行教化,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声望,都必须洞悉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观察天时变化的合宜与否,抓住有利时机,权衡利弊,从而了解行政教化的优势在何处,劣势在何处,如此随情况的变化而制订不同的方略,才能促进事态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世间没有永恒的尊贵,做事也没有可以永远效法的榜样。圣人不会恒久不变地赞同,也不会恒久不变地听从。假如事情必然能成功,而且又合乎计谋的原则,就应该以此作为主体。计谋合乎一方的意思,就会背离另一方的原则,这就叫作“计谋不两忠”。其中必有顺逆的道理存在:合于彼就一定会逆于此,合于此就一定会逆于彼。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忤合术”。 【原文】 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①;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②。大小进退,其用一也③。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④。 古之善背向者⑤,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⑥,然后以之求合⑦。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⑧,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⑨,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⑩。 【注释】 ①用:使用。本句意为使用反忤之术管理天下,一定要度量实际情况。②身:个人。材能:才智和能力。气势:气概和声势。③大小:指事情的大小。其用一也:它的功用是一致的。④计定:确定计谋。而后:然后。⑤背向:背弃和趋向,反对和支持,即“忤合”。善背向者:即善于运用“忤合”之术的谋臣策士。⑥忤合之地而化转之:驱置于忤合之地而转化他,改变他。⑦以之求合:指利用某种势力开创新局面。⑧伊尹:商汤的大臣,开国名相。汤:商朝的开国之君。桀:夏朝最后一个暴君,被商汤所灭。⑨吕尚:即姜太公,为周文王所用,后辅佐周武王灭商。文王:即周文王,商末周族领袖。⑩天命之箝:即天命的钳制、暗示。归之不疑:指上述伊尹“合于汤”,吕尚“合于文王”而不迟疑。 【译文】 假如用这种反忤之术管理天下,就必须衡量天下的实际情况,决定顺合或者反逆;如果要把这种反忤之术运用到治理国家上,就必须度量诸侯国的实际情况,以决定顺合或者反逆;如果要把这种反忤之术运用到治理家族事业上,就必须度量家族事业的实际情况,以决定顺合或者反逆;如果要把这种反忤之术运用到个人方面,就必须度量个人的才能气势,以决定顺合或者反逆。反忤之术的运用,无论事情的大小或策略的进退,其原则都是一致的。一定要首先思谋考虑,确定计谋策略之后,再将飞箝之术付诸实施,作为辅助手段。 古代那些善于运用向背之理、反忤之术的人,能够联合全国各地军民,驾驭他们,使对方根据己方的实际需要而改变,然后与他们相合。所以贤相伊尹五次投奔商汤、五次投奔夏桀,可是还是不明白该投奔谁,最终才决定一心辅佐商汤。姜太公吕尚三次投奔周文王、三次投奔殷纣王,可是他还是不明白该投奔谁,最终才决定一心辅佐周文王。这样反复多次就知道了天命的规定,所以伊尹和吕尚才义无反顾地归顺商汤王和周文王。 【原文】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①;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②;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③;材质不惠,不能用兵④;忠实无真,不能知人⑤。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⑦。 【注释】 ①至圣:至,最,极。圣,具有最高的智慧和道德。达奥:达,通晓。奥,深奥玄秘的道理。本句意为如果不是具有最高的智慧和道德,并且通晓深奥玄秘的道理,也就不能立身处世、治理天下。②劳心:费心思。原事:了解事物本来面目。③悉心见情:尽心发现真实情况。成名:成就名声。④材质:才能资质。用兵:运用军事谋略。⑤忠实无真,不能知人:如果为人不够真诚,也就不会有知人之明。⑥知睿:聪明才智。孰不如:哪一项不如他人。⑦陶弘景注曰:“既行‘忤合’之道于不如己者,则进、退、纵、横、唯吾所欲耳。” 【译文】 假如不能达到非凡的圣人那种穷尽世理的境界,就不能治理世事;如果不费心苦思,就不能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不尽心努力洞见世情,就不可能成就声名;如果没有很高的素质才能,就不能进行军事运筹;如果不能诚心忠实,就不能知人善任。所以忤合之术的法则,一定要估量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度量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哪一方面不如别人。这样才可以知己知彼,可进可退,既可以使其纵,亦可以使其横,达到随心所欲、游刃有余的境界。 ……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