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旅游—生活空间”:文化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利用研究
定 价:86 元
- 作者:桂榕
- 出版时间:2016/3/1
- ISBN:9787516184417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K280.74
- 页码:383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本书立足于云南这一民族文化旅游大省的资源优势,选取涵盖原地、本地、异地三类旅游空间生产模式和五种代表性类型的民族旅游景区作为研究个案,对文化旅游背景下如何实现民族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利用等问题进行案例研究与理论提炼。
本书尝试将多点民族志的质性研究法、管理学的系统分析法、社会学的问卷调查法与人文地理的空间生产视角进行跨学科的整合运用,创立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统一体系统分析框架与模式类型比较研究框架,对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的五种主要类型进行比较研究。
本书认为,本地旅游空间生产模式类型是较具创新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保证景区内民族民俗动态展演的真实、保持景区与原生民族村寨稳定而合理的空间结构与文化展示合作关系,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
桂榕,女,民族学博士,旅游管理博士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人类学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学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回族研究会副秘书长。在《民族研究》《回族研究》《人文地理》《旅游科学》《广西民族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思想战线》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历史?文化?现实:国家认同与社会调适—云南回族社区个案研究》(2012)、《最后的碉楼:东莲花回族历史文化名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空间》(2013)。论文曾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绪论
一 基本概念界定
二 研究背景
三 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 个案选择与田野工作
第一章 旅游空问原地生产模式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第一节 旅游空间原地生产模式及个案的选择
第二节 少数民族旅游村寨型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
第三节 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型景区:丽江大研古城
第四节 旅游空间原地生产模式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效应小结
第二章 旅游空问本地生产模式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第一节 旅游空间本地生产模式及个案选择
第二节 旅游地产社区型景区:楚雄彝人古镇
第三节 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型景区:丽江玉水寨
第四节 旅游空间本地生产模式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效应小结
第三章 旅游空间异地生产模式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第一节 旅游空间异地生产模式及个案选择
第二节 都市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型景区:云南民族村
第三节 旅游空问异地生产模式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效应小结
第四章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模式类型比较、理论总结及创新性保护利用系统建构
第一节 多元模式类型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文化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遗产创新性保护的理论总结
第三节 文化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遗产创新性保护系统的建构
第五章 实现文化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利用的机制建设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民族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利用的主体协作机制建设
第二节 民族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利用的风险防范体系及机制建设
第三节 民族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核心概念与基本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