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蚋科昆虫》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14年贵州省出版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对蚋科的名称溯源、历史沿革、分类系统、鉴别形态、内部结构、生物地理学、生物学特性、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重要性和研究技术做了系统论述。各论对蚋科6属的333种(含24个新种)蚋虫各虫期的分类做了介绍。
蚋类是盘尾丝虫病(又称“河盲症”)等人类和禽畜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对其研究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中国蚋科昆虫》可供从事昆虫学、病原生物学、畜牧兽医学研究及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和检测检疫机构人员以及相关院校师生参考。
总论
一、名称溯源
二、历史沿革
(一)国外蚋类的基础研究
(二)我国蚋类的基础研究
三、分类系统
(一)现行分类系统评述
(二)中国蚋科修订名录
四、鉴别形态
(一)成虫
1.头部
2.胸部
3.腹部
(二)蛹
1.头部
2.胸部
3.腹部
4.茧
(三)幼虫
1.头部
2.胸部
3.腹部
(四)卵
(五)形态学名词外文缩写(含符号)说明
五、内部结构
(一)消化系统
1.幼虫的消化道
2.成熟蛹和成虫的消化道
3.纺织腺和唾液腺
(二)排泄系统
(三)中枢神经系统
1.幼虫的中枢神经系统
2.成熟蛹和成虫的中枢神经系统
(四)呼吸系统
(五)生殖系统
1.幼虫的内生殖器官
2.成虫的内生殖器官
六、生物地理学
(一)世界蚋科属级阶元在世界动物区划中的分布格局
(二)中国蚋科昆虫的地理分布格局
1.中国蚋科属级阶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分布
2.中国蚋科种级阶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归属及所占比重
3.中国蚋科种级阶元在中国动物地理的分布及其所占比重
4.中国蚋类区系分布的特点
(三)中国蚋类起源和扩散初探
1.蚋科起源的时间
2.蚋科的起源中心
七、生物学特性
(一)卵和孵化期
(二)幼虫期
1.孳生习性
2.食性
3.运动习性
4.影响幼虫发育的环境因素
(三)蛹期
(四)成虫期
1.吸血习性
2.栖息和活动习性
3.生殖营养周环
4.寿命
八、细胞遗传学
九、分子生物学
十、医学重要性
十一、研究技术
各论
十二、中国蚋科分类鉴定
参考文献
学名中名对照索引
中名索引