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傣族卷)》的21篇小说、16篇散文和18首诗词,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傣族作者创作的作品。从题材上看,既有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和国家之间思想和利益的碰撞、新旧思想之间碰撞的作品,也有揭露“文革”浩劫、防止境外腐败文化的渗透、反映当代社会生产生活的作品,可谓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从作品的字里行间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作品的各个侧面反映出傣族是个水的民族,是个把森林和水视为第一生命的民族,是个善于学习、善于团结其他兄弟民族、海纳百川、包容性很强的民族。可以说,这是新时期傣族新文学发展的一个亮点。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傣族卷)》编选了少数民族——傣族小说、散文、诗歌三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 这是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成果的梳理和检阅,是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盛事。
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上,中国作家协会正式推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这项工程得到中宣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旨在按照党的文艺政策及民族工作总方针,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从培养人才、鼓励创作、加强译介、资助出版和理论批评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提高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质量,繁荣民族文学创作,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
佳作荟萃,群星璀璨。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一部分,我们编辑出版了“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这是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成果的梳理和检阅,是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盛事。这套丛书编选了各个少数民族各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
中华民族,是由我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文明,是由我国56个民族共同构建的;中国文学,是由我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各民族翻身解放,社会面貌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共和国平等一员的55个少数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国冢建设。文学创作是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因而促使各民族的文学也逐步走向发展、创新和繁荣。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与多梯次的文学队伍正在壮大。目前,55个少数民族在中国作家协会都有了自己的会员。他们有的是本民族的第一代作家,有的是本民族作家群的代表,有的在国内和国际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次入选的作品,是1976年至2011年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表的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短诗等门类的佳作。长篇小说、长篇诗歌和长篇报告文学则暂列存目,适时另行选编出版。
从语种上看,入选的作品有直接用汉语言文字创造的,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创后译成汉文的。由于历史文化与生产生活的演变,我国少数民族有的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的曾经有过但现在不再通用,有的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文学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是由多重元素构成的,如语言文字、题材、主题、族属、审美心理、抒情方式、风俗画、风景画和哲学宗教理念等。所以.考查文学的民族性要综合多重进行,避免片面性和单一性。从入选的用汉语文创作的作品来看,他们同样表现了本民族的文化自觉,写出了本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的无袖长衣,而在具有民族精神”。还有很多生动具体事例都证明了运用汉语言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同样可以创作出优秀的民族作品,同时表现出我们很多少数民族作家深厚的汉语言修养与杰出的才智。所以,提倡学好汉语言、用好汉语言也是提高文学艺术质量所需要的。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需要一种通用的语言来便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增进相互的理解。另一方面,一种语言就是一个博物馆。民族语言文字蕴含着民族心理的密码,承载着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方式。它在抒情表意方面,有些地方是极其微妙而难以取代的,况且,我国边远的少数民族牧区、林区或农区广大读者受众,还是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最熟悉、最有亲切感。所以,我们必须积极扶持民族语言的创作,发挥民族语言的优势,推动民族语言的创作。《民族文学》增设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和朝鲜五种文字版本便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在一个国家,有不同语言文字的创作,在一个民族也有不同语种的创作,这种差异更易于张扬文学自由和审美的效能,激活新的审美感受和艺术张力,更容易形成各个类型的作家之间互相激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局面,以保持我国文学发展繁荣持续性的活力,同时更好的保证众多读者多元性的审美需求。没有差异,不会前进;没有差异,不会多彩;不承认差异,不会有平等。肤浅的趋同论,是不科学的,是无益的。它的实质是单一论、终止论。这也是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演进发展所验证的道理。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来,每一个民族无论其大小,都有为此民族所有,为他民族所无的优秀特质。文学的根脉在本土,文学创作不能脱离精神母体。文学的原创性和民族性源远流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从当前直到久远,必须重视文学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另一方面,既然大家都有优秀的方面,自然也应该有不如别人的地方,这就决定了民族性的鲜明和稳定是与民族的狭隘保守性相悖的命题。民族文化的自信与书写、开掘与张扬,源于那些积极有价值的珍贵特质。这就要求每个民族的作家都能以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积极学习其他兄弟民族的优长之处,并敢于面对世界,积极进行共同交流,善于取长补短,反思追问,以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依托,创作出具有时代高度和国家情怀,能体现人类共同追求的作品。我国新时期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都鲜明地体现着这样的文学品格。很多优秀作家也有这方面深切的感受和体验。
我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各少数民族的诗人对本民族独特的社会历史的描绘,对独特的心理素质和感情的表达,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诗歌形式的学习和创新,对珍贵诗歌艺术资源的借鉴和吸纳,使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呈现丰富多样的风格与光彩。从诗歌的话语特征上看,当代少数民族诗歌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话语亮色。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全球文化的开放、冲撞和交流的时代。优秀的少数民族诗人们,继承传统,扎根本土,放开眼界吸纳有益的艺术元素,趋利避害自由地驰骋在时代拓宽的艺术空间中。由于政治性不再是文学创作单一的标准,少数民族作家和诗人正放开更丰富的眼界,焕发更通达的灵性,使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彰显出更天然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同时,随着世界视野的拓展,诸多带有人类性的艺术体验和诗歌题旨也自然成了少数民族诗歌的书写内容。除诗歌之外,我国少数民族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曾相对贫弱。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状态和语言等方面的影响,除若干人口较多、语言文字成熟完整的民族外,很多少数民族曾经几乎没有小说等作品。建国后,随着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随着各民族之间广泛通畅的交流与互动,少数民族小说创作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小说创作从边缘进入主流,成为中国文坛的亮丽风景,不仅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作家得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及“骏马奖”,有些还获得国际上的相关奖项,跻身于世界著名作家的行列。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在世界崛起的应有姿态。在这方面,文学应该走在前面积极发挥历史责任和主动精神。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并在各方面给予了特殊的扶持。1981年周扬同志就曾说过:“民族文学的书,民间文学的书,要适当多出版一些,现在还是太少”,“要搞四个现代化,要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文学艺术要发展,少数民族艺术也要发展”。特别是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上,刘云山同志明确提出:“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时代要求。”1991年,赵朴初老先生在看到一篇关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章后,曾欣喜地赋诗一首:“出题能令亿民思,九派群科念在兹,功德日增凝聚力,灵根长发万年枝。”我们坚信,广大少数民族作家不会辜负党和国家的厚望与重托,将牢记使命和宗旨,以自己的勤奋与才华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优秀作品。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是一个时期成果的展示,又是走向新征程的起点。对于这套丛书,我们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和权威性的标准,怀着使之臻为典藏读本的愿望,进行了认真的组织、策划、编辑和出版。在此,谨向为此付出辛劳的各界朋友致以真诚的谢忱,并对我们的作者和译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2013年11月12日
序 征鹏
小说
蜜多萝熟了 帕罕
渴望幸福的人 岩林
依罕美晓竹
边境线上的开场戏多永湘
山涧里的一朵浪花刀金枝
山之子元政
五十度包谷酒(外一篇)刀正明
放高升的那一天玉拉罕
南国情天(三、四章)方云琴 征鹏
曼允寨的佛塔 王竹曦
桔园轶事 岩云
月亮湾的女人 白光红
亮山的马吃谷地郎志刚
东边日出西边雨玉光 著岩温 译
傣锦情缘水滴
二十张甘蔗票岳小保
强盗与鲶鱼岩温香
穷亲戚波罕勒 著岩温 译
复婚妹喊
山的那边是国外岩温 著玉丽岩温香 译
人间路远乔丽
散文
人和雨的交响(外一篇)泓江
久别的故乡(外二篇)玉康 著岩温 译
情感的绿地(外二篇)段林
暖沙河旧事冯霄
莽林之牧(外一篇)岩温香
初春盏西行加强
怀想故乡的鸟鸣依屯
童年·袈裟(外一篇)波香乐 著岩温香 译
母亲的村庄柏桦
故乡的豹子赵家富
父亲和母亲朗妹喊
父亲的眼镜宰·诺腊
乡村老屋克有和
划舟姑娘岩温香囡
走近神秘蝴蝶王国刘晓燕
风中的蔓勒梗禾素
诗歌
楠木的呼声(外一首)岩峰
泼水——祝福波爱皓
串歌金光亮
一个梦岩温
要做致富的伙伴玉光 著岩温 译
水墨云南(外二首)柏桦
火塘边的故事婉娜
情系南疆(组诗)岩温扁
不知(外二首)孟玥
南歌子(外一首)管莲英
绿思恋刀正良
满江红·丰碑颂(外二首)克炳珍
傣乡的水依屯
梦谣(外二首)朗昌辉
大亮山朗妹喊
杂咏一组(选)龚灿政
父亲的友谊波香乐 著岩温香 译
后记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傣族卷)》:
蜜多萝熟了
一九五四年七月,一个晴朗的早晨。
在澜沧江边的渡口上,三三两两的人正等待着江对岸的那张渡船开过来。码头的石台上,有一个年约二十四五岁,身材苗条,衣裙素白,拖着两根长辫子的姑娘,她手里拎着竹篮,竹篮里装着一个熟透了的蜜多萝。蜜多萝散发出醉人的芬芳,把周围的人都吸引住了,大伙儿不觉朝她投去好奇的眼光。只见她一张红润的圆脸上,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那张薄薄的天生的红嘴唇,好像涂上一层口红似的,耳朵上还有穿过眼的痕迹,给人们留下一个印象:她,是改了装的傣族姑娘。
姑娘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内心像有什么痛楚似的。当她发现周围的人都把眼光投向她时,不声不响地把头低下去,默默地望着竹篮里的蜜多萝。
过了江,她迈着轻盈的步子,绕过绿树丛中的幢幢竹楼,穿过青翠欲滴的黑心树林,朝着对面的山坡上走去。她在一棵挺拔的大榕树下停住了。大榕树下有一座烈士墓,她就是来看这座墓的。
烈士墓周围布满了大大小小、新旧不一的花圈,墓碑上写着:张民烈士之墓。旁边还写着他的生平,注明他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姑娘走到墓前,望着墓碑默默地站立着。尔后,从衣袋里掏出一条洁白的手帕,弯下腰,轻轻地揩去墓碑上的灰尘,又把墓顶上的树叶一一拣去。她无力地坐在墓碑旁,眼里闪着泪花,当她把竹篮里的蜜多萝拿出来摆在墓碑前时,嘴角微微地抽搐,泪珠簌簌地掉了下来。她,再也克制不住了,终于扑在烈士的坟上,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
半晌,姑娘抬起头来,睁开泪眼,痛苦地依在墓碑上,往事历历,如电影一般一幕幕地呈现在她眼前:
一九四九年七月的一天中午,阴雨连绵,一个二十来岁的傣族姑娘独自在深山里转来转去。她身穿一件粉白色的土布上衣,下身配一条黑色的长筒裙,头上顶着笋叶帽,肩上披着一件毛茸茸的蓑衣,手里拎着一个竹篮。她上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好像在寻找什么似的。她走到一棵大树旁,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一朵朵灰黑灰黑的鸡纵密密麻麻地长在松软的土坡上,占据了一小块地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