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一直是生态人类学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生态人类学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对特定环境适应的产物。《沙漠干旱地区的人类文化适应研究》基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以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达里雅博依绿洲为个案,在田野调查中所获得的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沙漠绿洲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研究。对达里雅博依绿洲维吾尔族人文化适应的研究表明,在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沙漠干旱地区,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脆弱的。这一点在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非常值得注意。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意义
第二节 达里雅博依绿洲及达里雅博依人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相关理论观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田野调查
第五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相关注释
第一章 特殊环境中的达里雅博依人
第一节 沙漠绿洲的生态环境
一 地理、地质条件
二 气候、水文
三 自然资源
四 自然灾害
五 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
第二节 达里雅博依人及其历史
一 达里雅博依人的来源
二 种族、语言
三 人口状况
第三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社会环境
一 历史沿革
二 达里雅博依人周边的人群
三 社会环境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沙漠环境与生计策略
第一节 独特的沙漠畜牧业
一 沙漠植物、牲畜与人
二 畜牧业生产的周期性
三 家畜管理
第二节 辅助生计:狩猎采集、贸易交换
一 狩猎采集
二 物物交换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物质生活的文化解读
第一节 饮食文化与生态环境
一 水井与沙漠中的饮水
二 自然简朴的饮食习俗
三 沙漠气候与食物存储
四 食物与营养的适应
第二节 服饰文化及其生态特征
第三节 居住文化与环境
一 住所选址:沿河而居
二 居住模式与畜牧生计
三 民居的生态设计
第四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工具文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精神生活的文化透视
第一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社会习俗
一 婚姻家庭
二 社会交往:合作与互助
三 沙漠中的丧葬
第二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地方性知识
一 胡杨文化
二 有关沙漠环境的知识
三 疾病与民间医学知识
第三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生态观
一 对水的观念与禁忌
二 动植物观念和禁忌
三 生活习俗中的环保意识
第四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心理性格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化变迁:环境演变与文化调适
第一节 达里雅博依人生存环境的变化
一 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 社会环境的变迁:达里雅博依乡的建立
第二节 生计方式的调适
一 传统生计方式的变化
二 新的辅助生计方式的出现
第三节 物质生活的变迁
一 从骆驼到摩托
二 饮食文化的变迁
三 居住习俗的变迁
第四节 精神文化的变迁
一 婚姻习俗的变迁
二 对其他社会群体的适应
三 价值观的变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化、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达里雅博依人还能适应塔克拉玛干沙漠多久
一 绿洲沙漠化:达里雅博依人面临的环境危机
二 生态移民:克里雅河下游文明会再次被黄沙埋没吗
三 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沙漠绿洲文化与环境关系的人类学思考
一 沙漠绿洲文化:干旱地区中的特殊生态适应
二 沙漠绿洲文化的生态特征
三 沙漠绿洲文化的生存与生态环境
附录 达里雅博依绿洲研究文献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沙漠干旱地区的人类文化适应研究》:
资源的性质和分布情况是决定适应的制约性因素,达里雅博依人按可利用的水、植物资源的季节性及其分布特点而选择的季节性迁移正是他们畜牧生活的特征之一。
达里雅博依人在畜牧业生产中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单个的家庭为主,也就是每一个家庭为一个生产单位。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也有几个家庭合起来放牧的情况。通过采访的资料我们了解到,牧民们在转往冬牧场时,有时会几家亲属一起转场。先由几个人寻找合适的水源和牧场,找到后挖水井做准备,其他人随后赶着牲口前往。
以家畜作为媒介利用土地是畜牧经济的一种特点。他们的土地管理具体表现在草场管理这一点。在畜牧生计中,达里雅博依人能巧妙地利用沙漠牧场,在一年内,通过转场达到以较大的生计空间来换取沙漠植被自然修复所需要的时间这一目的。除此之外,牧民们还通过浇灌草场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草场条件,这对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利用克里雅河的水,每家牧民按顺序将河水引入浇灌自家的草场。一般牧民们都是用洪水、秋水和春水来浇灌草场。
畜牧业生产的周期性
达里雅博依人几百年来生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从事着适应干旱地区的畜牧业生产。20世纪80年代以前本地畜牧生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季节性的游牧生活。牧民们划分出两季草场,并且在这两个草场之间来回迁移。根据本地自然环境的特点,牧民们合理地安排了生产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