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进行校勘、注释的著作已经很多,提出了很多精彩的真知灼见,对于《文心雕龙》做出了重大的基础性贡献。然而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部将这些真知灼见汇聚一处的真正的集校集注类著作,这对于一般读者、学者对这些优秀成果的全面了解、把握是十分不利的,进而对于整个《文心雕龙》的研究也是十分不利的。
有见于此,《<文心雕龙>集校、集释、直译(套装上下册)》就以汇聚既往《文心雕龙》校勘和注释方面的种种真知灼见并将之归纳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作为主要目的和工作重心。
除此之外,《<文心雕龙>集校、集释、直译(套装上下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和工作重心,是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基础上,就《文心雕龙》的校勘、注释、理论研究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做出自家的判断,提出自家的观点,以自己的努力进一步促进对《文心雕龙》篇章词句的更好的释读,促进对《文心雕龙》理论的更好的解读和阐发。
前言
引用书目表
上册
原道第一
徵圣第二
宗经第三
正纬第四
辨骚第五
明诗第六
乐府第七
诠赋第八
颂赞第九
祝盟第十
铭箴第十一
诛碑第十二
哀吊第十三
杂文第十四
谐隐第十五
史传第十六
诸子第十七
论说第十八
诏策第十九
檄移第二十
封禅第二十一
章表第二十二
奏启第二十三
议对第二十四
书记第二十五
下册
神思第二十六
体性第二十七
风骨第二十八
通变第二十九
定势第三十
情采第三十一
熔裁第三十二
声律第三十三
章句第三十四
丽辞第三十五
比兴第三十六
夸饰第三十七
事类第三十八
练字第三十九
隐秀第四十
指瑕第四十一
养气第四十二
附会第四十三
总术第四十四
时序第四十五
物色第四十六
才略第四十七
知音第四十八
程器第四十九
序志第五十
后记
《<文心雕龙>集校、集释、直译(套装上下册)》:
(7)吕望铭功于昆吾:《译注》:“吕望:本姓姜,名尚,周初重要功臣。昆吾:传为古代产铁山名,也是善冶铁的工匠名。”《注释》:“吕望即吕尚,亦称太公望。蔡邕《铭论》:‘吕望作周太师而封于齐,其功铭旍昆吾之冶,。《逸周书。大聚解》:‘乃召昆吾冶而铭之金版。’”仲山镂鲳于庸器:《注释》:“仲山:仲山甫,佐周宣王中兴的大臣。镂绩:刻他的功绩。庸器:铭功之器;庸,功。”
(8)魏颗纪勋于景钟:《读本》:“魏颗,春秋时,晋国大夫。景钟,晋景公所铸的钟。全句是说,晋国魏颗因击败秦军,而将其功勋记在景钟上。事见《左传》宣公十五年及《国语·晋语七》。”孔悝(kui)表勤于卫鼎:《译注》:“孔悝:春秋时卫国大夫。《礼记·祭统》载孔悝的《鼎铭》,赞美其祖先的功绩。勤:劳苦。《鼎铭》中有‘其勤公家,夙夜不解(懈),等话。”
(9)飞廉有石椁之锡:《译注》:“飞廉:有的史书作‘蜚廉”商纣王的臣下,秦国的祖先。《史记·秦本纪》载周灭纣后,蜚廉在霍山筑坛祭纣王时,得到一个刻有铭文的石椁,铭文说此椁是天赐给蜚廉的。椁:棺材的套棺。锡:赏赐。”灵公有夺里之谧:《注释》:“《庄子。则阳》:‘夫灵公也死,卜葬于故墓,不吉;卜葬于沙丘而吉。掘之数仞(七尺为仞),得石椁焉。洗而视之,有铭焉,曰:“不冯(凭)其子,灵公夺而(尔)里。”(不能依靠子孙,所以灵公夺了你的居处)。’谧:死后的称号,灵公谧曰。”《义疏》:“里,居也,谓埋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