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孙正义一手创立软银,今天,软银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技术帝国,旗下拥有近1300家公司。
1999年,孙正义与马云在北京见面,聊了6分钟,便决定向*注资3000万美元。现在,软银是**的股东,投资回报率约为3440倍。
本书着重披露了孙正义独特的经营风格:果断地抓住商机;遇事速战速决,奇计百出。但是,他也非常重视数据,谨慎决策。软银的决策以反复地进行数据调查和分析为基础,公司中高层按照严密的计划开展工作。
本书还分析了软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与众不同的强势作风,首次揭露了软银收购美国斯普林特公司以及日本电信企业之间的商战内幕。
软银在发布重大消息前常常毫无前兆,搞得专门采访通信行业的记者们措手不及。软银旗下有将近1300家公司,公布投资、合作等信息那是家常便饭。软银喜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尤其是有关公司的经营战略,在取得一定的成果前绝不轻易亮底。
软银总裁孙正义被一些人称为叛逆者、弄潮儿,在通信行业是个有名的异端人物。谁都知道他不好惹,就连日本政府监管部门的总务省他都敢去闹。在与对手竞争时也给人一种过于精明的印象,不少消费者表示反感。
软银也确实出现过几次大的失误。人们对软银大规模的客户信息泄露以及客户信用信息的错误登记等事件还记忆犹新。
不过,软银的迅速崛起确实令人惊叹。2005年3月期,软银还因之前的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前期投资的失败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可是到2013年3月,软银的营业利润已跃居日本第四,资产总额也跃居日本第二(截至本书执笔时)。
在2013年3月的营业利润排名榜上,NTT(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名列第三, KDDI(日本第二电电)名列第九,说明整个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都很不错。不过,以软件销售起家的软银在通信业界可以说是一个外来户。2006年4月,软银斥资1.75万亿日元收购了沃达丰日本分公司,开始跻身移动通信市场,崛起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
2014年3月,软银的营业利润超过1万亿日元。虽然除移动通信业务以外,软银还有固定通信和互联网广告等多种业务,不好单独比较,但如果不出意外,软银的营业利润很有可能超过NTT。可是软银并不满足,2013年7月,又斥资216亿美元(软银对外公布为1.8万亿日元)收购了美国第三大电信运营商斯普林特。软银下一个目标是进军美国市场。
孙正义常被人们誉为经营天才,是天下少有的幸运儿。不过,孙正义之所以被称为天才,不仅仅靠天赋和运气,还因为他从无数成功和失败中练就的超人嗅觉(判断力),遍布全球的关系网,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以及他那种对工作的痴迷。这些后天资本很多都是孙正义在实干中摸爬滚打练就的。驱使他行动的原动力是他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孙正义还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尤其重视数字。他不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进行彻底的调查和分析,任何时候的大刀阔斧背后都有坚实可靠的数字做后盾。如果看不到他细致的一面,你就无法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孙正义。
还有人把软银看作是孙正义独断专行的帝国,这也是一种误解。事实恰恰相反,软银开会时,干部们都争先恐后发表意见,总裁常常被驳得体无完肤(软银高管)。孙正义非常得意地把这种状态比喻成动物园。
软银的年轻人士气很高,为了做出成绩大家都全力以赴,即使被上司训斥也不气馁,绝不轻易认输。每个人都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一位来自某大企业的高管说:我以前所在的公司,八成员工是普通人,有一成是优秀的,剩下一成是不够格的。可是在软银,一半员工是优秀的,另一半是不够格的,普通的反而没有。软银就是这样一家与众不同的企业。而且,在那些不够格的员工里常常会涌现一些大胆挑战、一跃做出优异成绩的人。
促使员工大胆挑战的是软银一贯坚持的彻底的实力主义。只要员工努力,不断做出成绩,不论年龄大小都会被提拔。如果有好的建议,普通员工可以直接向总裁提出。软银内部的竞争虽然激烈,可是不会互相拆台、使绊子,也不存在派系斗争。大家为了实现企业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正是因为形成了这样一个平等互动的命运共同体,软银才实现了惊人的崛起。软银的决断之快、行动之快更是让竞争对手和媒体惊叹不已。
本书分析了软银的优点和过人之处,希望能够为通信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的朋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