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易学研究》一书通过对《周易》“太和”概念的诠释,构建了新的天人理论,将自然宇宙与人文价值合而为一。其中包括张载学术历程及学术定位、张载的《周易》观、张载解易体例、张载解易特征、张载易学中的气论、张载易学的神化学说等内容。
辛亚民,甘肃省康乐县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易学哲学、宋明理学,在《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导论
第一章 张载学术历程及学术定位
第一节 张载学术历程若干问题辨正
一 早悅孙吴
二 受裁高平
三 勇撤皋比
四 并游尧夫
五 殁于骊山
第二节 张载思想的学术定位
一 学界关于张载之学的一般看法
二 “四书学”与“易学”之争
三 易学与易学哲学
四 张载著作分析
五 研究视角与学术定位
六 从易学视角为张载之学定位
第二章 张载的《周易》观
第一节 “圣人作《易》”——对欧阳修疑经观点的否定
一 《系辞》为圣人所作
二 “《序卦》无足疑”
第二节 易乃是性与天道
一 “易”与《易》
二 “易即天道”
三 “易即天道而归于人事”
四 吉凶观
五 “易为君子谋”
六 对卜筮的态度
第三节 易学历史观
一 书前有史
二 卦前有器
第三章 张载解易体例
第一节 刚柔说
一 《彖》、《象》的刚柔说
二 张载的刚柔解易思想
第二节 爻位说
一 当位说
二 应位说
三 中位说
四 承乘说及相比说
五 往来说
六 一爻为主说
第三节 取义兼取象与卦变说
一 取义兼取象
二 卦变说
第四章 张载解易特征
第一节 义理为主 兼顾象数
一 天本无“数”
二 “大衍之数”即“天地之数”
三 “终十反一”说
四 九为数极
五 论奇偶五行
第二节 “撰德于卦”——从道德立场解易
一 “谦,天下之良德”
二 “静者进德之基”
三 “守分、择义、循礼、常德”
四 “撰德于卦”
第三节 以经解经
一 《周易》不同内容的交互诠释
二 引《论语》解《易》
三 引《孟子》解《易》
四 引《中庸》解《易》
五 引《诗经》及其他经典解《易》
第五章 张载易学中的气论
第一节 对易学史上气论的批判继承
一 气、阴阳与《易经》
二 《易传》论“气”
三 京房的阴阳二气说
四 孔颖达《周易正义》 的气论
五 李觏易学中的气论
第二节 凡象皆气
一 直观的气
二 气之聚散
三 明分形象
四 辟佛排老
五 对玄学易的批判和与程氏易学的对立
第三节 一物两体者,气也
一 气有阴阳
二 气化生物
三 阴阳相感
四 一物两体
五 阴阳有主次
六 仇必和而解
第四节 太虚、太极、太和辨
一 关于太虚
二 关于太和
三 关于太极
四 太极、太虚、太和的探索历程
第六章 张载易学的神化学说
第一节 神者,太虚妙应之目
一 太虚与神
二 “天下之动,神鼓之也”
三 神与天
四 “圣不可知谓神”
五 “感者性之神”
第二节 张载的鬼神观
一 《易传》论鬼神
二 “鬼神,往来屈伸之义”
三 “鬼神之实,不越二端”
四 鬼、神分论
五 “黜妄怪,辨鬼神”
六 二程与张载鬼神学说的异同
七 朱熹对张载鬼神思想的继承
第三节 论“化”
一 神与化
二 “推行有渐为化”
三 “变言其著,化言其渐”
四 人道之“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张载易学研究》:
这一划分具有一定的道理。杨文在论及张载与二程的学术交游过程的第三阶段时,涉及双方书信往来,杨据程颐回信和二者学术分歧,以及《洛阳议论》中无相关讨论的记载,推断“二程在横渠生前是否曾看到过《正蒙》的全貌,是很值得怀疑的”。
首先,二程是否在张载生前看到过《正蒙》一书全貌,的确难以确定。张载著《正蒙》情形,《二程集》中略有涉及,《程氏外书》卷第十二云:
张横渠著《正蒙》时,处处置笔砚,得意即书。伯淳云:“子厚却如此不熟。”
可见,张载著《正蒙》一书时,程颍还是有所了解,但不能确定程颢就《正蒙》一书与张载进行过讨论。
《程氏外书》卷第十二还记载道:
《张子正蒙》云:“冰之融释,海不得而与焉。”伊川改“与”为“有”。
这里既然程颐对《正蒙》进行批改,当时看到全书无疑,但不能确定此时张载是否还在世。
其次,就《正蒙》的成书来说,《正蒙》一书最初由张载授予弟子苏晒,并非现在面貌,而是后来由苏昞“会归义例,略效《论语》《孟子》,篇次章句,以类相从,为十七篇”。从文献角度考察,《正蒙》全书近四分之一的文字与《易说》相同。就思想内容而言,是在《易说》基础上的创造和发挥,而《易说》又是张载早年的著作,气本论在《易说》中早已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