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有志获得教师资格证的考生一方面顺利通过考试,另一方面掌握一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学知识,我们编写了《教育知识与能力(心理学 中学版)》。书中每章前有考点聚焦,中间有模拟考题,后有强化训练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心理学 中学版)》也可作为中学教师培训教材和师范院校公共课教学教材。
2011年,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发生重大改革,首先在浙江、湖北两省进行试点,之后逐渐增多试点省份。教育部于2013年9月公布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办法规定,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以前的教师资格考试仅考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改革后的统考将增设综合素质、学科教学能力的考查,突出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此外,以前的考试以知识性考题为主,试点后则以实践能力题为主,同时邀请大量一线优秀教师参加命题,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等特色题型,重点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类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这就意味着师范类毕业生要和非师范生一样,统一参加考试。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3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师范生进入教师资格考试范围,对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能够促进师范院校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5年9月,教育部正式下发《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范围的通知》,按照规划,2015年,我国将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注册制度。
为帮助有志获得教师资格证的考生一方面顺利通过考试,另一方面掌握一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学知识,我们编写了此书。书中每章前有考点聚焦,中间有模拟考题,后有强化训练及答案。此书也可作为中学教师培训教材和师范院校公共课教学教材。
第一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第二节 学习动机
第三节 学习迁移
第四节 学习策略
第五节 学习理论
第二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二节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第四节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第三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二节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第四章 中学生德育心理
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第二节 道德发展理论
第五章 中学教师心理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心理和心理特征
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心理和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教育知识与能力(心理学 中学版)》:
第四节 学习策略
【考点聚焦】
1.本节知识在历年考试中大多以客观题形式进行考查。
2.在历年考试中,学习策略的分类是考查重点,考生需要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的类型。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进行调控,有助于知识的整合和经验的激活。
二、学习策略的特征
(一)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
操作性和监控性是学习策略最基本的特性。学习策略的操作性体现在学生认知过程的各阶段,学习策略能够为有效认知提供方法和技能;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在认知操作层面对策略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及时的监控和调整,这就体现为学习策略的监控性,监控性体现在内隐的认知操作之中。
(二)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
在学习中使用的一些学习操作可以直接观察到,足见其外显性的特点。学习策略是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语言进行的内部意向活动,因此又具有内隐性的特点。
(三)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学习策略的主动性是指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情境的特点以及学习的变化,对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调整。迁移性则是指从某种学习情境中获得的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迁移到类似或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去。
三、学习策略的分类
一般来讲,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3种。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导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几种。
(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努力的识记。这种识记也是有条件的,凡是对人有重大意义的、与人的需要和兴趣密切相关的、给人以强烈情绪反应的或形象生动鲜明的人或事,都容易识记。在学习中,要尽量运用这些条件,例如,培养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来加强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要想记住某一信息,就需要有意识地、用心地去记它,尝试着自己复述一遍,看看自己能否重复出来。
(2)排除相互干扰
一般来说,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存在相互干扰。在安排复习时,要预防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尽量错开学习两种容易混淆的内容,如英语和拼音,避免相互干扰。
心理学家还发现,当人学完一系列词汇后,马上进行测验,开始和结尾的几个词一般要比中间的词记得牢,这就是所谓的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因此,要把最重要的新概念放在复习的开头,在最后对它们进行总结,不要把首尾时间花在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整理材料、削铅笔之类的事上。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对于篇幅短小或者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整体识记,即整篇阅读,直到记牢为止。
对于篇幅较长、内容较难、内在联系不强的材料,适于采用分段识记,即将整篇材料分成若干段,先一段一段地记牢,然后合成整篇识记。至于段的长短,要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熟悉程度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