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构主义流派在国际关系领域内的兴起,作为建 构主义核心概念的身份成为国际关系分析的重要变量 之一。受到结构主义与认知主义的长期影响,体系建 构主义身份理论存在一些重要缺陷。为了开拓国际关 系身份研究的视野,季玲编写的《国际关系中的情感 与身份》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在关系本位思 想的基础上,对身份概念进行了重构,提出了关系导 向身份的概念,将情感的驱动性以及情感与认知因素 的互动作为研究身份转化问题的关键,提出了身份建 构的情感动力框架。本书还通过考察东亚合作进程中 “东亚共同体”身份符号的兴起和弱化,说明了本书 提出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对于理解复杂多变的国际现象 所具有的适用性。
季玲,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博士。2004年、2011年分别在外交学院获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2010—2011年受富布赖特项目资助在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访学。研究兴趣为国际关系理论、东亚地区合作以及中国与东盟关系,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评论》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导论为什么以及如何研究身份
第一节 体系建构主义身份理论的不足
第二节 本体性批判与身份概念的重构
第三节 作为身份符号的“东亚共同体”
第四节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体系建构主义的身份理论
第一节 体系建构主义的身份概念
第二节 身份的形成和进化
第三节 本体性批判与身份理论的困境
本章 小结
第二章 关系本位与身份概念的重构
第一节 角色身份理论与社会身份理论
第二节 关系本位思想
第三节 关系导向身份
本章 小结
第三章 情感、行为倾向与认知
第一节 从情绪到情感
第二节 情感与行为倾向
第三节 情感与认知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关系导向身份建构的情感动力框架
第一节 情感与身份建构研究
第二节 关系导向身份建构的情感动力框架
第三节 情感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东亚合作与东盟互动身份
第一节 东亚合作与东亚共同体
第二节 历史互动、情感与东盟互动身份
第三节 互动身份与行为规范
本章 小结
第六章 情感与“东亚共同体”的兴起
第一节 东盟身份危机与10+3机制的建立
第二节 东盟身份确认与“东亚共同体”符号的兴起
第三节 积极情感、外向性合作倾向与积极认知
本章 小结
第七章 情感与“东亚共同体”的弱化
第一节 大国的挑战与东盟身份确认危机
第二节 东亚合作功能化与“东亚共同体”的弱化
第三节 消极情感、内向性合作倾向与消极认知
本章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