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村社治理研究:以云南省武定县插甸镇老木坝傈僳族村为个案
定 价:58 元
丛书名: 云南民族大学傈僳学研究中心学术文库
- 作者:鲁建彪,张健
- 出版时间:2015/7/1
- ISBN:9787516165799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669.3
- 页码:17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少数民族村社的 治理问题,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健、鲁建彪所著的《边疆 少数民族村社治理研究--以云南省武定县插甸镇老木 坝傈僳族村为个案/云南民族大学傈僳学研究中心学术 文库》以傈傈族村社治理为主要研究内容,选取云南 省武定县老木坝村为个案,具体分析傈僳族村社的治 理主体、治理过程和治理效能等问题,进而提出增强 傈僳族村社治理能力,提升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的路 径。本书对于傈僳族村社治理的研究,既有助于傈僳 族村社发展,也是边疆少数民族村社治理研究的重要 理论探索。
鲁建彪(傈僳名满希阿舵,1970-),男,傈僳族,云南武定县人。现任云南民族大学傈僳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傈僳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云南省社科规划办项目评审专家;云南少数民族哲学思想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云南省傈僳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首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学员。傈僳学创始人。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傈僳族社区发展研究》《民族社会学研究》《傈僳族民间艺人荟萃》《傈僳学创建与傈僳族发展》《傈僳学资料丛刊(第一辑)》《傈僳学研究》《走近中国傈僳族》等十余部著作。
张健,男,山东青岛人,汉族,法学博士,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云南大学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傈僳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民族政治学及边疆治理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著参编相关著作及教材四部,研究成果获云南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方法及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田野调查点——武定县插甸镇老木坝傈僳族村社概况
第二章 民族村社治理理论
一 治理理论
(一)国内外学者针对治理概念的界定
(二)治理与统治
(三)治理与善治
二 村级治理
(一)村级治理的内涵
(二)村级治理的主要内容
(三)村民自治
三 民族村社治理
(一)有关民族村社治理的研究现状
(二)少数民族村社治理的特点
(三)少数民族村社治理的影响因素
(四)傈僳族村社——老木坝村村社治理概况
第三章 傈傈族村社发展概述
一 傈僳族概况
(一)傈僳族基本情况与地域分布
(二)傈僳族历史沿革
二 傈僳族村社的特点
三 傈僳族村社的自然概况
(一)地理状况和气候特点
(二)物产及其他自然资源
(三)河流和水资源
四 傈僳族村社的生态环境建设
(一)社会学视野下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傈僳族村社历史上的生态环境
(三)傈僳族村社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
(四)傈僳族村社的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章 傈僳族村社治理主体
一 体制内治理主体
(一)乡镇政府
(二)村党支部
(三)村民委员会
(四)村民小组
二 体制外治理主体
(一)民族
(二)宗教
(三)家族(宗族)
第五章 傈僳族村社治理过程
一 体制内治理主体的治理机制
(一)乡镇党委、政府与老木坝村治的“指导一协助”关系
(二)老木坝村内部的“两委”运行模式及其关系
二 傈僳族村民的政治参与
(一)傈僳族村民的政治参与形式
(二)老木坝村村民政治参与的现状
(三)影响老木坝村村民政治参与的因素
三 体制外治理因素对傈僳族村社治理的影响
(一)村社内体制外职能组织
(二)宗族因素对傈僳族村治的影响
四 体制内外治理因素的互动与平衡
(一)体制内治理主体对体制外治理因素的组织、领导
(二)村社内部自然衍生的相关因素对村治的影响
第六章 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
一 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一)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评价指标遵循的原则
(二)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
二 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分析
(一)傈僳族村社政治治理效能
(二)傈僳族村社经济治理效能
(三)傈僳族村社社会治理效能
(四)傈僳族村社文化治理效能
第七章 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提升路径
一 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遵循的标尺
二 影响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的因素
(一)思想观念
(二)人力资源
(三)地理环境
(四)国家政策
(五)交通信息
三 提高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的路径选择
(一)解放思想、更新治理观念
(二)提高干部素质,树立服务意识
(三)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村社产业结构
(四)培养政治民主意识,推进政治生态建设
(五)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调查表
后记
《边疆少数民族村社治理研究:以云南省武定县插甸镇老木坝傈僳族村为个案》:
(二)傈僳族村社历史上的生态环境
傈僳族主要聚居的滇西北地区,居住环境独特,境内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云岭等山脉南北延伸,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奔腾南下,将这一地区深切出无数的高山幽谷。海拔4000米以上的两座大山,直立怒江两岸,气势磅礴,形成了著名的怒江大峡谷。该峡谷长310多千米,平均高差在2000米,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相距3911米,亦称“东方大峡谷”。
这一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类型。从地理位置上讲,这一地带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属于低纬度高原,气候应为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但是特殊的地形造成垂直温差大于水平温差,整个峡谷地区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出现不同的气候带,这种局部地区气候带的垂直变化,亦称为立体型气候。
立体型气候为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存在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一地区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矿产丰富,适宜种植玉米和稻谷等农作物。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北方的动植物能沿高寒山脊向南延伸,南方动植物能沿暖湿河谷向北分布,所以这一地带被称为我国南北动植物交汇的“十字路口”,有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原始森林中,有秃杉、黄杉、树蕨、珙桐、楠木、紫檀、香樟等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珍稀树种,还有豹、熊、马鹿、犀牛、飞鼠、大灵猫、小熊猫、金猫、猕猴、白尾梢红雉、灰腹角雉等珍禽异兽。经科学勘察,怒江地区还发现了目前世界上罕见的金属矿带和巨型铅锌矿床。在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居住条件应该十分优越,但这一地区地处横断山地带,地形陡峭,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极易造成破坏。合理地开发利用怒江地区的自然资源,使开发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步,目前已成为傈僳族人民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