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一座赌城,一座世遗小城。它的前世今生,离不开一个“赌”字,纸醉金迷的背后,又岂止一个“赌”字?
《我城我书》中收录作者2005年至今十年刊于报章、杂志的专栏文章,这十年,濠江小城变化翻天覆地,经济腾飞的十年,也是小城浮躁的十年,变得连老澳门也觉得它十分陌生、疏离。作者爱以一双脚尺量城市,且行且看,在街巷、市集、书店、车站、小店阅读城市。城市因人而生,城市为人而建,有怎样的市民就有怎样的城市,从昔日的恬静闲逸到如今的财大气粗,城中众生色相,显露的是小城本质。我城是我家,这座城市,即使变得面目全非,仍教作者喜欢、牵挂。
《我城我书》体现着一种对澳门文学的尊重、珍视和爱护,必将极大地鼓舞和推动澳门文学的发展。就小城而言,这是她回归祖国之后,文学收获的第一次较全面的总结和较集中的展示;从全国来看,这又是一个观赏的橱窗,内地写作人和读者可由此了解、认识澳门文学,澳门写作人也可以在更广远的时空里,听取物议,汲取营养,提高自信力和创造力。
值此“澳门文学丛书”出版之际,我不由想起1997年3月至2013年4月之间,对澳门的几次造访。在这几次访问中,从街边散步到社团座谈,从文化广场到大学讲堂,我遇见的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越来越多,我置身于其中的文学气氛越来越浓,我被问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越来越集中于澳门文学的建设上来。这让我强烈地感觉到:澳门文学正在走向自觉,一个澳门人自己的文学时代即将到来。
事实确乎如此。包括诗歌、小说、散文、评论在内的“澳门文学丛书”,经过广泛征集、精心筛选,目前收纳了多达四 十八部著作,暂分两批出版。这一批数量可观的文本,是文学对当代澳门的真情观照,是老中青三代写作人奋力开拓并自我证明的丰硕成果。由此,我们欣喜地发现,一块与澳门人语言、生命和精神紧密结合的文学高地,正一步一步地隆起。
在澳门,有一群为数不少的写作人,他们不慕荣利,不怕寂寞,在沉重的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心甘情愿地挤出时间来,从事文学书写。这种纯业余的写作方式,完全是出于一种兴趣,一种热爱,一种诗意追求的精神需要。惟其如此,他们的笔触是自由的,体现着一种充分的主体性;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于社会人生和自身命运的思考,也是恳切的,流淌着一种发自肺腑的真诚。澳门众多的写作人,就这样从语言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里,坚守着文学,坚持文学书写,使文学的重要性在心灵深处保持不变,使澳门文学的亮丽风景得以形成,从而表现了澳门人的自尊和自爱,真是弥足珍贵。这情形呼应着一个令人振奋的现实:在物欲喧嚣、拜金主义盛行的当下,在视听信息量极大的网络、多媒体面前,学问、智慧、理念、心胸、情操与文学的全部内涵,并没有被取代,即便是在博彩业特别兴旺发达的澳门小城。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花朵,一个民族的精神史;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品位和素质,一个民族的乃至影响世界的智慧和胸襟。我们写作人要敢于看不起那些空心化、浅薄化、碎片化、一味搞笑、肆意恶搞、咋咋呼呼迎合起哄的所谓“作品”。在我们的心目中,应该有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苏轼、辛弃疾、陆游、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曹雪芹、蒲松龄;应该有莎士比亚、歌德、雨果、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罗曼·罗兰、马尔克斯、艾略特、卡夫卡、乔伊斯、福克纳……他们才是我们写作人努力学习,并奋力追赶和超越的标杆。澳门文学成长的过程中,正不断地透露出这种勇气和追求,这让我对她的健康发展,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毋庸讳言,澳门文学或许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或许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正如鲁迅所说,幼稚并不可怕,不腐败就好。澳门的朋友——尤其年轻的朋友要沉得住气,静下心来,默默耕耘,日将月就,在持续的辛劳付出中,去实现走向世界的过程。从“澳门文学丛书”看,澳门文学生态状况优良,写作群体年龄层次均衡,各种文学样式齐头并进,各种风 格流派不囿于一,传统性、开放性、本土性、杂糅性,将古今、中西、雅俗兼容并蓄,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而又色彩各异的“鸡尾酒”式的文学景象,这在中华民族文学画卷中颇具代表性,是有特色、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文学。
这套作家出版社版的文学丛书,体现着一种对澳门文学的尊重、珍视和爱护,必将极大地鼓舞和推动澳门文学的发展。就小城而言,这是她回归祖国之后,文学收获的第一次较全面的总结和较集中的展示;从全国来看,这又是一个观赏的橱窗,内地写作人和读者可由此了解、认识澳门文学,澳门写作人也可以在更广远的时空里,听取物议,汲取营养,提高自信力和创造力。真应该感谢“澳门文学丛书”的策划者、编辑者和出版者,他们为澳门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建设,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是为序。
2014.6.6
程文,女,本名李宝华,祖籍珠海,生于广州,长于澳门。小时讨厌写字,长大喜欢写字,占着方格涂涂写写不觉二十多年,老编读者没投诉,继续赖死不走,我手写我心。人生三乐:拈花惹草、买书看书、出走游荡。
我城
陕西情澳门心
转营
赌城
老师傅
人情味
Chefe,一路好走
大鱼吃小鱼
城市的滋味
建筑破坏
普通人的故事
满城尽是刘姥姥
财大气粗
左邻右里茶餐厅
拖地叉烧
单车记忆
闲话选美
花时何处永相忆
非人也!
城市的气质
城市的颜色
谁在侵蚀城市?
岂止是偷!
芦兜粽
天下无贼?
扫墓杂记
新桥之夜(上)
新桥之夜(中)
新桥之夜(下)
当城市为汽车而造
绿色出行
京城看戏
宜居城市?
青楼系物色?
城市的角落
查证旧话
卿本佳人
请问澳门人
月明云淡露华浓
闲步芳尘数落红
以私家车为本?
城市不是为车而造!
在东方搁浅的彩虹(上)
在东方搁浅的彩虹(下)
青,并不出于蓝
代沟
我是步行者
那些年,当我们赶头赶命赶新闻的时候……
返工的压力
莫失莫忘
势撑广州话!
搬屋记
别矣,陆神父
温水煮青蛙
阅读城市
预左要还
人面桃花
十文够买两棵葱
有一座城市,让我喜欢……
浮躁无礼
“人情”紧过债
店红欺客
癫凤狂龙
一路走来
只要一瓢净水
年味
城市不能承受之重
请用文明来说服我
城市为谁而建
一期一会
人心不古
高不成低不就
教休闲太沉重
高速的代价
楼市众生相
安慰奶嘴
电话骚扰
土豪与大妈
男默女泪
新春大塞
羞家
注意:骗子出没!
注意:骗子猖獗
以车为本
人先,定车先?
租金猛于虎
观微知著
澳门,你快乐吗?
垂死挣扎的青蛙
城里的故事
深夜摆档卖古法蛋茶
城里的百年老村
三代人一间葡式餐厅
历经半世纪的上海理发店
自梳女孤身走过百年人生
与新马路同龄的蟹栏
百年饼家话晃记
高志慈情怀澳门六十载
俎豆馨香话造香
莲峰义学八十载
四十四年独沽一味只卖粥
七旬飞发佬的剃面人生
真金不怕洪炉火
岂止饮茶甘单调
珠绣,逝去的行业
话说二叔公这一行
回味百年百花魁
谁爱旗袍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人面桃花笑春风
我书
漫长的等待
儿童书店
书价
网上书店
读书
读书会
岂有闲情似旧时
又见减价战
我的小店
广州买书记
八角亭图书馆
又岂止是一家书店?
那是个好年份
依旧年年岁岁一床书
关于苏青
第三极书局
京城逛书店
一道街角风景
人淡如菊
逛书店
上海书评
才女靓女卖文卖肉
此生此夜不长好
故纸堆金
海上季风
请保住这道风景
关外有雅风
书送有缘人
常德公寓
贴心书店
广州书店(上)
广州书店(下)
孩童的文化绿洲
逛书店(上)
逛书店(下)
当街边小贩亚伯都卖英文书……
善本善书
云中谁寄锦书来
书的牛皮癣
租金凶猛
难守一店书香
血拼
星光伴我行
这是一场拳击赛
风景这边独好
书店的老本
永不打烊
尚欠免费午餐
后记
《我城我书》:
陕西情澳门心
今年年初,十余名澳门大汉跑到陕西,原意是看看黄土高坡,拍拍照,在草也没长几根的黄土地待了几天后,大男人们亲身体验到什么叫贫瘠,临离去前有人提议:我们买点文具送给当地学校吧,权当小孩子的新年礼物。
给老婆女朋友逼着逛公司行街购物从来就是男人们的苦差,这回,一众男人却在异乡尝到女人们“血拼”的兴奋:把县城一个商店的全部文具都给买下了。送去学校那天,全校师生列队欢迎,倒叫男人们如女儿家般不好意思。
回到澳门,平常老给老婆女朋友埋怨没心肝的男人却念念不忘黄土坡一张张纯真笑脸,又有人提议:我们组织助学吧,就义助当日去的那家学校。
一呼百应,校方传来的贫困生名单是二十四名,但报名助学的各方好友同行街坊亲朋戚友却远远超出此数,结果助学计划一加再加,如今已发展至第三批,有五十多名来自陕西宜川县交里的小朋友受惠。
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个把相隔遥遥万里的澳门和陕西交里连在一起的扶贫助学计划就这样展开了。
记得月前和这次助学搞手之一的欧阳大哥、华仔哥谈起,他们强调力保善款到位,要求校方和当地政府安排接受助学的小朋友在银行开账户,资助人是把善款直接寄汇到小朋友的账户,不经第三者。当然,小朋友还需和援助人联络。我的那位小朋友就接连写来两封信,还附上成绩表,小女孩读书勤奋,平均分在85以上,其中美术得分最高,说不定会是个小画家。
若你没参与这个有意思的活动,没关系,本月5号,也就是下周一,一群善心的大男人和小城全体有心人有约:“陕西情澳门心扶贫助学慈善影视展”在龙华酒楼举行,展出他们年初在黄土高坡的“打龙”心血。全场照片义卖,所得善款不会扣除任何开支成本,尽数捐赠贫困地区扶助教育,现场设捐款箱,随缘乐助。龙华酒店老板德哥不单早早报名做了援助人,还会把当日酒楼的收入全数捐出。
各方善长,记得捧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