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科学文化人”本着“君子和而不同”之旨,在《851M:我们的科学文化》中各抒己见,贡献出自己新的思想和具创意的文章。《科学的政治》为第9辑,主题为科学的政治,内容涉及控烟、全球变暖、核电、自然环境等方面,还有科学文化新书籍信息与书评,以及相关学位论文摘要。
《科学的政治》适合对科学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及相关研究者阅读。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耗国,有超过66%的男性吸烟,总吸烟人口为3,2亿,占全世界吸烟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且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有关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80万人死于因吸烟引起的疾病,到21世纪中叶,每年会有3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占中国成年男性死亡总数的13%。
用“科学”争取民众支持,不过是陷入不确定性的泥潭;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即使“人为导致全球变暖”不成立,收回攫取自然的双手,恢复健康的环境,却的确刻不容缓。科学主义在全球变暖问题上只能带来重重矛盾,更不可能成为这一难题的解决之道。
工程翻版、“剪刀+浆糊”式的改进并不容易,在引进技术后的初级阶段也是必要的、现实的。但是,技术创新,特别是原创意义上的创新,要困难得多。没有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没有研究开发的深厚积累,没有工程项目的广泛实践,轻言“突破”,轻言“领先”,往往是心浮气躁的表现。
科学史在社会政局动荡中反馈出来的信息,科学史在宏观科技发展中的战略意义,以及科学史在法务等现实致用特征上的用武之地,都是值得新一代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者探索的领域。基于科技发展、意识形态、话语竞争、学者操守、政府作为、资本野心和文化传媒等外界因子互动联系的科学政治学研究,更是揭示政治平衡艺术、具有广泛拓展空间的样本和学术领域。
保持底气,弘扬大气,正视科学
方益昉
2012年是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的经典名著《寂静的春天》发表50周年。从年初起,我就注意收集海内外纪念该作品与作者的活动信息。世界各地从事环保、社会、文化、政治的人士,大凡认同“只有一个地球”主张的,都分别出于各自视角,重提环保斗士雷切尔·卡森及其《寂静的春天》,以此表达对作者的缅怀,对环境的关爱,对科学的反思,对政治的警觉,继而延伸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相比之下,国内媒体基本没有刊出有影响的纪念文字,即使到了年底,媒体开始热衷谈论“生态文明建设”,其内涵明显缺乏草根基础,也缺乏对利益集团破坏生态的冲击力。
大陆媒体在某种程度上的文化缺失与质疑缺失,正是现阶段社会落后于世界主流的部分原因所在。回顾《寂静的春天》,一个往往被忽略的细节是: 该书的首版初稿,是作为前线记者的现场报道,分三次连载于1962年6月版《纽约客》上。《纽约客》作为一份另类、先锋的都市青年杂志,撑起了引领世界半个世纪的绿色大旗,真可谓功德无量。有朝一日,我们的时尚媒体、评论媒体、政经媒体,所有那些自诩一流或者主流的大众媒体,也能发出引领全局的独立观察,那么,文化的春天就真正降临在平面媒体和数字媒体上了,国人的全球化文化自信就真实饱满了。
有感于《寂静的春天》和《纽约客》的史料,本人着手思考如何编一本有质量的科学文化读物,就有了现实意义上的参照物。一直以来,即使在科学史与科学文化领域的反科学主义学者同盟里,视角也经常交错,观点也时常冲突,有时碰撞得还相当激烈。基于这些思想火花,学界往往及时启动案例研讨、理论思考,最终学术得以进步。本辑采用的主要编辑思路,即为热点的聚焦冲突。
晚春时节,阴雨绵绵,刘兵教授远道来沪,我们提议去浦东尝试久闻的保健养生餐。饭后刘教授感叹道: “保健养生作为一种整体的人文修养,最后被商家归纳为食材养分的几斤几两,方能吸引食客,还是科学主义套路有卖点。”江晓原教授的应答明显偏离了一贯的反科学主义路数: “总不能要求店家吆喝自家的食材无益健康吧?”于是就有了一番讨论,当晚的话语结局是: 本期约稿可以确定几个话题,将正反双方的观点同时摆在一起辩论,形成一组科学政治学的主题。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枫教授坚持吸烟有害健康的观点,同时摆出了反对烟草工业的勇者学人姿态;来自美国南密西西比大学公共卫生系卫生政策及管理专业的谢悦教授,则以数据阐述了吸烟的另一面,我们将其文原翻译后收辑。上述两篇文章自成一个小专题。事实上,医学界一直掌握着吸烟能有效抑制某些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数据,却一直苦于缺乏与大众媒体正面对接的解释路径,有效传播这批与常识相悖的学术研究成果。作为我们的学术同仁,哈佛大学科学史系布兰特教授2007年的著作《百年烟草史》值得参考。
日本大地震之后,针对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反思与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程平东研究员的文章相当有代表性。我们同时辅以钱骕的文章,相关问题的背景展示就更加清晰了。
我们在2012年纽约书展上及时发现了迈克尔·曼恩(Michael E. Mann)的新书《曲棍球杆和气候大战》(The Hockey Stick and the Climate Wars)上市,第一时间请孙萌萌全面综述全球气候变暖到底是利益集团编撰的伪命题,还是客观存在。通过江晓原教授的指点,她在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科学史文献。在此,我向对此话题有兴趣的同行推荐美国国家科学院和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双料院士许靖华教授的最新著作《气候创造历史》。
石海明的论文摘要直奔科学政治主题,与其他几位作者关注传统科学史话题的论文摘要,以及保持科学史研究特色的《北京观鸟会活动科学传播研究》一文,同时出现在本辑版面上,无疑体现了本书的中心思想: 我们既要保持经典科学史的学术底气,更要具备弘扬科学文化的大格局、大视野。
能否真正实现上述的底气与大气,本质上取决于科学史和科学文化研究者的总体实力。科学史的学科发展,来源于对各类技术史的发掘、归纳与延伸。在目前的学科建制中,科学史属于少数几门不设二级学科的专业之一,因此“海纳百川、门类繁多”成为本学科的特点,而“主动交叉兄弟学科”更是对该领域学者素养的基本要求。技术的历史长则成百上千年,短则几年、几十年。我们的科学文化,最终能否营造出一个兼具历史眼光和现实关怀的博大学术环境,就在于我们自身能否调整嗜古的自恋、培育直面现实的勇者心态。
但愿我们自我要求的独立思考、底气大气,在本辑“科学的政治”主题中有所诠释。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
刘 兵: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科学史理论家,科学传播研究学者,著名“科学文化人”。
主编献辞
方益防:保持底气,弘扬大气,正视科学
控烟
李枫:控烟和健康
谢悦:吸烟的“益处”
全球变暖
孙萌萌江晓原:气候大战:一堂科学政治学的现场课——评《曲棍球杆和气候大战》
核电
程平东:福岛的教训:坚持理性的核安全哲学
钱骕:科学与理性能化解核危机吗?
科学政治学
方益昉:个人视野中的科学政治学三项特质
自然环境
林敬:北京观鸟会活动科学传播研究
科学文化图书资讯
江晓原:科学文化书籍信息(九)
学位论文摘要
石海明:科学政治学视角下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外空政策变革研究(1957-1960)
傅丁丁:黄金大米事件中媒介报道存在的问题研究
李倩:“肖方案”报道的科学传播研究
王瑶华:民国时期西医牙科的传人(1912-1937)
冯训婉:伪满洲国制铝工业研究
包明明:铁农具的推广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影响(公元前5世纪-公元3世纪)
李辉:汉译佛经中的宿曜术研究
马伟华: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末清初的中西历法之争(1629-1692)
王细荣:清末民初新型知识分子科学中国化实践研究——以虞和钦为中心
宗棕:科学传播视角下对中国典型科普图书的隐喻研究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耗国,有超过66%的男性吸烟,总吸烟人口为3.2亿,占全世界吸烟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且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有关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80万人死于因吸烟引起的疾病,到21世纪中叶,每年会有3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占中国成年男性死亡总数的13%。
用“科学”争取民众支持,不过是陷入不确定性的泥潭;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即使“人为导致全球变暖”不成立,收回攫取自然的双手,恢复健康的环境,却的确刻不容缓。科学主义在全球变暖问题上只能带来重重矛盾,更不可能成为这一难题的解决之道。
工程翻版、“剪刀+浆糊”式的改进并不容易,在引进技术后的初级阶段也是必要的、现实的。但是,技术创新,特别是原创意义上的创新,要困难得多。没有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没有研究开发的深厚积累,没有工程项目的广泛实践,轻言“突破”,轻言“领先”,往往是心浮气躁的表现。
科学史在社会政局动荡中反馈出来的信息,科学史在宏观科技发展中的战略意义,以及科学史在法务等现实致用特征上的用武之地,都是值得新一代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者探索的领域。基于科技发展、意识形态、话语竞争、学者操守、政府作为、资本野心和文化传媒等外界因子互动联系的科学政治学研究,更是揭示政治平衡艺术、具有广泛拓展空间的极佳样本和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