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华艺术来博览,山水称经典。五代画坛居首位,两宋成大观。南董巨,北荆关,李范双子座,郭熙啸林泉。更兼晞古刘马夏,刚劲千秋传。
元朝写意达峰巅,文人柱其间。仲圭黄鹤继痴翁,高逸有倪瓒。前吴门,后新安,明清派纷立,论战掀狂澜。正宗四王才力薄,奇崛二石看。
……
从题材来说,中国画分为很多门类。
东晋顾恺之《论画》中最先分为四类:人物、山水、狗马、台榭(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分为六科: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北宋《宣和画谱》分为十门: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蔬果门。
后来南宋邓椿《画继》把中国画分为八类: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清初著名的《芥子园画传》分为四科:山水、梅兰竹菊、花卉翎毛、人物。20世纪以来,理论界通常把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山水画萌芽于晋。
在晋宋时期宗炳《画山水序》中,已经有“峰岫峣嶷,云林森渺”的创作记录。不过,最初的山水画,或者是地图说明一类的样式,如杨修的《两京图》、戴勃的《九州名山图》、戴逵的《吴中溪山邑居图》等;或者是人物画的背景,例如传为顾恺之《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中的山水部分。
不过,虽然是萌芽,但有关山水画的理论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而且,值得关注的是,道家思想从一开始就在不知不觉中浸入绘画理论之内。道家的祖宗老子、庄子,虽然不是山水画家,但却对中国艺术,尤其是山水画的创作与欣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发展不快。由于初兴于画坛,社会需求不足,创作技法上也不是很成熟,所以成就一般,甚至可以说是停滞不前。
隋唐时期,山水画开始大兴盛、大繁荣。这一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大兴土木,需要大量的设计图和装饰画,文人也主动加入山水画创作队伍,无论是技法,还是思想,都比画工要强得多。最值得肯定的是,这个时期山水画开始有意识地“图真”,即真实描绘画家眼中所见的山川形象,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重大命题。
生机勃发的艺术实践,孕育出后世山水画的两大主要体系: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隋代的展子虔、董伯仁、郑法士、杨契丹,唐朝的李思训、李昭道、王维、张璪、毕宏、郑虔、王默、王宰、卢鸿、项容、吴道子等名家,在当时都各有不凡表现。
山水画高度成熟并居于画坛首位,是在五代。
唐末是山水画高度成熟的起点,孙位《高逸图》中的几块石头,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成熟的程度。五代宋初产生了一批山水画大家,其中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几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荆浩、关仝合称“荆关”,表现北方山水很有特点;董源、巨然合称“董巨”,表现南方山水堪称典范;李成、范宽则是北宋初画坛的“文武二将”,双子星座,照耀千古;关仝、李成、范宽又合称宋初“北派山水三大家”,被评价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在随后到清初的近千年间,山水画一直居于中国画主流地位,不仅山水画坛成为文人画家自由驰骋的最主要领地,而且历代画论主要论山水,历代画法、画风、画派演进,也主要在山水。
五代宋初山水画,侧重于生动再现客观对象,画家们通过高超的笔墨技巧,在绢纸上创造出真实山水“可游可居”的意境,精细谨严描摹自然的审美心态,反映出崇尚理性和追求现实主义的精神。
相比北宋初,北宋中后期略有逊色,但是成就也很突出。一方面,在著名皇帝画家赵佶的亲自领导下,一批院画家创作出很多精彩作品,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另一方面,以苏东坡、米芾等为代表的文人画家,开创出山水画的崭新面貌,如米芾的“米家云山”。
另外还有一批宗法李成的画家,如许道宁、燕文贵、翟院深等,继承青绿山水传统又能推陈出新的王诜、赵令穰等,加上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都“独步一时”的郭熙,充分展示出北宋画坛的迷人风采。
因为时代原因,南宋山水画发生大的变化。半壁江山,偏安一隅,战事不断,直接影响了画家的精神和创作。“水墨刚劲”、“马一角”、“夏半边”成为南宋山水画的象征与代名词。
南宋山水画之变,肇始于李唐。李唐字晞古,本来不是喜欢创新的人,但是特殊的人生经历让他走到变法的前台。李唐之后,有刘松年、马远、夏圭等代表性人物,李、刘、马、夏合称“南宋四大家”,在山水构图与笔墨技法上有鲜明特色。
当然,南宋山水除了“水墨刚劲”,也有“青绿巧整”,虽然青绿派影响不及水墨派,但在南宋也曾盛极一时,其中杰出画家是赵伯驹、赵伯骕兄弟,合称“二赵”,把青绿山水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从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山水画坛由“写真、传神”开始转变为重视临摹、复古,“范本”的真实开始取代现实山水的真实,“师造化”开始转向“重心源”,山水画创作开始趋于程式化与写意性。
总体看,两宋山水如满园春色,让人应接不暇。除了上述名家,还有郭忠恕的界画清远、李宗成的取象幽奇、惠崇的小景点缀、江参的江山无尽、马和之的柳堤平淡、阎次平的水村牧放、宋迪的潇湘八景、释玉涧的湖山秀色,都各臻其长,蔚为大观。
元代,是山水画发展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代。
由于政治与文化的特殊性,导致文人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取消科举考试,让一代文人失去晋升之阶;风起云涌的农民革命,让文人受到打击之余,还要维护不感兴趣的社会,增加了精神的苦闷,这些都迫使一批文人在书画中寻求精神的自由与生命的舒张。
元初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頫頫,一个全能型的大师,对传统有十分透彻的理解,倡导“托古改制”,本人“荣际五朝,名满四海”;还有高克恭,继承米芾、董巨,用米点法画高山大岭,前所未有,后世影响也很大。
元朝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家是“元四家”:“大痴道人”黄公望,彻底改变南宋后期的陈陈相因,开创一代风貌;“梅花道人”吴镇,字仲圭,一生最爱画《渔父图》,“元气淋漓障犹湿”;“黄鹤山樵”王蒙,技法全面纯熟,画尽江南山水的繁复和郁茂;出尘绝俗的倪瓒,开创“一河两岸”式构图,清幽简淡之至,“高逸”绝后空前。
由于元代一大批文人的全身心投入,把宋人重造化、重理性进一步转化为重心源、重意象,强调画家主观感受与个性抒发,强调画面意趣和笔墨风格,强调“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最终使得元代山水画成为中国山水画抒情写意的最高峰。
明代开始,山水画派别林立,从明初的浙派,到后来的吴门画派,再到苏松派、华亭派、云间派、松江派、武林派,以及清朝的新安画派、宣城画派、金陵八家等,派系斗争激烈,关系错综复杂,但是大师级的画家不多。
除了画派林立,还有理论交锋。其中董其昌为主提出的“文人画”、“南北宗论”,给历代画家分门别类,评鉴高低,在画坛掀起轩然大波,至今异议不断。
明朝最有成就的山水画家是“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也称“吴门四家”;清朝最有势力的画家是“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四王”交游广、门生多,以仿古见长,得到皇族权贵的高度尊崇。
清“四王”之外,比较出色的山水画家还有龚贤,开“金陵画派”,喜欢用积墨,画风浑厚苍润,黑白对比别致;吴历,出于王时敏之门,虞山派巨子;恽寿平,很早就卓然成家,与王翚交好,因王翚山水日进,改为专攻花卉,其实山水不亚于王翚。画史上通常把吴历、恽寿平与“四王”合称“清六家”,代表清朝山水画坛的“正宗”。
但清朝山水画最高成就不在“清六家”,而在清初的“四僧”:渐江、朱耷、髡残和石涛。
渐江,法名弘仁,新安派画家之首,作画清、冷、静、幽之极;朱耷,号八大山人,花鸟画有惊人成就,山水也别具特色,下笔恣纵,不拘成法;髡残,山水喜欢干笔皴擦,墨气沉着,画风苍辣;石涛,用笔奇崛,画法多变,最具创新精神。
髡残号石溪,与石涛并称“二石”。在当时“家家子久、人人大痴”的沉沉暮气中,“二石”用他们的奔放、恣肆,为画坛吹来一股新风。尤其是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影响直至当代,悠悠不绝。
总的来说,明清山水写实精神进一步式微,探索笔墨自身的规律性大大超过了追求现实山水的真实性,主观意绪压倒一切,个性特征也空前凸显,画家们集前人之大成,“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最终构成了“魏晋尚气、隋唐尚意、两宋尚理、元人尚境、明清尚趣”的逻辑形态。
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演变历程与重要画家情况大致如此。
如果还有要强调的,那就是欣赏中国山水画,始终要与中国哲学联系在一起。中国哲学儒、道、释三家融合,对山水画影响最深的是道、释思想,山水画家与道家、释家有着不解之缘,知道、释思想,知山水画一半。
在中国的诸子百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一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在文艺上主张“文以载道”;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则主张“怡悦情性”、“自我陶冶”。后世重要画家大多有隐逸思想,与道家主张比较合缘。
例如,老庄赞同素朴,反对绚丽,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庄子说“五色乱目”,“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所以青绿山水在早期流行过一阵子以后,摒弃“五色”的水墨山水成为正统,在“玄之又玄”的一片墨色中潜藏着“众妙之门”。
又如,老子主张“复归于朴”、“如婴儿之未孩”,庄子主张“游心于淡”、“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所以不少山水画家喜欢隐居,有山林之想,作画讲究简远、清淡、柔润,反对剑拔弩张。
至于与释家的关系,一方面,古代山水画家很多本身就是和尚,如巨然、惠崇、清四僧等;另一方面,山水画家论佛参禅,比比皆是,王维就是突出代表。“松室夜灯禅影静,莎庭春雨道心空。”那些士大夫们即使立身为儒,心境也时刻与道、释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山水画独立于人的觉醒及对自然重视的时代。因为觉醒与重视,那些士大夫们开始参与到以前只有画工、画匠才从事的绘画创作之中,用道、释思想画山水、观看山水画,不仅仿佛亲身游历自然山水,而且还能借助山水画来“澄怀味道”,体味山水中隐含的人生哲理。
“云满山头树满溪,春风浩荡绿初齐。若教此地容高隐,我亦移家傍水西。”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高翔的题画诗,成为诠释中国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也成为理解山水画的一座桥梁。
这篇引言已经很长,不再多说。接下来,我会用风趣幽默的笔调,与大家一同作一次美的巡礼,在落英缤纷的山水画世界里撷取最为华彩灿烂的一些片断,一同感受古老中华文明的呼吸,您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